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朦
摘要:正如王爾德所說:“美是唯一不受時間傷害的東西。”雀我看來,所謂美的藝術作品,是用來向觀眾傳達普世的情感的作品。作品中所要傳遞的這種普世的感情,是不會受時間以及人生經歷的影響,直觸觀眾內心最柔軟,最深處的。如果有人問我在我心中,最美的一部電影是什么的話,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他——《美麗人生》。
關鍵詞:《美麗人生》;人與美;本質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9-0123-01
《美麗人生》是筆者在上高中之前就看過的一部電影。時至今日,我已不知道自己重復觀看了這部電影多少次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每次看完后的體會是不同的,但是所受到的感動是永恒的?!睹利惾松肥且徊恐v述愛的故事,其中包括丈夫對妻子的愛以及父親對孩子的愛。故事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為了不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為其編造了一個美麗的謊言,讓兒子相信他們在集中營所經歷的一切都只是在一個游戲當中,而游戲規(guī)則就是不能害怕,不能死,要樂觀的進行到最后。故事的結局是悲劇的,父親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但在筆者看來,《美麗人生》是我看過的最偉大的一部喜劇電影。
正如老師上課所講,人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在于人是自由創(chuàng)造的主體,人不僅能適應自然,而且能有意識的改造自然。而美的本質是人的自由創(chuàng)造的形象的生動表現,我簡單的把美的根源總結到人的自由創(chuàng)造。正如恩格斯所說:自由創(chuàng)造中的自由,不是隨便,任意的意思。自由不是在幻想中擺脫自然規(guī)律,而是通過認識這些規(guī)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運用這一自然規(guī)律。在電影《美麗人生》中,身為猶太人的圭多,在納粹的陰霾下,不再擁有自由,不再擁有選擇,但是樂觀的圭多并沒有向這黑暗的社會,向這必然的社會關系所妥協(xié)。他靠他對妻子以及兒子強烈的愛,努力的在這黑暗中尋找光明,為兒子編織了一個美麗的童話,不管自己多么的痛苦,任然笑著為兒子講述著,讓兒子在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中,遠離世界的黑暗而快樂的成長。這個過程,在我看來就是人的本質以及美的本質的充分的體現,既人的自由創(chuàng)造的形象的生動的表現。
筆者永遠無法忘記,當羅伯特貝尼尼飾演的父親圭多即將被拉去槍斃的時候,為了讓兒子繼續(xù)沉浸在他所以編造的美麗的謊言世界里,他裝著像馬戲團小丑一樣,夸張的從他兒子藏身的鐵柜子旁邊走過,看到兒子在沖自己笑后,確定了兒子處境安全后,走向了他人生的終結點。他為兒子描繪了一輛坦克,并且從始至終不曾放棄,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給兒子留下歡樂的印象,一個童年該有的印象。這一個片段是我久久不能忘懷的,這場戲沒有復雜的臺詞,僅靠動作,父子之間的對視,眨眼,父親的動作處處體現出父愛的偉大,讓坐在電視機前的我早已哭成了淚人。
影片最后圭多的妻子與兒子走出集中營,當兒子在媽媽懷中高喊“我們贏了”時,作為觀眾的我愿意選擇去相信,可能他真的只是經歷了一場很難的游戲,而非一場生的悲劇旅程。哪怕影片最后,兒子用他成熟的聲音,向觀眾講述著這個故事時,我們都能明白,他已經認識到這是父親的犧牲,但我相信,兒子會更加樂觀積極的面對人生,因為父親圭多用他的犧牲來告訴了兒子人生很美麗,愛,可以克服一切困難,使人足夠強大的去保護他所珍視的人。我想這是父親留給兒子最好的禮物,這應當成為讓他更加好好活下去的理由。
筆者也曾想過,若圭多沒有在那個晚上心急的去找他的妻子,也許就不會被發(fā)現,也許結局就不一樣了。他之所以會著急去找妻子,是因為在集中營那樣的環(huán)境下,圭多心里必然也是會害怕會不安的,但是因為愛的力量,他克服了自己的膽小的一面,努力在兒子面前展示最樂觀的樣子。因此,在我看來,雖然最終結局是悲傷的,但這正是《美麗人生>現實又可貴的地方。
一切向觀眾傳達真善美的普世價值觀的電影,為人民創(chuàng)作出反映人民生活,引領人民相信愛的力量是偉大的,世界是充滿希望的,這樣的電影就是美好的。父親對孩子的愛,丈夫對妻子的愛,這是一種普世的情感,因為它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變淡,被人們所遺忘。這也是我之所以將《美麗人生》作為我人生導向的一部影片的最重要的原因。
就像老師所說那樣,人對真善美的堅貞不渝的追求,是人最寶貴的東西,是戰(zhàn)勝人類社會和黑暗的最終力量! 社會的發(fā)展總會充滿黑暗與罪惡,個人發(fā)展總會充滿挫折,但只要人的力量和追求不止,每個人都會在現有的歷史條件下無限接近過實現的不了的自由,也正是因此,在黑暗面前,我們不應該選擇低頭,而是應該勇敢的,樂觀的面對,從而推動社會朝美好的方向前進,社會會不斷地趨向正義,和諧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