韋慧蓮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小組合作學習”在目前各地的教學中被開始重視和應用。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在課堂上看到了許多可喜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有了更廣泛的選擇空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更多自我實踐、自我感受的時間與機會,每一節(jié)課上幾乎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小組討論、小組交流的場面。然而透過眾多看似民主的設問與熱鬧的小組合作、討論的教學場面,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學生是否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合作?許多教師由于對合作學習本身的含義不盡明了,對數(shù)學教學特點掌握不清或者沒有作深刻的探討,小組合作學習常常是:老師提一個問題,同四個“坐”在一起的學生討論,然后老師指名(通常是舉手的優(yōu)等生)發(fā)言,其他學生補充,最后教師歸納小結(jié)。至于學生討論的過程怎樣,是否進行有效的合作一概不問。這樣的“合作”只是走過場,往往徒有虛表而效果不佳。
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當前小組合作學習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合作形式單一。
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不能把小組合作學習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要關(guān)注很多深層次的問題。低年級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還沒有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沒有及時提醒和指導每個組的學生進行相互討論和交流。盡管四人一組是一種較為有效的小組合作,但凝固單一的小組合作形式,逐步產(chǎn)生的不平等地位,小組合作學習內(nèi)部各成員之間缺少平等的溝通與交流,使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少數(shù)尖子學生表演的舞臺,使得個別學生成為教師的代言人,成績差的學生往往被忽視,許多學生采取旁觀的態(tài)度,缺少積極參與的意識,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質(zhì)疑能力得不到鍛煉,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
2.分工不明、職責不清。
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好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種幫助的角色,困難學生成了聽眾,往往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好學生中獲得信息,致使困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獲益比在班級教學中的獲益還少。
3.評價機制不科學。
我們研究小組合作學習時,認為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團體的成績作為評價標準,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這可能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師引向一個誤區(qū):教師在教學時往往把評價和獎賞過多地放在小組整體上,從而忽略個體的發(fā)展。我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比較普遍。當然,研究者知道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它是為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服務的。問題是:教師怎樣才能處理好小組合作與個體發(fā)展之間的關(guān)系呢?小組合作學習處于有合作、無競爭,表現(xiàn)好壞無所謂狀態(tài),缺乏科學、積極的激勵、反饋等評價機制,學生沒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的需要,缺少持續(xù)發(fā)展的內(nèi)驅(qū)力。
4.教師的角色不當。
教師對教材重點內(nèi)容編排意圖的理解和設計是影響合作學習非常重要的因素。為完成教學目標,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要達到的教學目的,并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我從聽課中了解到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進行認真的設計,合作學習過程往往是匆匆開始、草草收場,對學生的求異、創(chuàng)新思維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討論最后總喜歡以其認為唯一正確的答案來評定小組合作學習所得出的不同的各種結(jié)論。久而久之,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終將喪失。
針對以上存在的這些問題,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和做法:
一、合理組建學習小組,強化角色意識
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的研究設計,最好按照異質(zhì)分組,就是說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采取輪換制。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從組織形式上保證了全體同學參與合作的可能性,使每個成員都有責任、有事做,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切實提高學生參與合作的效率。
二、注重培養(yǎng)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合作精神
針對小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欲強烈及浮躁而不踏實的特征,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我“反省”,在充分表達自己意見和觀點的基礎上,養(yǎng)成自我反省的習慣。
三、發(fā)揮教師的引領(lǐng)作用,教給小組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教師的引領(lǐng)作用,教師應重視“引”,大膽“放”,抓住合作契機及時引導??梢栽谛轮骄偷倪^程中引導;在知識的重點、難點處引導;在靈活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中努力豐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導;在小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導等。教師要指導好學生積極采取討論、舉例、引證、實驗、歸納、演繹等探究形式,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自始至終營造民主、和諧的合作氣氛,既不失時機地點撥,又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師通過觀察、參與(合作學習的一分子)、巡視、指導等方式積極參與調(diào)控,從而不斷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探索過程,形成自主自強、合作探究的學風和習慣。
四、切實加強交流與評價
小組之間缺乏交流與評價,容易迷失方向、產(chǎn)生沖突。讓學生之間把合作的學習情況進行大組充分交流并對之進行適當?shù)脑u價,既可以拓展思維,營造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環(huán)境,又能幫助學生明確努力方向、激發(fā)學習熱情,培養(yǎng)交往合作能力。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這種學習方式并不是自我獨立、互不相關(guān)的,而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它們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你幫助我,我促進你的渾然一體的關(guān)系。合作意識和能力是現(xiàn)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因此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合作中有所“作為”,有所收獲。那種只注重學生形式上的“合坐”是不可取的,毫無效益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