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雅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小學階段關(guān)于朗讀的要求是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三個學段朗讀目標具體表述的時候,還是略有區(qū)別的。第一學段: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學段: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學段: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學習用”到“用”再到“能用”,在具體達成度上是有不同要求的,這里面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稍诂F(xiàn)實教學中,老師對不同學段的朗讀要求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對孩子的朗讀是以“有感情地朗讀”為評判標準的,尤其是低段學生的朗讀拔高要求,過高的要求使得課堂的朗讀教學變得急躁、盲目、無所適從?;诘投文昙壍睦首x現(xiàn)狀,從正確朗讀的角度,闡述低段學生有效朗讀指導的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更好地達成語文教學目標。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低段朗讀;正確朗讀
一、低段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在朋友圈里,讀到過這樣一首詩——《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jīng)盡力爬,
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仿佛說:“人家已經(jīng)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
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
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現(xiàn)在,就朗讀教學來說,我們低段學生就是詩中的那只蝸牛。
(一)朗讀時間沒有保障
在一堂語文課中往往有多個教學目標。例如在低段的語文課上,平均每課要學習十個左右的生字,要寫六個左右的生字,要讀課文,要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要進行詞句的學習積累和運用。在四十分鐘的課堂上,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大多數(shù)老師選擇把朗讀的時間進行壓縮。當學生剛剛接觸到一篇全新的課文,還沒有從頭到尾完整讀一遍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就拍拍手,示意學生停下來?;蛘弋攲W生剛剛把課文讀得有點兒正確的時候,有些地方還需要再讀讀才能更通順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就急于進行課文內(nèi)容的分析理解了。朗讀的時間得不到保障,學生正確朗讀課文就是一紙空話。在我們農(nóng)村小學,這種情況尤為嚴重,朗讀訓練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如雁掠過。很多老師把朗讀寄希望于家庭作業(yè),可是在我們農(nóng)村小學,家長普遍素質(zhì)不高,對孩子的要求不嚴。據(jù)調(diào)查,絕大部分的學生對于老師布置的朗讀作業(yè)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因為反正老師第二天又不會檢查。農(nóng)村小學低段年級孩子的朗讀更需要老師在課堂上肯花時間。
(二)朗讀訓練沒有鋪開
俗話說:十個手指有長短。在一個班里,學生的發(fā)展也是不一樣的。在課堂里,很多老師往往只盯住幾個好的學生。朗讀也是,讀來讀去,就是那幾個,大部分的學生都是聽眾。老師為什么只愿意叫好學生而不愿意叫學困生來讀呢?究其原因,我想是隨著年級的增高,課文的篇幅越來越長了,難度也越來越大了。請一位學困生讀課文,可能他讀完一篇課文要花很多的時間,我們的老師是等不起的。低段的孩子,剛剛學會了不多的生字,現(xiàn)在要讓他們來讀一個句子、一段話,甚至一篇課文,難度當然很大,可是我們老師往往沒有正確地預估大部分孩子的起步點,眼里只關(guān)注幾個較好的學生,只愿意讓好學生來讀課文,朗讀的面沒有得到充分的展開,班級整體的朗讀水平很差。尤其是一些學困生得不到我們老師的朗讀指導,他們朗讀的水平就越來越差。我們常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朗讀是在不斷實踐中逐步提高的。假如不給這些學生站起來朗讀的機會,那他們就越來越不會讀,越來越不敢讀,后果是很嚴重的。
(三)朗讀指導沒有到位
