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穎桃
(廣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手術室,廣東 廣州 510800)
近些年我國手術室護理已由單純術中護理發(fā)展為,涵蓋術前訪視、術中護理以及術后隨訪的整體護理干預模式,近些年伴隨我國居民消費觀念的提升,對手術室護理質量要求也不斷提升,降低患者術中各種因素導致的生理應激反應,提升患者圍手術期舒適感符合手術室臨床護理需求[1]。
實驗組(n=48):男、女分別25例、23例,年齡區(qū)間為:21歲~68歲、平均(43.42±1.42)歲。對照組(n=48):男、女分別26例、22例,年齡區(qū)間為:21歲~67歲、平均(43.41±1.4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關數據經統(tǒng)計學驗證,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
納入標準:(1)參考萬學紅、盧雪峰主編第九版《診斷學》中相關疾病臨床診斷標準。(2)患者均術前獲悉本次研究目的且表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本次研究正式開展前獲得醫(yī)院倫理會同意。排除標準:(1)排除術前六個月有手術史患者。(2)排除術前血壓、血糖未控制至正常范圍的患者。
1.3.1 對照組
護理人員術前訪視評估患者機體狀況,并向患者大體介紹手術流程。術中護理人員配合主治醫(yī)師實施術中操作,并監(jiān)測患者生命指征。術后將患者送回病房,并與管床護士交接患者術中相關資料。
1.3.2 實驗組
(1)術前:護理人員在開展術前訪視的同時關注手術治療對患者心理以及疾病認知對手術的影響,并結合患者疾病,強調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同時理解既往手術治療成功案例,減輕患者術前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此外,預先性向患者發(fā)放手術室圖片,為期播放術中儀器發(fā)出的聲音。(2)術中:①環(huán)境干預:為降低手術室醫(yī)療器械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可在術中播放節(jié)奏舒緩的音樂,同時醫(yī)護人員術中操作應輕柔,避免發(fā)生響聲。②術前30min將手術室升溫,使其溫度達24℃,應用加熱毯對手術室操作臺進行加熱,在充分暴露患者術區(qū)的同時對非手術區(qū)域,用棉被遮蓋,術中輸注液體均與加熱裝置連接。③體位干預:患者雙上臂不宜過度外展,上臂與身體呈70度至80度夾角即可。對于術中采取截石位的患者,應將腿托止孕小腿中下部,使小腿與穿平行,大腿與小腿之間的交角在90度。(3)術后護理:手術室護理人員將患者送回病房后應與患者家屬溝通,告知患者手術結果,安撫患者家屬情緒的同時開展術后健康教育,禁止患者家屬隨意觸碰手術切口或導管。
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24h腎上腺素、空腹血糖以及24皮質醇等生理應激指標變化情況以及患者對手術室護理干預滿意度。
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患者術后24h腎上腺素比對照組低、空腹血糖比對照組低、24皮質醇比對照組低。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理應激指標變化情況[、n]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理應激指標變化情況[、n]
組別 例數 腎上腺素 空腹血糖 24皮質醇術前 術后24h 術后24h 術后24h 術后24h 術后24h實驗組 48 2.56±0.14 2.93±0.57 68.5±3.5 97.6±5.6 54.7±3.2 81.5±5.7對照組 48 2.49±0.13 2.73±0.38 67.9±3.4 84.6±4.8 53.9±3.0 73.4±4.9 t值 0.771 4.681 1.364 5.474 0.784 5.34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實驗組十分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以及不滿意例數分別為29、18、1,對照組十分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以及不滿意例數分別為24、13、11,實驗組患者對手術室護理滿意度(97.92%)高于對照組(77.08%),x2=5.708,P值<0.05。
手術室整體護理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易忽視患者心理、患者認知、手術室環(huán)境、術中操作等對患者生理造成的刺激,手術室患者術后生理應激反應的發(fā)生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可降低患者對手術室護理滿意度[2]。手術室舒適護理基于整體護理模式,從手術治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在增進患者自身疾病認知、手術治療重要性認知的同時預先性告知患者手術室環(huán)境,從而減輕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對手術環(huán)境的恐懼,在術中開展保溫干預、體位護理干預,以提升患者術中舒適感[3]。在將患者送回病房后主動與患者家屬溝通,術后隨訪時開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屬感受到來自醫(yī)護人員的關心。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術后24h腎上腺素、空腹血糖以及24皮質醇等生理應激指標均比對照組低,且實驗組患者對手術滿意度高。綜上所述,手術室整體護理中舒適護理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