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祥
本文以《邊城》為例,從閱讀計劃的制定、閱讀過程的監(jiān)控、閱讀結果的反思三個環(huán)節(jié)初步建構整本書閱讀評價體系。
一、《邊城》閱讀計劃的制定
這里所說的閱讀計劃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師在學生閱讀名著之前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閱讀教學計劃。首先教師要對《邊城》設計問卷調查表,調查學生對作家沈從文了解多少,有多少人讀過《邊城》,對《邊城》翠翠的藝術形象有多少了解,湘西風景對《邊城》創(chuàng)作有何影響等。如果學生對沈從文、《邊城》了解得不深,那么教師還要把有關沈從文、《邊城》的背景介紹給學生??梢园淹粼鳌缎嵌菲湮?,赤子其人》、陳徒手《午門城下的沈從文》、于繼增《艱難的抉擇——沈從文退出文壇的前前后后》、高玉《論都市“病相”對沈從文“湘西世界”的建構意義》、黃永玉《太陽下的風景——沈從文和我》等文章整理出來給學生閱讀。其次教師要預判學生學習《邊城》需要多長時間,如翻閱文獻資料的時間、完成“母題”寫作的時間、制作PPT的時間等,還要統(tǒng)籌考慮學生的課余時間、休息日時間等。接著教師應該布置一些閱讀任務,這對學生們本身就是一種引導,帶著目的的閱讀是提升閱讀效率的重要方法。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些任務:1.按照時間順序整理《邊城》情節(jié);2.整理沈從文的生平;3.自己設定“母題”,圍繞“母題”寫一篇論文;4.儺文化對《邊城》的影響;5.找出有關“湘西風景”圖,并配以小詩。最后教師還要把自己制定的教學計劃告訴學生并征求他們的意見以便調整。
另一方面學生參照教師制定的教學計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好個人的《邊城》學習計劃,從閱讀時間的保證到閱讀過程的記錄思考,從閱讀方法的正確應用到閱讀結果的呈現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計劃,并嚴格按照該計劃執(zhí)行。教師要引導學生遵守“契約”,沒有重大事件不要輕易更改該計劃。在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需要有一個正確的選擇。例如,批注閱讀方法,需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動筆記錄,標記好重點的好詞佳句,對于學生積累語言是有好處的。運用這樣的閱讀方法,可以讓學生在不會的地方一目了然,在教師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可以更快速理解。學生應該有一個隨筆筆記,在筆記上可以隨時記錄閱讀的感受、困惑的問題、瞬間的火花等。
二、《邊城》研讀過程的調控
元認知(metacognition)理論根植于認知科學。認知科學的核心任務是能夠描述人的思維機制,而元認知實際上就是指個體對自身認知活動過程的認知和意識,是對自己的自我反省、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jié)。在實際的認知活動中,這種意識就表現為根據活動的要求,選擇合適的策略來監(jiān)控整個過程。其側重于通過監(jiān)測、調節(jié),讓學生做一個有“自我意識”的閱讀者;讓學生根據閱讀內容和閱讀狀態(tài)選擇和調整閱讀策略;讓學生對自己的閱讀行為進行階段性和調整性評價。
學生要根據自己的閱讀計劃實時地監(jiān)控《邊城》閱讀計劃是否按時完成,閱讀速度是否需要調節(jié),在閱讀《邊城》過程中是否出現“逗留”和“倒退”現象,對《邊城》優(yōu)美語句是否能敏感地捕捉到并摘抄下來,能否復述《邊城》的主要情節(jié),對老師布置的《邊城》閱讀任務是否有意識地關注并做好記錄,在閱讀《邊城》過程中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等。總之,學生要從閱讀計劃的時間與速度、從閱讀策略的應用與調節(jié)、從閱讀內容的記憶與理解、從閱讀思維的廣度與深度等四個維度有意識地對自己的閱讀活動進行調控與評價,并能夠靈活調節(jié)和控制閱讀狀態(tài)和閱讀行為。
