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東輝
(吉林省吉林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吉林 吉林 132012)
腰椎間盤突出在臨床上比較常見,且每年的發(fā)病率在不斷的升高,會對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影響正常生活工作,必須要及時給予積極治療,以免病情繼續(xù)發(fā)展惡化[1]。為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前期臨床診斷對整個治療方案的制定和調整至關重要,目前臨床上多是應用CT 和MRI 作為診斷輔助方法,且應用效果良好。就臨床資料來看,CT 與MRI 技術在醫(yī)學診療應用中具有各自的特點,應用效果也存在一定差異[2]。為確定兩種檢查技術在腰椎間盤突出診療中的應用效果,本次以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10 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為對象,分別進行CT 和MRI 檢查診斷,比較兩種檢查結果臨床診斷結果的符合情況,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10 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為對象,其中男75 例,女35 例,年齡25-63 歲,平均(42.38±5.63)歲,病程0.5-8年,平均(5.12±2.0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臨床診斷標準,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腰背疼痛、活動能力下降以及坐骨神經(jīng)痛等[3]。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進行CT 和MRI 檢查,將兩種不同技術診斷結果與臨床診斷結果進行比較,比較兩種檢查的臨床診斷符合率。
(1)CT 檢查。所有患者行多排螺旋CT 檢查,GE Discovery CT750 HD 寶石能譜CT。設備參數(shù)設置為:電壓120 KV,管電流270 mA,以螺旋方式掃描。檢查前指導患者在掃描床上調整為仰臥位,穩(wěn)定姿勢后,檢查人員在定位圖片上設定掃描范圍胸12 至骶3,以螺旋方式掃描,掃描結束后,以2 mm 依次重建腰1 椎體骨窗、腰1-2 間盤軟組織窗、腰2 椎體骨窗、腰2-3 間盤軟組織窗、腰3 椎體骨窗、腰3-4間盤軟組織窗、腰4 椎體骨窗、腰4-5 間盤軟組織窗、腰5椎體骨窗、腰5-骶1 間盤軟組織窗,每節(jié)椎體給2 層,間盤給3 層。細致觀察并記錄椎間盤每個部位的形態(tài)、位置以及存在的病變情況。
(2)MRI 檢 查。所 有 患 者 行MRI 檢 查,GE Signa HDxt 3.0T 磁共振。檢查前指導患者在掃描床上調整為仰臥位,姿勢穩(wěn)定后保持,檢查人員進行掃描。掃描序列為矢狀位T1Flair,矢狀位T2,矢狀位fsT2,橫軸位T2。詳細觀察患者椎間盤各部位的信號反饋情況,做好詳細記錄和分析,尤其是要重點關注矢狀位的椎間盤信號變化、椎體形態(tài)變化、硬膜囊與脊髓受壓情況、椎管各徑線寬窄變化和椎間盤突出情況,準確掌握發(fā)生病變的局部情況,且要進行詳細的描述。所有患者接受CT 與MRI 檢查后,要將檢查結果記錄在案,再與臨床診斷結果進行比較,對兩種檢查技術的診斷結果進行判斷。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方法。對所有患者的CT 和MRI 檢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與臨床診斷結果比較,確定兩種檢查技術的診斷符合率[4]。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文章數(shù)據(jù)用SPSS 19.0 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若P<0.05,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種檢查技術臨床診斷符合情況。觀察組臨床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種檢查技術臨床診斷符合率比較[n(%)]
2.2 比較兩組檢查技術相關征象診斷情況。MRI 檢查在椎間盤變性、脊髓變性、硬膜囊受壓等方面檢出符合率顯著高于CT,CT 檢查在鈣化與椎間盤積氣檢查符合率方面優(yōu)于MRI,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腰椎間盤突出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椎間盤由透明軟骨終板、髓核和纖維環(huán)構成,隨年齡增長,髓核出現(xiàn)脫水、變性、彈性減低,纖維環(huán)出現(xiàn)裂隙,周圍韌帶發(fā)生松弛等,這些退行性改變?yōu)樽甸g盤突出的內因[5]。急性或慢性損傷造成椎間盤內壓增加,為纖維環(huán)破裂及髓核突出的外因。椎間盤突出致脊神經(jīng)遭受壓迫和刺激,臨床癥狀為疼痛、活動能力降低等,患者需要承受極大的痛苦,大大降低了生活質量。如果患者未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病情持續(xù)加重,將會導致后續(xù)治療的難度增加[6-7]。
隨著影像學科的發(fā)展,腰椎間盤突出臨床診斷中可以選擇的影像檢查技術更多,目前所應用的如X 射線、CT 以及MRI 等,相比X 射線在實踐應用中的局限性,CT 與MRI 檢查技術應用更為廣泛[8-9]。CT 檢查技術可以對病變組織以及局部區(qū)域做細致和全面的檢查診斷。但是在對腰椎間盤突出病癥檢查中也存在明顯的缺陷,如無法偵查椎間盤游離及相關組織情況,并且在檢查過程中會對患者產生一定程度的輻射影響[10-11]。MRI 檢查技術靈敏度好、特異性高,可對局部病灶做全面檢查,相比CT 檢查其能夠完成對椎間盤變性、椎間盤游離、脊髓變性、硬膜囊受壓等情況的診斷。就本次診斷結果來看,CT 與MRI 檢查技術均有較高的符合率,但是在相關征象診斷上存在一定差異,MRI 整體效果更好,在臨床實踐中需要結合患者病情來合理選擇合適的檢查技術,提高臨床診斷的符合率,為后續(xù)的診療工作提供可靠支持。
表2 兩組檢查技術相關征象診斷情況比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