讓學生自由朗讀是我們老師常用的做法。一篇課文剛剛開始學習,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會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但是讀完后對學生的朗讀反饋就相對較弱,有些老師直接進入課文的學習理解,對學生的朗讀情況毫無所知,這是非常糟糕的。還有些老師雖然能讓學生再個別讀一讀,但對學生讀后的評價卻十分簡單。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況,當老師請學生朗讀,學生朗讀完后,老師常說“很好”“聲音很響亮”,看似對學生的朗讀作出了評價,但這些評價是低效的。這可能和老師的個人素養(yǎng)有關(guān),也可能和他的朗讀意識有關(guān)。所以在我們的朗讀教學中,朗讀的指導不到位現(xiàn)象嚴重。長此以往,學生的朗讀水平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就會嚴重影響他的整體語文學習,甚至造成更為嚴重的后果。因此我們教師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及時、認真、細致地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和反饋,努力做到當堂練、當堂教、當堂評,評價要細、全、到位。
二、朗讀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針對上述朗讀教學中的現(xiàn)狀分析,我們要重視學生的朗讀教學,采取一定的教學方法策略,切實提高低段學生的朗讀水平。筆者認為可以在一個“慢”字上下功夫。
(一)慢讀——保證朗讀時間
在朗讀教學中,首先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讀。保證學生的朗讀時間,就要避免“重問輕讀,重講輕讀”。堅持這樣做,就會幫助學生從單純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轉(zhuǎn)入體會、了解語言文字。以課文《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教學為例,課文有一段對王熙鳳的外貌描寫: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下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這篇課文的一大教學目標是感知課文里的人物形象,學習作者人物刻畫的方法,而上述對鳳辣子王熙鳳的外貌描寫恰恰就形象地表現(xiàn)了這一人物的鮮明特點,所以在教學時,只要讓學生認真地讀,充分地讀,就能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了。我們的一位老師在教學該課時就做得非常好,她是這樣展開教學的:首先是自己范讀了一遍,然后讓學生自由讀,接著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還是讀不好,于是她就帶領(lǐng)著孩子一句一句地讀,結(jié)果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讀了。盡管一節(jié)課的大半時間都花在了朗讀上,但后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卻是十分到位。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二)慢讀——擴大朗讀訓練面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學生對學習教材本身內(nèi)在的興趣這是最好不過的動機?!币虼耍诮虒W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朗讀形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興趣,變“要我讀”為“我要讀”。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都參與進來,把課文讀好。每一種形式的朗讀都有它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教師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教師要精心安排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讀的形式,讓它們發(fā)揮最大的功效。為全面鋪開朗讀訓練,我們教師就要特別關(guān)注朗讀有困難的學生,為這些學生量身定做適合他們的朗讀菜單。比如小組合作就是一種很好的朗讀方式。老師精心建立朗讀小組,小組中有朗讀優(yōu)秀生,也安排朗讀較差的學生,在初學課文時,安排時間進行小組合作讀,讓好的學生帶領(lǐng)其他學生讀,解決把課文讀正確的問題。在深入學習課文時,繼續(xù)安排合作讀,讓較差的學生模仿好學生有感情地讀好課文。在同伴互助中保證了朗讀的訓練面,提高了朗讀的效率。
(三)慢讀——加強朗讀方法指導
朱熹在《朱子童蒙須知》中說: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1.正確朗讀,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我們指導學生朗讀,首先就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標準地讀,比如吐字清晰、圓潤,字正腔圓。我們地處農(nóng)村,學生在方言的環(huán)境中成長,影響了他們發(fā)音的準確性,比如學生平翹舌音區(qū)分不明顯,z 和 zh、s和sh、c和ch,前后鼻音如in和ing、en和eng。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朗讀指導時,不能平均使力,結(jié)合實際,花大氣力去突破難點,做到讀準字音,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讀音,長期堅持,學習好拼音。
