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錦
【摘 要】文言文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文化,是我國的文化藝術瑰寶。初中語文教材包含了大量的文言文內容,面對剛剛接觸文言文的初中學生,如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消除他們因文言文晦澀難懂而產生的抵觸情緒、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與掌握,是目前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問題。本文以文言文閱讀教學為探討內容,找出了當前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教學;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0)18-0076-02
文言文具有多重風格,承載了我國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政治歷史文化,其體裁包括散文、隨筆游記、歷史文、政務文等,文本內容、難度不等。初中學生在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所以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逐漸為學生今后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提升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水平。
一、目前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過于注重字詞理解,忽略朗讀的重要性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傳承的載體,對于現代的初中學生來講,他們不僅感到生疏,在學習中也會有一定難度。鑒于此,教師在教學中會將大部分精力、時間放在逐字逐句的細致講解上,導致學生的朗讀時間過少[1]。久而久之,學生會認為只要將文言文的重點詞句掌握就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不愿意將時間浪費在文言文閱讀或朗讀上。
(二)過于注重文本闡釋,缺乏對文章的整體感悟
目前初中文言文的教學方式與現代文教學普遍一致。教學步驟是由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再對寫作特點進行詳細的闡釋、分析。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將文章整體的思想表達出來,甚至會將一篇優(yōu)美的文本打亂。同時有些教師不能將文本當中的人文因素充分體現出來,很難讓學生把文本的內涵與所學內容聯系在一起,導致學生對文言文所描述的文化、歷史、背景、內涵缺乏深刻的領悟,從而影響了學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升。
(三)教師偏重課堂講授,學生缺乏自主學習
在目前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過于固化、呆板,教師講的學生聽不懂,導致學生對文言文學習存在很強的抵觸心理。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模式,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度理解文言文。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顧一味地講解,那么勢必會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降低。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自主學習能力也會逐漸缺失。
二、提升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理解文章主旨,注重知識積累
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興趣是教學的重要基礎,教師需要深刻地分析文本的節(jié)奏、特點、表達方式、韻律等,對作者想要闡述的思想、情感有深層次的理解[2]。如《木蘭詩》中的“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古時候,男兒征戰(zhàn)沙場,女子在家中務農、養(yǎng)兒奉老,但文中男子做到的,木蘭也做到了,男子未能做到的,木蘭依然做到了。文本中的這句話打破了人們對傳統(tǒng)觀念的認知。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滲透作者的這一思想。此外,教師可以結合有效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如該怎么理解文中的繁簡處理這一問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會發(fā)現,文本中簡寫部分為戰(zhàn)爭,而詳寫部分則為木蘭準備從軍及回家后的情景。這樣將木蘭孝敬父母、敢于擔當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表達出了作者厭惡戰(zhàn)爭、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加強技巧教學
有效的閱讀學習技巧對提升初中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水平以及理解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有效的文言文閱讀技巧,可以幫助學生輕松理解文本內容、掌握文本要點。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不可一味地注重文本講解,要多向學生傳授相應的閱讀技巧,使學生熟練掌握并運用這些技巧進行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及閱讀水平。
教學中,教師可著重向學生講解一些文言文的常用詞法,如一詞多義等,讓學生對不同詞匯的用法有充分的了解,并掌握相應的規(guī)律,從而實現文言文的高效閱讀。然而要想提升初中生的文言文閱讀技巧,教師還需要有針對性地組織訓練,引導學生積累更多的經驗與知識,并將其應用于文言文的閱讀學習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技巧教學中,教師不要過于求成,要注重穩(wěn)扎穩(wěn)打,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每一種學習技巧,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與綜合素養(yǎng)。
(三)注重泛讀,加強延伸式閱讀
新課標強調,教師要注重自主、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的應用,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對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而言,教師不應只停留于教材文本,也要積極延伸至各個學科以及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深化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泛讀指廣泛的閱讀,不局限于課本、參考書,能起到補充教材內容的作用,同時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學習熱情。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進行泛讀,收集、分析其中的有效信息,積累更多的文言文知識,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3]。教師還應積極創(chuàng)造更多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泛讀文言文,探索文言文的奧秘。
如在教學《醉翁亭記》這篇文言文之后,教師可鼓勵學生搜集歐陽修的其他作品,如《歸田錄》《題光化張氏園亭》等,引導學生泛讀,使學生通過閱讀歐陽修的這些作品,領悟其思想感情、寫作風格以及北宋時期的風土人情。此外,也可通過比較有意思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泛讀,并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相應的討論。結合泛讀方式進行閱讀教學,不僅有利于課內知識的延伸,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將課外探索與課內知識相融合,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總之,文言文閱讀能夠促進學生的朗讀能力、理解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欣賞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能夠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對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藝術有充分的認識與理解,并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詩棋.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D].渤海大學,2016.
[2]王增民.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探討[J].學周刊,2017(14).
[3]李玉梅.對如何有效開展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反思[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