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如平
【摘 要】 一直以來,文言文都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難點,特別是在新課改不斷推行的背景下,語文教學更加注重文化的傳承與理解,文言文教學比例與教學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教師若一直延用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保持,也難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難以培養(yǎng)學生整體而全面的核心素養(yǎng)?;诖?,文言文教學的對策要不斷推陳出新、去粗取精,教師應積極探索與嘗試更新穎更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文言文教學 ?對策探究
前言:
對于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來講,其不僅有助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拓展,也能夠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對文化歷史做出深入了解,從不同角度來為學生人文情懷的塑造帶來積極影響。因此,為了取得更理想的授課成果,完善學生理解、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應從不同層面來對文言文教學活動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
一、注重客觀歷史背景的構建
一篇文言文通常都會涉及到豐富的信息量,且不論作者信息、文章寫作年代等諸多知識點都是學生要掌握的,光說文化思想的理解這一模塊就需要一個宏大的知識構架。教師可以聯系文言文歷史背景,引導學生對文中人物思想、文章想要表達的觀點做出透徹理解與全面把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史上經典文學篇目是學生“窺一斑而見全身”的關鍵點,因此教師在構建宏觀背景時就需要目無全牛、精準提煉,同時形成由淺入深、相互鏈接的內在專題鏈。
比如教師在講解《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為了引導學生對蘇軾的悲慘命運做出深入了解,就需構架出蘇軾兩起三落的人生經歷,對于變法以及黨爭等歷史文化背景也需做一個精煉延伸,之后再對其為何要發(fā)出“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的感嘆做出深入體會。這樣學生就像是獲得了與蘇軾直接對話的機會一樣,從不同角度來對蘇軾在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時思想情感做出充分感受,為學生透徹理解文言文內容、中心思想的領會提供有力支持。
二、引導學生對文言文反復誦讀
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各種閱讀方式的優(yōu)點。在新課改要求下高中語文教學背誦篇目的增多,無形中已把各種誦讀的位置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吟誦經典,意蘊流長。背誦名篇,底蘊深厚。通過對文言文內容的反復閱讀,進行初讀、精讀、細讀,并有朗吟誦、朗誦、背誦等一系列閱讀方式,學生能夠在靈活多樣的閱讀形式下感受古詩文的文質之美,意蘊之深。與此同時,這朗朗書聲無形中就為授課效果的顯著提升助了力,也為語文教學長期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比如教師在講解《蘭亭集序》時,為了引導學生對文章大意做出準確領會,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內心情感,就要讓學生對所學文言文內容進行反復誦讀。在此過程中還可強調要體現出誦讀方式的多樣性以及品味它的優(yōu)越性,如基于文本內容的齊聲朗讀,有助于良好學習氛圍的烘托;基于學生個體的自主朗讀,可以引導出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意圖見仁見智的更深入、細膩的獨特體會和把握;而基于檢驗操練的分角色朗讀,學生也能夠全面了解文章整體情感的變化并形成不同強度的記憶和再演繹。
三、加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
文言文教學中,除了作者豐富的思想情感的呈現,也涉及到深厚的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目前新課改對于學生文化常識積累的要求也在顯著提高。對此,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和深入探索,在實際授課中,要準確把握各種契機,選擇恰當的策略方式來為學生有意識地傳遞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和主流思想。同時,文言文還經常會涉及到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以及地理環(huán)境等內容。這樣通過加強對文言文知識的學習探究,學生也能夠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古代社會、不同地區(qū)人們的生活習慣與風土人情。
比如教師在講解《赤壁賦》時,需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對蘇軾的那種曠達情懷做出深入體會。又如針對《六國論》,在具體講解中,就要引導學生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做出進一步了解。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來加強對古代文化和古代社會發(fā)展歷程的了解,也可以為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提供更多契機。
四、積極引用多媒體教學模式
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活動組織中,多媒體技術的靈活引用,既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效果的激發(fā)與增強,也能夠進一步豐富授課內容、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在信息時代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引用也取得了更加顯著的成果,獲得了諸多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青睞。對此,在文言文教學活動設計組織中,為了帶領學生對課文內容做出深入了解,實現對歷史背景以及人物心理變化等多方面的全面把握,其教師應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引用研究。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多媒體技術的引用并非是要完全摒棄傳統授課模式,而是要把握契機,進一步優(yōu)化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有機整合,以此來構建出更生動、高效的語文課堂。
五、創(chuàng)設恰當的教學情景
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其教師可以聯系實際授課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情景,引導更多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其對所學知識、學習過程產生深刻印象。例如教師在講解《鴻門宴》時,先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四個情節(jié)進行歸納分析,然后為學生提供一些漢服服飾,讓學生穿著這些漢服來分別飾演《鴻門宴》中的不同人物,引導他們講求語言斟酌、座次尊卑以及姿態(tài)把握,對項羽和劉邦進行深度揣摩,從而將著名的歷史故事生動再現出來。通過這類逼真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既可以學習掌握怎樣利用故事情節(jié)矛盾沖突來對不同人物形象、特征進行刻畫,還能夠積累更多精煉生動的語言,為其之后的學習和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其文言文學習效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文言文教學內容的增多、要求的提高、知識的深厚都驅使著我們要在教學上有更優(yōu)更新的探索。要想取得理想的學習成果,就要突破以往學習模式的種種束縛,選擇更適合、更有效的策略方法來學習、掌握文言文知識。同時,也要結合不同時期的教育培養(yǎng)目標,加強對教學經驗、方法的總結和探索,以此來有效彌補以往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1] 高莉彬.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文言文教學實踐探析[J].發(fā)展,2019(11):90.
[2] 霍帥.淺談普通高中語文新課標指導下的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7):99-100.
[3] 黨志才.關于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文言文教學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7(29):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