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教學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語文成績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寫作能力。從寫作能力的影響因素來看,素材問題是需要教師在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專門解決的一個問題。目前很多小學生在寫作之時經常無從下筆,主要的原因還是平時缺乏寫作素材的積累。鑒于此,文章先論述了小學生寫作進行素材積累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一些關于寫作素材積累的方式和方法,以期對當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素材
中圖分類號:G62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3-0061-02
引言
作文教學是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之所以下這樣的論斷,是因為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直接影響小學語文的整體教學質量。從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寫作素材問題成為制約小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因素。鑒于此,本文寫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找到幾種比較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小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從而使小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更具真情實感。
一、寫作素材積累的必要性
1.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新課改對小學生的培養(yǎng)要求也發(fā)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對小學生的能力要求顯然比過去要高得多。就對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要求來看,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必須具備三種能力:首先是語言運用能力,其次是謀篇布局能力,最后是情感表達能力。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具備這三種能力旨在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鑒于素材積累對寫作內容意義重大,要使小學生的能力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就必須讓學生注重語文寫作素材的積累。學生要通過多種途徑在平時的學習中積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語文寫作能力。
2.提升寫作能力的必然要求
寫作素材積累是提高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關鍵所在。學生如果在寫作的過程中缺乏素材,不但沒辦法寫出完整飽滿的內容,即便硬湊而成,寫出來的東西也缺乏真情實感。這說明,寫作素材對文章內容的飽滿、意境以及思想表現(xiàn)具有重要的作用。缺乏寫作素材的積累,就好像是無源之水,即便給出很大的寫作空間,給予極大的寫作自由,學生也會感覺無從下手。寫作這件事講究的其實就是“厚積薄發(fā)”,沒有前期的不斷積累,沒有對寫作素材的持續(xù)不斷地積累,即使學生學會再多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也不可能寫出優(yōu)質的文章。
從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實踐情況來看,很多小學生在學習寫作這件事中無論是在態(tài)度上還是思維方法上都存在很多錯誤的地方。舉個例子來說,一些小學生在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中其實并不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他們更希望教師為他們提供一個模板,提供一個“萬能公式”,以便他們應付各種主題的寫作。且不論根本不會存在這樣的一個“萬能公式”,即便真的存在這樣一種通用的寫作邏輯或者寫作方法,教師也不能以此種方式來教育小學生。一方面,寫作方法和寫作邏輯的訓練要建立在小學生已經有了足夠的素材積累的基礎上。只有積累了一定的素材,教師才可以在此基礎上教小學生該怎么運用這些素材。另一方面,這種教育方式會讓小學生的寫作學習甚至其他學科的學習陷入誤區(qū)。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需要學生自身不斷地努力積累。盲目地尋求簡便方法,尋求捷徑,不但不能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反而會讓他們養(yǎng)成不好的學習習慣。
二、小學語文寫作素材積累的方法和路徑
寫作素材積累對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至關重要?;诖?,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持續(xù)不斷地向小學生灌輸素材積累的重要性,讓小學生明確素材積累才是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另外,除了要求小學生在思想意識方面重視寫作素材積累,還要教會小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方式和方法。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在寫作素材積累方面,筆者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
1.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積累素材
素材積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好小學語文教材。一方面,作為小學教育的規(guī)范性教材,其在內容設計、編排方面一定是選用了最好的學習材料。另一方面,教材的內容會由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這樣就保證了學生對素材的記憶為理解性記憶,而不是傳統(tǒng)的所謂的死記硬背。出于以上兩方面的考慮,新課程標準把小學語文教材作為小學生必須系統(tǒng)學習和理解的內容。
小學語文教材中實際上存在很多小學生寫作可以用的素材。舉個例子來說,現(xiàn)在很多小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都喜歡用成語來表達,一方面可以使語言精練,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給文章潤色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就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適當拓展小學生在平時寫作中可能會用到的成語,讓他們在教材之外掌握一些新的東西。此外,由于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對小學生來說都是精華,都是經典,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把這些內容徹底講透,要用小學生可以理解的語言、方式等來呈現(xiàn)這些經典背后所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讓小學生了解作者這樣寫作的意圖及以作者是通過怎樣的素材描寫來表現(xiàn)其主題思想的。當然,語文教材中的這些素材,學生如果可以完全理解,就可以將其移植到自己的文章當中。這不是抄襲,而是學生經過自己的消化吸收后,將教材素材轉化為了學生自己的東西。
2.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積累素材
多參加課外活動可以有效地幫助小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這里的寫作素材的積累不是指的有具體可以記憶或者背誦的內容,而是一種感知力,其目的就是希望小學生在參加課外活動之時,通過不同的活動進行不同的情感體驗。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除了具備良好的文字寫作能力,還須具備對世界萬物良好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因此,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對世界的感知是極其敏感的,這種感知力是無法通過書本式的教育去獲得的。學校要合理地利用時間開展一些課外活動,讓所有的學生參與進來,訓練小學生的這種感知力。此外,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也可以轉變一些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有些課文的教學特別適合通過游戲或者講故事的方式來體現(xiàn),教師不妨在課堂上通過游戲、講故事等方式來教學。如此一來,不但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吸引全班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另外,教師也可以在具體的模式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這種感知力。
3.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素材
任何寫作其實都是反映生活,文學水平、創(chuàng)造能力并不只是體現(xiàn)在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上,還表現(xiàn)在文字錘煉能力、寫作邏輯和寫作方法等層面。一個優(yōu)秀的作者應該是對生活敏感的,是對生活的點滴有所觸動的。只有基于生活產生的真實情感,學生才能夠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
鑒于此,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讓小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善于體驗生活以及善于領悟生活,要感受每天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讓學生在對生活的感知中挖掘創(chuàng)作的靈感。需要注意的是,要求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以及領悟生活并不是要求小學生只去關注身邊的大事件,相反,要讓小學生對生活中點滴小事進行觀察、領悟及理解。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平時與家人、同學的相處,寒暑假所發(fā)生的一些有趣的事兒其實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另外,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去自覺地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有時候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學生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這件小事,就能發(fā)現(xiàn)這件小事折射出的一些精神層面的東西。如果小學生能夠在平時的生活中鍛煉這種能力,那么寫出來的文章必然是有深度的。
4.從社會實踐中拓展素材
社會實踐是拓展小學生寫作素材的一個很好的方式。一些文章之所以被人們奉為經典,不單單是因為作者優(yōu)秀的寫作能力,更深層的原因在于這些優(yōu)秀的文章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它的素材來源于社會實踐。我國著名文學家陸游就曾說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毙W生只有進行一些社會實踐,才能真正感受到實踐給他們帶來的情感共鳴。這里的社會實踐在概念和外延上都是寬泛的??傊?,只要是小學生這個年齡段有能力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教師都可以讓小學生進行嘗試。教師要讓小學生更多地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來,而這每一次的社會實踐不但可以成為小學生寫作的素材,而且也可以豐富他們的閱歷和情感感知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結 語
寫作能力的提高與素材的積累和運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當小學生的寫作素材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小學生的文章無論是寫作方法還是寫作內容都會產生一個質變。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一定要幫助學生提高素材積累的能力。只有這樣,他們的寫作能力才能獲得實質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姜靜新.淺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積累的途徑[J].新課程(小學版),2015(3):98.
[2]蘭 潔.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積累途徑分析[J].作文教學研究,2015(5):123.
[3]李曉民.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的積累[J].亞太教育,2016(7):9.
作者簡介:陸彩雷(1980— ),女,壯族,廣西德保人,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農村小學教育教學、小學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