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沁婕
摘 要:舞蹈編導工作對于編導人的專業(yè)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個合格的舞蹈編導,需要在掌握基本理論、舞蹈編導分析方法、舞蹈編導基本能力的基礎上,善于將不同的藝術形式融入到舞蹈之中,才能夠更好地彰顯舞蹈藝術的“精髓”,要想體現出舞蹈藝術的美感與質感,編舞在創(chuàng)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本文探究舞蹈編導中文學藝術的表現手法,在介紹舞蹈編導的基礎上,圍繞虛擬、象征與假設、情感需求等,探究編導工作中對這些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法,僅以本次研究成果,進一步推動我國舞蹈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
關鍵詞:舞蹈編導;文學藝術;表現形式
舞蹈作為一種主流的藝術形式,其藝術價值的實現往往需要眾多因素的助力,合理的編排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而舞蹈編導可以說是舞蹈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核心,決定著作品最后的呈現,對于演出效果和觀賞感受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從實質上來看,編導工作是將舞蹈當中的各項素材進行有機整合,包括舞蹈劇本、演員以及音樂等。而這些素材或多或少都會涉及到一些文學內容,因此,舞蹈編導在實際工作中要綜合利用多種文學藝術的表現手法,對舞蹈進行綜合設計,從而最大限度地展現舞蹈的藝術魅力,下文中筆者將對此展開進行論述。
一、舞蹈編導綜述
(一)舞蹈編導的具體含義
從字面意義上來看,舞蹈編導指的就是舞蹈的編創(chuàng)和導演工作。結合舞蹈劇本的相關內容對舞蹈結構和舞蹈形式進行創(chuàng)造和編排,并在編排的過程中幫助演員了解作品內容,使演員更準確的找到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表達。編導是一項綜合性非常高的工作,編導人員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更對其專業(y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說,從作品的雛形到最終呈現,編導是這一過程的靈魂,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文學藝術對舞蹈編導工作的具體影響
舞蹈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的載體,也可以視為另一種敘述形式,具有非常鮮明的情感表達,給觀眾一種唯美的感官體驗,這種唯美的感官體驗與文學藝術當中的優(yōu)雅和詩意是分不開的。與舞蹈相比,文學藝術的表現形式同樣非常豐富,舞蹈在藝術展現過程中使用肢體語言來體現故事和情感,而文學藝術的展現主要是通過敘事、抒情以及寓意等文字修辭方式來展現。這些文學藝術中的特性與舞蹈藝術本身具有明顯的契合性,將舞蹈藝術與文學藝術充分結合在一起,可以營造出更為優(yōu)美的意境,因此舞蹈編導人員在實際過程中要充分重視文學藝術對于舞蹈的影響,將舞蹈與文學藝術進行全面整合,進而為觀眾營造出一種絕佳的舞蹈欣賞氛圍,實現兩種藝術表現形式的完美融合。
從現階段舞蹈作品的特性來看,有一大部分的舞蹈作品題材選自和借鑒了文學作品,甚至來源于文學作品的改編。舞蹈編導人員在工作中需要大量的參考素材作為工作積累,這些素材大多數也來源于文學作品。此外,文學藝術思維也是舞蹈整體質量的一個特殊衡量標準,舞蹈編導的文學藝術含金量越高,舞蹈的藝術性也會隨之提升,同時也使作品內容有所依托,不是無中生有,也為作品的完整性與合理性提供依據。
二、文學藝術在舞蹈編導中的表現形式
(一)抒情和敘事在舞蹈編導中的應用
舞蹈編導工作的職責是非常明確的,即通過舞蹈當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生動展現其中所蘊含的生活情感,同時舞蹈編導在工作中運用“托情于物”的手法,從事物的外部形象入手,逐漸延伸到事物的內部含義當中,充分賦予其想象空間。此外,舞蹈編導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模仿能力,這也是舞蹈編導創(chuàng)作思路向現實層面轉化的基礎途徑,使蘊含在舞蹈動作當中深層次的思想活動通過直觀的肢體動作表現出來,讓觀眾的感官體驗更為深刻。
從本質上來看,舞蹈是一種用于抒情的肢體藝術,自古以來人們對于舞蹈的抒情性就有著深刻的認知,《毛詩序》當中有云:“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背浞终宫F出了古人對于舞蹈抒情性的充分肯定。由于舞蹈當中沒有過多的語言展示,因此,在實際表演過程中會使用象征、比擬等表現手法,用優(yōu)美的肢體動作來抒發(fā)情感,讓觀眾從中細細品味。例如,著名舞蹈藝術家陳愛蓮所創(chuàng)作的經典舞蹈《荷花舞》,將舞蹈藝術的抒情性最大限度表現出來,通過細膩的舞蹈肢體動作和優(yōu)美的舞蹈意境,為觀眾營造出美輪美奐的視覺畫面,進而呈現出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的藝術美感。
