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錦 趙素欣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理念對藝術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啟迪互通,主要聚焦在思想價值領域,諸如意識形態(tài)內涵認同、價值觀主流傾向的確立、功利主義和虛無主義潮流影響等。面對藝術院校思政教育的思想價值難題和具體的“四真”問題表現,必須抓住“四真”理念融匯思政教育的關鍵問題,理清其中內蘊的首要問題、主體問題、功夫問題和路徑問題,才能切實實現“藝”“道”合一的美育之境。
關鍵詞:“四真”理念;藝術院校;思政教育;良效之方
中圖分類號:G640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22-0084-04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rue Learning, True Understanding, True Faith and True Using", which has inspir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Art Universities. The idea mainly focuses on the ideological value field, such as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identifi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instream trend of values, and the influence of utilitarianism and nihilism. In the face of the ideological value probl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rt colleges and the concrete expression of the "four truth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grasp the "four truths" concept to integrate the key issu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larify the primary, main, practice and path problems, so as to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the unity of "Art" and "Dao".
Keywords: the "four truths" concept; art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effective solution
相比其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藝術院校思政教育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格外關心:一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相繼發(fā)表許多思政教育方面的重要講話,如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等,教育部也發(fā)布了關于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和高校思政課工作改革要求的系列文件,這些對藝術院校思政課來說,具有頂層制度設計意義上的統(tǒng)領指導作用;另一方面,習近平又高度重視新時代文化文藝工作,發(fā)表一系列專題講話,如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中國文聯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與中國作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講話、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講話,此外還專門召開了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等,這對藝術院校思政課來說,更具有直接具體的針對性和特殊性。兩項結合來看,非常鮮明地展現習近平總書記的“文藝思政”情懷,表明藝術院校思政教育是習近平總書記尤為關注的重要問題。
其實,思政教育工作,在任何國家都是非常重大的政治問題,美國、英國和德國等發(fā)達國家,也從未放松警惕。近現代西方社會發(fā)起的“哲學轉向”“文化轉向”“價值轉向”等熱潮,其中一個焦點話題就是探討意識形態(tài)、思政教育問題。而世界各國人們面對好萊塢電影在國際電影市場的巨大成功所強烈批判的,也是其傾銷傳播的美國式“文化霸權”價值觀念。因此,思政教育,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是關系國家安危、和平穩(wěn)定的大問題,放縱人們在思想政治領域的無限自由、任性而為,結果只能是黑格爾所說的“絕對自由意味著恐怖”,也只能導致如《蘇聯亡黨亡國二十年》的哀嘆和反思。