(2)讀好詞語。低年級學生朗讀時喜歡一字一頓拖腔拖調(diào)地唱讀,這是由于學生注意分配能力差,朗讀時把注意力集中地放在讀準字音上。老師在朗讀前可范讀,請學生跟讀并注意按詞停頓。詞語是語言中的最小單位。朗讀詞語是朗讀課文的基礎,因此首先要指導學生讀好雙音節(jié)詞,如“同學”“漂亮”,第一個字“同”“漂”要讀得稍重一些;“小明”“可愛”的第二個字重讀。帶領(lǐng)學生弄清楚詞語中強調(diào)的部分后再選擇重音,不能平均用力。要指導學生正確讀出輕聲,輕聲的讀法是輕而短。例如動詞疊詞:走走、坐坐;雙音節(jié)的詞,第二個字音:玻璃、媽媽;助詞:的、地、得;名詞的詞尾:我們、你們、他們……以上帶點的字均讀輕聲。還要注意特殊字的不同讀法,如“一、不”,如一只(yì)、一座(yí),不能一律讀yi,如“不對和不好”,這是變調(diào)問題。這幾個字在低年級的教材中出現(xiàn)頻率高,老師在學生朗讀時及時指導,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從中悟到方法和規(guī)律。
(3)讀通句子。以小學語文第七冊《白公鵝》為例:要是可以把軍銜授給禽類的話,這只白公鵝理當榮膺海軍上將銜了……這段文字出自俄國作家筆下,外國的敘事方式和我們平常學到的課文敘述是不同的,學生朗讀是有一定阻礙的。再加上這段話中有些詞語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如“軍銜”“榮膺”“攀談”等,所以在指導學生朗讀這段時,應該指導學生對這些重點詞語進行朗讀和理解,然后再指導他們讀正確,在讀正確之后,再根據(jù)這段內(nèi)容采用適當?shù)恼Z調(diào)去讀,教師可指導學生想: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語氣去讀這一段呢?這段話主要介紹了白公鵝高傲威風的形象,因此讀的語速要放慢一些,要充滿感情地讀出鵝的自豪、威風。這樣的指導,不但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自然段,同時進行朗讀訓練。
2.技術(shù)指導,有效提升
(1)讀好重音。重音的確定是可以通過經(jīng)常訓練來達成的。教師在不斷的訓練中要讓學生感受到,句子中的動詞謂語,對比的詞、修飾的詞等,或者能表達作者強烈感情的一些詞要讀重音。還是以《白公鵝》為例,“要是可以把軍銜授給禽類的話,這只白公鵝理當榮膺海軍上將銜了。它板正的姿勢啦,步態(tài)啦,和別的公鵝攀談時的腔調(diào)啦,全是海軍上將的派頭?!痹谥笇W生朗讀時,老師應通過多種朗讀實踐帶領(lǐng)學生感悟“理當榮膺”“板正”“全是”等詞語重音的處理。
(2)正確斷句。首先正確的斷句是要建立在理解句子的基礎上的。不同的環(huán)境和不同的理解會出現(xiàn)不同的斷句方法,所以我們老師要做好正確的指導。以《秦兵馬俑》為例,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騎兵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蹬長靴,右手執(zhí)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上馬沖殺?!睂Α爸弊值睦斫獠坏轿痪筒荒苷_地進行斷句,只有學生了解了“著”在這里是穿的意思,學生才能正確地讀好這句話。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句子的含義,才能正確朗讀。
(3)把握語調(diào)。語調(diào)是語音、語氣、語速的綜合反映,是一篇課文的感情基調(diào)。通過朗讀訓練,老師要讓學生逐步體會到表示高興的、喜歡的情感的課文應讀得明快響亮;而表現(xiàn)傷感的、悲壯的情感的課文則要讀得低沉舒緩。一般的文章,都應該以恬淡、輕松的語調(diào)為主。例如讀《長城》等課文,課文要表達的是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和贊美之情,那么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就要把握好課文整體的情感基調(diào),讀的時候要情緒飽滿、語調(diào)激動高昂。
三、結(jié)語
金克木先生曾說:“不會讀,書如干草。會讀,書如甘草。”學生通過朗讀,將靜態(tài)的語言變成動態(tài)的語言,將課本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個性體驗和多元解讀,進而在讀中尋求解讀之法,釋放個體的創(chuàng)造力,獲得終生的啟示。因此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要重視課文的朗讀指導,在朗讀教學中,努力踐行慢教育,扎實指導學生讀好每一篇課文,并創(chuàng)設多種方式方法讓我們的學生喜歡朗讀,學會朗讀。
參考文獻:
[1]何金發(fā).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J].知識—力量,2019(53).
[2]王海英.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與特點[J],2013(1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