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芳芳
[摘 要] 本文主要圍繞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展開研究,通過探究園藝植物養(yǎng)護管理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結合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的特點及應用條件,明確新時期園藝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策略,以不斷提高病蟲害防治工作質量。
[關鍵詞] 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19-96-2
園藝植物在城市綠化工作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對改善人們生活質量有重要作用。在園藝植物管理過程中受季節(jié)交替等影響,植物會出現不同類型的病蟲害問題,影響其正常生長。加強對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合理應用各類手段,科學防治病蟲害問題,是改善人居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舉措,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踐行。
1 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的前期準備工作
1.1 科學開展園藝植物管理工作
在園藝植物栽種過程中,由于不同植物生長特點不同,需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整植物種植距離和種植范圍,這樣才能在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率的基礎上,保證植物多樣性,為人們提供良好的觀賞景觀。另外,相關工作人員應加強對受病蟲害影響較大的植物的重視,盡可能為該類植物開辟相對單獨的區(qū)域,避免因該類植物導致病蟲害面積擴大等問題[1]。同時,要充分利用特殊植物生長特點,必要時選擇一定數量的誘餌植物,誘導害蟲等聚集到誘餌植物上,從而減少對其他園藝植物產生的影響。選擇園藝植物時,應當綜合植物生長條件和自身抗病蟲害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結合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水文條件等,選擇栽種適應性相對較強的植物,以便更好地預防植物不同時期的病蟲害問題,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
1.2 合理應用園藝植物養(yǎng)護方法
養(yǎng)護工作的有序開展可有效提高園藝植物自身抗病蟲害能力,降低病蟲害對植物造成的影響。因此,合理選擇養(yǎng)護方法,對保證園藝植物養(yǎng)護質量至關重要。就養(yǎng)護工作來說,工作人員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第一,在澆灌過程中應選擇適合植物的凈水及其他優(yōu)質水資源,盡可能避免出現使用污水、帶有大量細菌的水澆灌植物的現象;工作人員在澆灌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對融雪鹽等物質的使用,以免對植物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園藝植物管理人員在園藝設計初期應合理規(guī)劃灌溉水源設計工作,綜合多方面因素,積極與相關單位協(xié)商,選擇優(yōu)質水源進行園藝灌溉,結合具體情況調整園藝植物灌溉量;在滿足園藝植物灌溉需求的基礎上,定期開展枯枝腐葉等清理工作,使用植物的枯枝腐葉作為肥料可以保證植物對養(yǎng)分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抗病蟲害能力,其不僅可以節(jié)省部分植物肥料支出,而且可以推動資源循環(huán)使用。第二,工作人員要日常定期開展植物修剪工作,結合植物種類對其進行修剪,保證植物生長活力。第三,工作人員要加強對園藝植物傷口的重視,發(fā)現傷口要及時處理,避免植物傷口進一步擴大,引發(fā)病害影響植物正常生長。
1.3 合理配比園藝植物生長肥料
園藝植物種植過程中需合理配比肥料,以促進植物更好地生長[2]。就當前來說,工作人員在配比肥料的過程中要加強對有機肥和無機肥的利用,使用各類動物腐熟糞便,達到改良土壤等目的。另外,工作人員可在肥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微量元素,降低植物生長過程中出現葉子發(fā)黃和變形等問題的概率,保證園藝植物的觀賞價值。為將病蟲害控制在可處理范圍內,工作人員應及時處理植物生長過程中出現的雜草和枯葉,為植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避免病蟲害問題大范圍蔓延。工作人員應結合實際情況,綜合相關理論,為不同生長階段的植物提供不同比例的肥料,以有效滿足植物生長對養(yǎng)分的需求。
2 新時期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當前比較推崇的一種病蟲害防治技術,其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有益生物或其代謝產物來防治植物病蟲害[3]。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中提取了多樣化的生物藥物等,在解決植物病蟲害問題的同時,可將對植物造成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而且該技術對人的影響極小,因而被視為一種最為安全的病蟲害處理技術。另外,在應用過程中可以發(fā)現,生物防治技術不會使病蟲產生抗性,可實現長久防控病蟲害的目的。目前,隨著生物防治技術長期發(fā)展,工作人員可選擇鳥類、細菌以及抗生素等處理不同類型的病蟲害問題,而且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實踐發(fā)現,單純依靠生物防治技術可能會出現防治不到位等問題,因此,工作人員應充分考慮實際環(huán)境,包括氣候條件和具體天氣情況等,在此基礎上選擇相關藥物針對性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可有效提高病蟲害防治質量。
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術在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領域應用頻率相對較高,且效果顯著。物理防治技術也是一種綠色防治技術,該技術主要是通過熱處理和機械阻隔等方式將病蟲害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及時解決已有病蟲害問題。例如,在早春園藝植物養(yǎng)護過程中,植物可能會受多類病蟲害影響,此時工作人員在植物表面覆蓋地膜,病蟲害出現概率會明顯降低,可有效提高病蟲害防治質量。同時,地膜還可以發(fā)揮保溫保濕和隔絕細菌病菌等目的,可明顯改善植物生長條件。在地膜的影響下,已患病的植物腐爛速度會逐漸加快,工作人員可及時對該類植物進行處理,將病蟲害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特殊條件下,工作人員也可使用燈光和色板誘殺方式,充分利用害蟲生長過程中的趨光性等特點,在高壓電等的幫助下,及時殺死害蟲。在楊樹苗等樹木養(yǎng)護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使用人工剪除的方式處理帶有病蟲害的枝葉,將其深埋入地下或焚燒,以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率。工作人員在應用物理防治技術的過程中必須格外重視病蟲害特點和物理防治重點,縱觀全局綜合考慮進行病蟲害防治,以提高園藝植物生長質量。
2.3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技術具有時效性強和操作簡便等特點,可有效處理短時間內快速暴發(fā)的病蟲害問題?;瘜W防治技術迎合時代發(fā)展需要,同時可有效減輕園藝植物養(yǎng)護人員的工作負擔。使用化學防治手段時,為避免對植物本身造成影響,一般選用毒性相對較低且治療效果較為明顯的藥劑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通過對相關藥劑進行稀釋、降低藥劑使用次數以及組合用藥等方式,提高化學防治質量。化學防治技術在應用過程中的弊端相對比較明顯,農藥中相關成分會殘留在植物和當地環(huán)境中,影響植物生長并造成環(huán)境污染。因此,工作人員在使用化學防治技術時可以選擇將其與生物防治技術等結合,以降低化學有害物質的使用量。
2.4 綜合防治方法
單一使用某種病蟲害防治方法可能會導致其應用過程中出現其他問題,難以達到良好效果。因此,工作人員在具體實施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時可以選擇綜合使用化學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術的方式,通過對病蟲害的擴張速度和影響范圍等進行預估,判斷不同階段可能出現的防治問題,提高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質量。工作人員在防治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園藝植物觀賞性和環(huán)保性等要求,全面開展綜合防治工作,提高病蟲害防治質量。
3 結語
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需從預防和治理2個角度綜合開展,要求工作人員全面了解植物生長特點和病蟲害發(fā)生特點,多方面出發(fā)做好各項日常養(yǎng)護工作,綜合應用各類防治技術治理病蟲害,同時及時引入新技術和新手段開展園林養(yǎng)護工作,以保障園藝植物生長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紅霞.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J].鄉(xiāng)村科技,2019(4):74-75.
[2]郭濤.新時期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初探[J].南方農業(yè),2018(2):57,59.
[3]蘭吉軍.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有效方法[J].現代園藝,2017(17):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