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眾多關于思政教育發(fā)展理念中,“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特別值得關注和反思,尤其是對藝術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早在2009年中央黨校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的開學典禮上,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出席開學典禮并在講話中提出,“當前正在全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要求黨員干部系統(tǒng)深入學習中央規(guī)定書目,就是在深刻理解基礎上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盵1]可見,“四真”理念的提出最早主要針對領導干部,但是由于這八字箴言切中當下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許多現實問題,因此不斷地被重釋借用,煥發(fā)新意。對于藝術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四真”理念恰如一道春風,吹開了“文藝思政”建設的大門,展露其中若隱若現的關鍵難題。聚焦來說,其核心問題又在于“四真”理念中的“真信”,即如何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這是藝術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首要之重,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和研究力度。
一、習近平“四真”理念緣何成為良效之方
魯迅先生說,“要改造國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藝?!绷暯娇倳浽谌珖乃嚬ぷ髯剷弦仓赋?,“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盵2]這一論斷,實際上宣告了文藝工作本身在培育民族精神、觸及感化思想靈魂、涵養(yǎng)美德鑄魂育人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換句話說,藝術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實際上有著先天獨特的氛圍優(yōu)勢,能夠充分利用具體多樣的藝術形態(tài)提升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然而,恰如“真理再往前多走一小步,往往會變成謬誤”一樣,濃郁的藝術氛圍既可以成為思政教育提升的助推器,也有可能成為制約其發(fā)展的障礙石。因為在藝術院?;蛘哒f在一個更廣大的文藝界、藝術圈中,對思政教育工作的內涵理解和情感認同存在一種曲解或誤解,即往往以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化內容來定位或涵蓋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單向度的思維模式,忽視了其哲理啟迪、道德涵養(yǎng)、法律教化、歷史省悟、審美育人等立體豐富的內涵體系,遺棄了馬克思所倡導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最高理想。之所以存在這種誤解,根本上源于絕大多數藝術家或者藝術工作者都秉持一種價值中立的觀念原則,在“真”“善”“美”的價值尺度和評判標準中,往往認為“美”是至高的,只有“美的規(guī)律”才是藝術領域的最終評判原則,甚至主張“為藝術而藝術”。因此,“藝術與政治無涉”的思想主張在藝術院??芍^是一種常見主流的價值認知,有著廣泛的認同度和巨大的影響力。在平時課堂教學的隨機調查、問卷調查中,絕大多數的藝術學子也認為,其專業(yè)學習跟思想政治教育沒有直接的關系,或者認為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來引領或指導專業(yè)學習;甚至有的學生還存有思想政治教育會阻礙、制約藝術學習,帶來消極負面的影響。這種價值中立或者“反主流”價值的觀念傾向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它直接關涉黨中央所提出的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根本性問題。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偉大事業(yè)的巨大成功,給現代中國社會各個領域都帶來一種翻天覆地的變化,文藝領域也迎來新的春天,但是也存在著突出的問題,即浮躁,“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粗制濫造,不僅是對文藝的一種傷害,也是對社會精神生活的一種傷害?!盵3]當前市場資本邏輯的侵入已經從經濟領域逐漸蔓延至文化、思想、價值等領域,大眾的精神追求從崇拜民族英雄、國家功臣、時代巨匠、道德楷模等具有崇高偉大意義上的人物形象,慢慢滑落至娛樂演藝、文體藝術明星等過于注重外貌長相、追求外在化包裝、輕易獲取巨額財富、追逐享樂奢靡的世俗化生活之人,可以說,崇敬意識淡漠、精神低俗媚俗、追求最大功利效益等傾向日趨嚴重,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正如美國媒體文化研究者尼爾-波茲曼所言,“娛樂至死”已成為時代標簽。在這種浮躁之風的席卷下,文藝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漸漸迷失自我,陷入一種功利至上、貪圖享樂、唯利是圖的境地。這種功利主義觀念的至上推崇,不僅引發(fā)廣大藝術學子的崇拜、模仿和追逐效應,而且更加凸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無用論”傾向,大大降低其在青年學子心中精神價值引領的影響力和作用力。同時,歷史虛無主義的沖擊與泛濫,也是不容忽視的潛在消極因素。因為現當代藝術前沿和最新成果基本都以西方歐美世界為重,文藝界人士受到西方藝術理念和思想文化的廣泛影響,而藝術學生的理性思辨能力相對較弱、批判反思意識不強,再加上新時代網絡技術的迅速革新和自媒體話語平臺的活躍發(fā)展,因此,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強大的隱形威脅,青年學子極易受到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俘獲,必須提高警惕,加強風險防范。
