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燕
【中圖分類號】 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8-019-02
糖尿病是一組常見的內(nèi)分泌代謝疾病,是由多種原因?qū)е碌囊葝u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代謝性疾病,包括糖、蛋白質(zhì)、脂肪、水及電解質(zhì)代謝紊亂,其特征為高血糖、糖尿。主要分為胰島素絕對缺乏的I型糖尿病和胰島素相對缺乏的II型糖尿病,其他類型的糖尿病相對較少。I型糖尿病發(fā)生在兒童較多見,成人的糖尿病多為II型糖尿病。由于血糖升高,超過腎臟的處理能力,而經(jīng)腎臟大量排泄,尿的滲透壓升高伴隨大量水排出,產(chǎn)生多尿。多尿引起病人口渴而致多飲,大量的葡萄糖丟失,體內(nèi)能量不足而易饑餓多食,進食的營養(yǎng)又不能有效利用,導致體重反而減輕。因此糖尿病的典型癥狀表現(xiàn)為代謝紊亂綜合征(三多一少),三多即:多尿、多飲、多食,一少即消瘦、疲乏、體重減輕。當然這只是典型癥狀,目前很多病例已經(jīng)不再出現(xiàn)這些典型癥狀或者僅有其中部分癥狀,而是在體檢時測血糖才發(fā)現(xiàn),未按時定期體檢的人群,甚至是到出現(xiàn)并發(fā)癥時才發(fā)現(xiàn)。下面就帶大家一起學習一下糖尿病的相關(guān)知識吧。
一、飲食控制
飲食控制是所有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治療方法,更是II型糖尿病的重要治療措施,飲食控制的原則是:
1.限制每日攝入的總熱量。
先根據(jù)病人的身高、體重來計算病人的標準體重,按每千克標準體重需要25-35千卡的熱量標準來計算病人每日所需的總熱量。標準體重的計算方法是:標準體重(kg)=[身高(cm)-100]×0.9。再按照病人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勞動強度適當調(diào)整實際攝入熱量卡數(shù)。如果病人實際體重超過標準體重,則在按標準體重計算出的總熱量基礎(chǔ)上適當減少,若病人消瘦則適當增加。如果病人從事的工作勞動強度比較大,如農(nóng)民、建筑工人等,則適當增加,勞動強度弱則適當減少。但要把握一個原則底線,就是應保證每日攝入的熱量不低于1200千卡以維持人體基礎(chǔ)代謝的需要。
例如:一個糖尿病人,身高170cm,體重75公斤,職業(yè)為公務員,他的標準體重就應該是(170-100)×0.9=63(kg),按照標準體重算,他每日應該攝入的熱量應該為65×30=1950千卡(每千克體重25-35千卡的攝入量取中間值),但是該病人實際體重比標準體重超重,職業(yè)又不需要高強度的勞動,所以在1950千卡的基礎(chǔ)上應該適當減少。
2.三餐分配。
根據(jù)以上方法計算出的總熱卡量,按照早、中、晚餐的熱量分配比例依次為1/5、2/5、2/5或者1/3、1/3、1/3來安排一天的熱量攝入。
3.合理的飲食結(jié)構(gòu)。
在確定每日總熱量的基礎(chǔ)上,一般按照糖類占50-60%、蛋白質(zhì)占10-25%、脂肪占20-25%的比例安排三大營養(yǎng)的熱量。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糖類不是指單糖或者甜食,而是指凡進食后可以轉(zhuǎn)化為糖的食物均屬于糖類,提倡食用粗制米、面和適量雜糧,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蛋白質(zhì)中鼓勵多進食豆?jié){、豆腐等植物類蛋白,精瘦肉、雞蛋、牛奶、魚等動物類蛋白應不超過蛋白質(zhì)總量的1/3。適當增加纖維含量食物,每日飲食中纖維含量不宜少于40g,多進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及其制品。應每周定期測量體重。
二、運動控制
運動可增強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肌肉和其他組織對糖的利用,減輕體重,降低血脂、血黏度及血壓,防治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并發(fā)癥,主要適用于輕中度,病情比較穩(wěn)定的II型糖尿病。
1.運動量的確定:運動量的大小由運動強度、運動持續(xù)時間和運動頻率三個因素決定??梢愿鶕?jù)運動后10分鐘內(nèi)的心率數(shù)是否能恢復至安靜狀態(tài)時的心率來判斷運動量是否合適。而運動強度決定了運動的效果,臨床上將能獲得較好運動效果同時又能確保安全的運動時心率(靶心率)作為評定運動強度是否合適的標準,靶心率=170-年齡。例如一個50歲的糖尿病人采取運動控制時,他在運動時的心率應以170-50=120次/分鐘為宜,60歲病人運動時的心率則為110次/分鐘為宜。運動時間一般以10分鐘開始,逐漸延長,達到靶心率的運動累計時間以每日20-30分鐘為佳。運動頻率則是要堅持每日運動。
2.運動方式的選擇:糖尿病病人采取的運動控制的方式應為有氧運動,運動項目可以因人而異,選擇病人感興趣、簡單、容易堅持的項目,如步行、騎自行車、健身操及家務勞動等,應循序漸進、定時、定量。運動時間則應選擇在餐后1小時最佳,這時運動更能達到較好的降糖效果,最好不要空腹運動,以免發(fā)生低血糖。如果運動強度不適應、運動時間不合適、運動方式選擇不當,可能會引發(fā)低血糖、運動損傷等待一系列不良反應。為預防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糖尿病人在運動前需少量補充額外的食物或減少降糖藥的用量,運動時最好隨身攜帶甜點心及病情卡,以備急需。
三、藥物控制
1.口服藥物控制:在采取飲食控制和運動控制效果不佳時,可以采取藥物控制,藥物控制應首選口服藥物,可以口服磺脲類藥物刺激胰島素分泌,代表藥物有格列本脲(優(yōu)降糖)、格列齊特(達美康)、格列喹酮(糖適平)。雙胍類藥物可以促進肌肉等外周組織攝取葡萄糖,加速無氧糖酵解和抑制葡萄糖異生,對癥狀比較輕、體形較肥胖的II型糖尿病病人,與磺脲類合用可以增加降糖效果,代表藥物有二甲雙胍(降糖片)。也可以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延遲各種多糖在腸道內(nèi)的吸收,以降低餐后高血糖,常用藥物有阿卡波糖(拜糖平)。
2.胰島素控制:I型糖尿病、經(jīng)飲食運動和口服藥物控制效果無效的II型糖尿病病人、或者糖尿病并發(fā)感染、心血管疾病、腎病等各種并發(fā)癥時可以選用胰島素治療。一般選用中效胰島素,在每天早餐前半小時使用,開始劑量以4-8U為宜,再根據(jù)血糖和尿糖控制效果進行調(diào)整,直至達到滿意效果。
3.用藥控制注意事項:在使用藥物控制時,應注意藥物使用時間與進餐時間的搭配,磺脲類藥物和胰島素應在餐前半小時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則需與食物同時嚼服。如發(fā)生頭昏、心悸、多汗、饑餓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癥狀,應及時進食糖類食物或靜脈推注50%葡萄糖,嚴重的低血糖可立即致人死亡,所以必須及時糾正。應經(jīng)常更換胰島素注射部位,避免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變而導致胰島素吸收不良。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明顯增加,已經(jīng)成為中老年人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因糖尿病是一種不可治愈的疾病,只能進行干預和控制,所以,有效控制糖尿病就尤為重要。糖尿病控制是長期的、終身的過程,一旦患上糖尿病,要建立長期與病魔作斗爭的心理準備,爭取有效控制,提高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