一般情況下,舞蹈是用肢體來傳達情感,通過音樂和舞美對氣氛進行烘托,這樣一來就使得舞蹈情感的展示空間更加廣闊,在《天鵝湖》第二幕當中,王子與天鵝初次相遇就是通過一長段的雙人舞來展示的,這些細膩的舞蹈動作詳細地展現了奧杰塔的情感變化,從一開始的恐懼、防備,到后來的放下防備,并在這種情緒下自然而然地萌生愛情,整段舞蹈具有十足的張力和感染力,全面超越了語言表達的既定限制,可以說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二)情感需求在舞蹈編排中的表現
對于一個產品來說,包裝的作用主要是能夠給人們一個更加完整且具有吸引力的外部呈現效果,而從包裝的方法上來看,主要通過圖案、文字、色彩等設計來讓人們感受到產品的價值,從而對人們造成視覺刺激,讓人們產生對產品的需求,從而促進產品營銷工作的開展。同樣,在進行舞蹈編導時,有很多不可忽視的因素。在編排舞蹈動作時,結合人本思想、編導個人的情感經歷,作品的感悟來包裝作品,通過人們的精神需求和精神感受,將這種思想和舞蹈審美聯系在一起,從而促進舞蹈的長遠發(fā)展。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審美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因此,在進行舞蹈編創(chuàng)的同時考慮觀賞者的審美需求,讓舞蹈的動作語匯更加豐富,運用情感需求的滿足推動舞蹈的發(fā)展[3]。
(三)語言藝術在舞蹈編排中的表現
在舞蹈藝術中,身體語言與文學臺詞的結合是其中一種特殊的體現形式,也是語言藝術的綜合呈現,語言藝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觀眾的感官體驗。而所謂肢體語言,主要依靠舞蹈演員的動作、神態(tài)進行呈現,多與文學臺詞的情感基調、表達風格相結合,以此來體現舞蹈中蘊含的情感,從而完成藝術的傳達。
舞蹈編導傳遞的語言的途徑主要可劃分為臺詞語言和肢體語言兩種,前者是通過臺詞進行表達,后者運用動作語匯。長期以來,藝術表現方式主要包括詩歌、音樂、繪畫以及舞蹈等,其中,舞蹈的話語表現形式可與詩歌進行有效結合,過去時常依托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開展舞蹈,通過在舞蹈中滲透詩歌的意境及語言風格,再引入音樂,進而表現出獨具風格的舞蹈魅力。肢體語言表現形式主要是依托對肢體動作的編排,使編排動作彰顯舞蹈的內涵,即借助“意、象”結合的方式來表達豐富的情感內涵。
(四)哲理藝術與寓意在舞蹈編導中的表現
對于舞蹈編導工作而言,除了通過舞蹈中人物的造型、動作和人物特點之外,如何使觀眾更好地融入思想感情、領悟作品的立意,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大關鍵因素。因此,在舞蹈編創(chuàng)中適當應用寓意與哲理藝術,是舞蹈藝術表達中的點睛之筆。例如,《雀之靈》這一舞蹈作品當中,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通過自己對舞蹈的深厚理解,將孔雀這一形象展示的淋漓盡致。在表演過程中,重點使用手腕、手指以及腰、肩等各個關節(jié),展現出了一只展翅翱翔的孔雀形象。整個舞蹈在表演者細膩的動作下,表現出了對未來的憧憬和期許,同時也表達了對生命的一種敬畏之情,同時舞蹈營造出的優(yōu)美意境,為觀眾帶來極佳的美學享受。
此外,編導在對服裝、動作、造型把控的基礎上,通過闡述舞蹈的背景故事、人生哲理來引發(fā)與觀眾的共鳴,同時對音樂的選取也必須要契合所表達作品的,讓音樂服務于舞蹈作品,從而加強藝術的渲染效果,進而實現內涵、意境的完整傳達。
最后,寓意與哲理藝術的根基在于情感的傳達,這便要求編導在進行舞蹈編排時不可一味地注重技術技巧的設計,而應對故事背后的情感與內涵進行深度挖掘,從而促使觀眾在共情基礎上對舞蹈產生共鳴??傊?,在應用寓意與哲理藝術的表現手法時,應當充分以觀眾的觀感為主,只有將觀眾充分代入舞蹈氛圍中,才不至于形成演員“自說自話”的僵局[4]。
三、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文學藝術與舞蹈創(chuàng)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文學藝術是在舞蹈作品中展現的橋梁。要求舞蹈編導將其所學所悟發(fā)揮到極致,并具備敢于突破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創(chuàng)作出更多吸引觀眾的作品。在藝術中所蘊含的意境通常需要創(chuàng)作者獨到的發(fā)掘眼光,在生活常見的事物當中提煉出有價值的創(chuàng)作素材,并將其不斷升華,從而打造出光輝的藝術形象。舞蹈的意境是要通過文學藝術不斷進行深化,激發(fā)觀眾的想象能力,使觀者在欣賞作品的同時體會編導對作品的中心表達以及抒發(fā)的情感,從而讓藝術作品長存于心。
參考文獻:
[1]杜茜.論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J].明日風尚,2018(19):390.
[2]張羽燕.試論舞蹈編導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及其培養(yǎng)[J].明日風尚,2018(22):195-204.
[3]黃艷琳.淺談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J].大眾文藝,2016(2):164.
[4]侯麗娟.舞蹈編導教學中舞蹈形象思維的培養(yǎng)[J].藝術評論,2015(2):15-18.
[5]陳悅.舞劇《天鵝湖》最后一幕的音樂選曲與舞編版本研究[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6(2):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