藝術院校思政教育諸如此類思想狀況,究其實質,一方面,源于認識論意義上的理論內涵與體系學習缺乏“真學”、“真懂”,在認知、理解和掌握的廣度、深度與厚度上存在學科界限,造成思想認同上的理性錯位;另一方面,在于價值論意義上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無法產生真正的內在情感認同,難以做到“真信”、“真用”,以致知行相分。相比兩方面,后者更為根本,因為解除了內在情感認同上的“真信”“真用”的障礙束縛,“真學”“真懂”也就隨之迎刃而解,自然而為。因此,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四理念,雖然在內涵解讀上存在一定的前后邏輯順序,從“學”到“懂”、再到“信”和“用”,但就其四要素宗旨的內核和關鍵點來說,“真信”卻是第一位的,它直接關涉到人自身行為實踐的主體性和能動性這一深層的內在動力因素,影響并制約著其他三方面的實施成效。因此,“真信”問題在藝術院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視度亟待加強。
二、藝術院校思政教育“四真”問題的困境表現
藝術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同其他高校相比,既具有一些共性問題,同時,也由于其師資生源與學科教育關注的重點偏向文化藝術領域,因此,又存在特殊性的困境與難題,尤其是對于學校整個教育氛圍來說,其個性風格尤為明顯,與其他高校甚至大眾認知常識都有著截然的區(qū)別。如果具體從思政教育的主體(教師)、客體(學生)、中介與環(huán)境(思政課內容體系和藝術院校整體教育氛圍)三大方面來看,聚焦于“真信”問題的特殊性困境,主要表現在:
(一)“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師“雙主體性”思想困境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盵4]在這里,習近平總書記重新定義了教師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旗幟鮮明地把教師的積極引領作用放在第一位,并且明確教師的育人職責在于真善美的價值培育,而非單純的知識傳授。為此,在他所提出的教師職責“六要”的結構體系中,相比“思維新、視野廣”這一類屬知識性要求而言,“政治正、情懷深、自律嚴、人格正”等非知識性、非技能性要求占據了絕對優(yōu)勢,都屬于一種思想素養(yǎng)與人格信仰上的深切期望。然而,在現實工作中,一個顯在的事實在于,當部分思政課教師把育人工作僅僅視為生存意義上的職業(yè)工具式理解,而非“傳道受業(yè)解惑”意義上的“靈魂工程師”時,因理念定位不同所導致的思政教育使命感和責任感顯然不同,教學實效也天壤之別;同時,應該承認,即使就知識層面而言,思政教育教師隊伍中學術知識、理論儲備、學習能力、自律要求、教學表達等水平也參差不齊,也造成當前“思政課程”教師隊伍的主體性困境。如果說,“思政課程”教師本身的思想問題還是少數的話,那么,在藝術院校劃屬“課程思政”的藝術專業(yè)教師則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群體。他們對于廣大藝術學子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思政課教師,但他們對思政教育的重視度和認同度卻大大低于思政課教師,這就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反差,直接導致并加重藝術學子在政治思想、理想信念、價值觀念等領域的多元化、甚至反向化傾向。因此,藝術院校教師隊伍本身的“真懂、真信”問題,已成為當下尤為突出的主體性難題。
(二)廣大藝術學子思想認同度的情感困境表現
從思政教育客體對象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而言,藝術學子相比一般大學生來說,更富于激情、感性沖動、追逐自由、張揚個性,厭煩政治理論說教、抽象理性思維,對枯燥無味的思政教育帶有先在的情感抵觸心理;同時,由于很多學生從小對藝術專業(yè)學習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和情感,其理論知識儲備較為欠缺,學習素養(yǎng)和接受理解能力不足,很容易導致“沒興趣”“聽不懂”,因此,“真學”的現實困境更加加重了“真信”認同的難度和力度。此外,諸如舞蹈、音樂、美術、設計、傳媒之類的藝術專業(yè)性非常強,其表演技巧與實踐技術訓練要求較高,在實際應用方面單憑藝術學子自身的確難以找到與思政教育的直接對接點,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引領與啟迪。就此而言,“真用”的實效性又將大打折扣,繼而影響其他環(huán)節(jié)的深入推進。藝術學子更具有一種崇尚自由、倡導個性、重視感性思維的精神特質,因此,藝術院校思政課,有其“難上”的先天因素,更有難以產生堅定政治信仰的認同困境。對此,必須加大信仰問題的研究力度和深度,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教學方式的多元探討。解除了藝術學子思想上的“真懂、真信”,其“真學、真用”迎刃而解,而且更能自主發(fā)揮并貫徹落實習近平所倡導的“文藝育德”。
(三)思政教育內容體系和整體藝術學習環(huán)境的客觀化難題
一方面,藝術學子對五門思政課的具體知識和理論內容存在經驗主義上的錯誤傾向,常常陷入“熟知非真知”的偏向誤區(qū),以此來忽視思政課在大學階段的特殊學習要求。事實上,大學思政課教育所遵循的是一種否定之否定的辯證思維規(guī)律,是一種看似教學體系與內容設置似曾相識,實則對學生的理解、應用、抽象、思辨、批判、反思等潛在思維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因此它側重的并非一種知識型講授,而是思維和素養(yǎng)能力的提升。由于先前認知偏見的心理障礙,使得學生難以真正領悟到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加之其他諸多影響因素,因此,大學階段的思政課往往流于形式,造成理解難度大、吸收能力弱、課堂實效性差的學習困境;另一方面,從藝術學科特性和專業(yè)學習方式而言,藝術本身偏重精神自由、倡導感性表達、追求審美意識,很多藝術專業(yè)學習重技法訓練、實踐表演,輕理論講授、知識學習,也造成教育困境;而且,更重要的是,從藝術院校思政教育的整體氛圍來說,“藝術第一位”的思想氛圍濃厚,尤其藝術名師、專業(yè)任職教師和管理者,基本都秉持“藝術高于一切”的主張理念,這對于廣大藝術學生來講,無疑是最顯著的“言傳身教”,因此,他們的漠然及反對態(tài)度極有可能危害甚至顛覆思政教師長久以來的辛苦努力。
三、習近平“四真”理念融匯藝術院校思政教育的實踐方略