教師也要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定期檢查調控,檢查《邊城》的閱讀落實情況,閱讀過程中對批注進行檢查,詳細地批注,教師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一些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對《邊城》有更多的理解,教師提出的問題也是學生們在閱讀中應該主動思考的問題。在《邊城》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閱讀狀態(tài)實時地進行評價,指導學生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還可以發(fā)動家長給予評價,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體驗閱讀成長。
三、《邊城》成果的展示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韋納將成敗的原因歸結為六個方面:能力、努力程度、任務難度、運氣、身心狀態(tài)和外部環(huán)境,并將這些原因按其特性分為三個維度:內在性、穩(wěn)定性、可控性。韋納認為,三個維度六個因素之間相互搭配、共同作用。個體對先前行為結果的歸因會對隨后的行為產生影響。因此,需要借助多個維度的展示平臺讓學生反思歸因。
學生們在閱讀《邊城》全書之后,教師先讓學生針對自己的閱讀計劃和閱讀狀態(tài)進行自我評價,然后在小組內交流閱讀成果,讓小組成員再進行評價并寫出評價理由,以防組內評價流于形式,最后以小組為單位推選其代表制作PPT到班級展示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讓全班同學和教師共同評價。老師要鼓勵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為《邊城》做點“文化產品”。
我先在黑板兩側寫下一副對聯“翠翠心,二佬意,演繹人間劇本;湘西風,大師筆,書寫正道滄?!?。班級8個小組分別展示了8個關于《邊城》的“母題”:《熱鬧與孤獨》《建一座希臘小廟》《尋美與自然》《被腰斬的美》《遠去的風景與愛情》《美與靈》《保念與喚醒》《天命與世事》,或許這些“母題”的設置還有些稚嫩,但都是他們基于《邊城》文本的研究,都是在小組研討后確定下來的。我們針對讀書報告,還設計了聽講筆記,讓學生在聽匯報的過程中認真記錄并寫下聽后的啟示與建議。有一個學生在聽了《建一座希臘小廟》匯報后寫下這樣的啟示:“樸素的善難免產生悲劇。這樣的話令我感到心驚肉跳,善也要分‘樸素善和‘奢華善嗎?沈從文的《邊城》體現了一種脆弱的美學,但也許正是因為這脆弱的美,才讓苗族文化與湘西基因頻頻惹人憐愛吧!”
針對湘西風景圖并配以小詩這個閱讀任務,我讓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選出寫得好的小詩粘貼在教室四周的墻壁上,讓學生課余時間去品讀并最終選出最佳10首詩。有學生在《離人》這首小詩中寫道:龍舟黃狗白鴨,樓上河畔人家。月下山中歌聲。白塔已塌,離人不歸家。這首小詩語言樸實無華,簡潔明了地寫出來《邊城》的主要情節(jié),還有學生這樣描寫湘西風景:
江
遠山
牌樓走
平橋三洞
呼船引酒朋
夢里現虎耳草
碧溪岨月光正好
我讓學生大聲朗誦這些小詩,這樣的朗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信心,得到教師的肯定可以讓學生有更多閱讀的興趣。
對于學生閱讀的扎實程度和體會感悟的程度也需要定期進行檢查和評價。當所有閱讀成果展示告一段落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成果進行反思?!拔摇睆褪龅那楣?jié)同學老師給予怎樣的評價,“我”提取的“母題”得到同學和老師的怎樣認可,“我”寫的小詩是否贏得同學老師的贊譽,以《邊城》為素材的作文是否尋找到最佳切入口,“我”為本組的讀書成果提供了哪些支持,在小組、班級交流時“我”是否清楚明白地表達了“我”的觀點等。圍繞上面的幾個方面,每個學生寫一篇反思總結報告交給教師,教師針對不同的個體,從“品文”“探文”“用文”“養(yǎng)德”四個維度,以鼓勵為主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評價和考核,在此過程中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信仰,讓學生真正去反思自己的閱讀行為和閱讀成果。
高中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文學素養(yǎng)需要通過閱讀名著來進行提升和培養(yǎng)。總之,對“整本書閱讀”評價是對學生“整本書閱讀”效果、教師“整本書閱讀”教學質量的評定,高中階段實施“整本書閱讀”是實現和達到語文核心素養(yǎng)總目標的重要途徑,而高中“整本書閱讀”評價體系的建立則為更好地實施該學習任務群保駕護航。
[作者通聯:江蘇泗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