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仕玲
摘 要:伴隨當今教育體制改革的持續(xù)深入,國家對學生德育越發(fā)重視,投入大量人、物力推動此方面的發(fā)展與完善。但需要指出的是,在當前德育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本文結合當前實況,以初中學生為對象,指出所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望能為此領域研究有所借鑒與幫助。
關鍵詞:德育 初中 問題 措施
一、初中德育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首先,是由青少年特有特點決定的。初中階段學生年齡介于13-15歲,這一時期身體各方面都開始迅速發(fā)育,體內各項機能迅速增長,第二性征開始日益明顯。這些生理變化必然會給心理發(fā)展帶來急劇的變化。由于生理出現成人化,讓初中學生自我意識開始出現,認為自己跟成年人無異,認為自己做的都是正確的,別人無法理解自己,反叛意識增強,情緒呈現強烈、狂暴與溫和、細膩共存的特點。
其次,從家庭層面上來看,由于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對于物質財富的追求日益狂熱,許多家長主要精力在于如何獲得更多的財富,或者為了溫飽而努力工作,忽視對孩子的教育,與學生溝通的機會時間較少,也可能由于家長受教育程度有限,無法對孩子進行持續(xù)的家庭教育,有的則將孩子交由祖父母進行管教,出現隔代教育,打工者子女。在學校對孩子進行的德育,在家庭層面無法得到持續(xù)的加工,出現孩子在學校表現良好,一回家,放完假則打回原形,無法形成慎獨的素質。
最后,是學校層面的不足。盡管各學校對德育管理進行了細致的分工,但崗位職責有些比較模糊,就導致各項德育計劃無法順利實施;教師隊伍素質不高,有時連德育老師就出現一本書教授德育的現象,德育內容老套古板,科任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意識,認為德育僅僅是班主任和德育老師的責任;在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學校向老師要分數,用分數評價學生和老師的評價標準的要求下,德育始終讓位于智育,地位受不到足夠重視,德育則形同虛設;由此可以看出德育的實效性和內容存在一定問題。
二、應對初中德育問題的策略
1.提高教育人員思想意識
初中德育的成效來自學校教職人員的培養(yǎng)。洛克認為教師“不可把自己當成驚嘆鳥兒的稻草人,使學生總是在他們的目光下顫栗,就像不能在一顆顫栗的心靈上寫上美觀平正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出美觀平正的文字是一樣的道理?!保s翰?洛克,1999)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當注意自己的言傳身教,提升自己的德育素養(yǎng)。例如,班主任應該時刻觀察學生群體的特點,關注表現異樣的同學,給予學生關愛;政治科任老師也要加強理論素養(yǎng),優(yōu)化課堂內容,是學生在課堂中、動手實踐中增強德育。所以,為增強德育成效,作為學校的教育人員,不能秉承舊觀點舊思想,認為學生德育僅僅為班主任的事,要將自己納入德育體系之中。
2.完善德育教育內容,擴展德育外延
在解決初中德育問題過程中,首先,確立一個中心,即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對學生的主體性研究。以往說教和灌輸式的德育教學嚴重阻礙了德育的開展。堅持學生主體性研究要求教職人員根據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和價值觀培養(yǎng)人塑造人,從而使學生的到自我發(fā)展和完善。其次,初中德育方式和內容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更應加強生活化德育。生活復雜抽象,學生不僅是學校接受教育的個體,也是社會中的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符合社會要求的人。如果在初中德育階段加強生活德育,就能讓學生深刻理解社會。學校各級領導應予以足夠重視,定好目標,各學科要對生活德育進行滲透,更重要的是校園文化建設,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初中生思維靈活、多維,要廣泛的開展各種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學校環(huán)境精心布置,張貼具有激勵和教育意義的標語,塑造健康的輿論環(huán)境,發(fā)揮環(huán)境的人文教育作用;成立家長學校,家委會,定期舉辦家長會,努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3.凈化環(huán)境
凈化社會環(huán)境。西方價值觀和文化滲透、文化擴張的態(tài)勢逐漸增強,容易讓初中產生對金錢、權力等方面過于崇拜,信仰危機如宗教信仰過熱,對某一現實力量如明星等盲目崇拜,這就要求過加有關部門加強對引入的文化進行審查,特別是影視劇。不良的社會風氣也在侵蝕著初中生,如走關系、物質的攀比這些承認社會的規(guī)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比如學校出現對學生會干部進行討好,為了與學生會人員搞好關系給他們買零食等,著就是社會對權力的趨附。網絡空間傳播各種黃賭毒信息,防不勝防,學生會刻意的模仿,以此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這也會讓學生沉迷虛擬社會,脫離社會,所以網絡監(jiān)查部門一定要控制好網絡環(huán)境。凈化社會環(huán)境,還學生一個干凈的成長空間。
結語
綜上,初中德育的問題不僅是由學生特點決定的,也有家庭、學校、社會各個層面的問題。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問題,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也需要不斷地探索。為此,筆者認為要從德育內容上加強多元性,如加強心理教育,引入社會工作人員的介入,增強生活化德育,教授德育內容的人員上要具有全面性,形成學生主體性的思想意識,凈化學校、社會、家庭環(huán)境,最本質的就是要改變政策導向,引導學生進行品德修養(yǎng),設置激勵機制,調動教職人員的積極性,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形成教育合力。
參考文獻
[1]陳德俊.初中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5(14):68-69.
[2]張麗穎.初中德育管理者隊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5(2):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