如前所述,在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四理念之間,既存在知識意義上的習得先后順序之邏輯機理,更有非知識意義即情感、意志上的價值優(yōu)先性順序;對藝術院校思政教育而言,后者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更為廣大。要貫徹落實“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實現其與藝術院校思政教育的無縫對接、完美融合,只有理清其所內含的重大問題,方能切實探索踐行方略。
一是認清“懂什么、信什么”的首要問題。藝術院校師生與管理工作者并非“不懂、不信”,而是可能各有其“所懂、所信”,或“此懂、此信”非“彼懂、彼信”,因此,必須將繁雜多樣的“懂”與“信”統(tǒng)歸到“懂馬克思主義、信馬克思主義”、“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認同上來,把信仰問題作為“第一問題”,貫穿藝術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fā)展的時代需求之堅定立場和根本地位。
二是搞清“誰”“學、懂、信、用”的主體問題:思政教育最顯在的主體自然當屬思政課教師,他們作為辦好思政課的關鍵性要素,具有不可推卸的首要責任。因此,思政課教師必須要以“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六大要求優(yōu)先發(fā)展“真學、真懂、真信、真用”,要身先示范傳遞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守“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信心和決心。但是,僅有思政課教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廣大藝術學子的教育主體身份確立起來,而且對其真懂真信教育問題,必須放在首位,因為青年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思政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合格的接班人問題。就此而言,必須全面加強學生思政教育,并且與其他藝術專業(yè)教師、管理工作者一起齊心合力、分工合作,在貫徹落實“四真”理念的具體過程中把握主與次、顯性與隱性、共性與個性之間的一致性和辯證關系,充分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融合協作。
三是強調“真”“學、懂、信、用”的功夫問題: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立場堅定奠基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和內容體系的深刻把握和充分理解之上,如果一知半解或者知之甚少,很難談論實現認同與內化。因此,必須在“學、懂、信、用”的“真”功夫上做文章,“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這些對藝術專業(yè)學習來說最基礎的功夫問題,在思政教育工作上同樣適用。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提升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藝術院校借助藝術化形式來貫徹落實思政教育是極其容易的事,但要防范流于表象、徒有形式,必須以“誠者”之心來“真”的學之、知之、習之、行之。
四是把握“真懂、真信”的路徑問題:思政教育絕不只是思政教師的個人職責,而是全方位、一體化、系統(tǒng)性的整體工程。這種整體性,一方面是結構體系的完整,另一方面,體現在教育過程的完整。前者主要是“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共同搭建的“大思政”系統(tǒng)化戰(zhàn)略思想,即堅持黨的領導,以馬克思主義學院為源動力,各部門單位和其他二級學院為支撐力,由上至下、由內而外地雙向互動融合,構建藝術院校思政教育的一體化新格局;后者則指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政教育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培養(yǎng)出馬克思所倡導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最后,藝術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是黨和國家教育事業(yè)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其教育對象、培養(yǎng)方式、學習環(huán)境等諸多獨特性使之“異軍”凸顯,必須在整體統(tǒng)籌“理一分殊”的基礎上區(qū)別對待。面對“四真”理念的現實困境和實踐問題,藝術院校思政教育所努力的探索方向,應該開創(chuàng)一種“思政+藝術”的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努力達到以“藝”揚“道”、“道”入“藝”心、“藝”“道”合一的美育之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中央黨校2009年第二批進修班開學典禮講話[N].學習時報,2009-5-18.
[2]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學習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5:7.
[3]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學習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5:11.
[4]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講話[N].新華網,201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