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麗霞
摘 要:高中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需貫穿于整個高中化學教學中,高三復習課也不例外。以一堂獲得高度好評的高三復習課教學設計為例進一步闡明如何在高三復習課中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實驗探究、模型構建,幫助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科學方法和學科知識,培養(yǎng)學生化學科學素養(yǎng),提升能力。
關鍵詞:高三復習課;教學案例;化學學科素養(yǎng);能力提升
一、教學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學生必做實驗:強酸與強堿的中和滴定。
學業(yè)要求:能從電離、離子反應、化學平衡角度分析溶液的性質,如酸堿性、導電性等;能綜合運用離子反應、化學平衡原理,分析和解決生產、生活中有關電解質溶液的實際問題。
考點:經常與酸堿中和滴定曲線相結合,運用數(shù)學工具(圖表)進行知識與能力的綜合考查。
2.學情分析
高三學生已經學習過酸堿中和滴定及誤差分析,但對近年來高考難點酸堿滴定曲線的應用還有一定恐懼,對酸堿中和滴定實驗也已生疏。這些都是一輪復習要解決的問題。
3.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在學生動手實驗鞏固基本操作的基礎上,重點突破高考熱點:指示劑的選擇、滴定終點的判斷;難點:酸堿滴定曲線的應用。從鼓勵學生動手畫滴定曲線,到通過圖形技巧的點撥,掌握有效的方法,變式訓練,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提高效率。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體現(xiàn)了“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四個核心素養(yǎng)。
二、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1)以酸堿滴定實驗為基礎突破近年高考熱點:滴定終點的判斷;難點:酸堿滴定曲線的應用。
(2)運用分析、概括等方法對現(xiàn)象進行本質分析,經歷問題的提出、微觀分析,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思路,養(yǎng)成理性思維習慣。
(3)結合對滴定曲線的認知進階,體驗“從現(xiàn)象到本質,從宏觀到微觀”的認知策略。
教學重點
(1)酸堿滴定指示劑的選擇、滴定重點的判斷。
(2)高考題中酸堿滴定曲線的解題策略。
教學難點
酸堿滴定曲線
實驗準備
0.10mol·L-1NaOH溶液、0.10mol·L-1CH3COOH溶液、酚酞、滴定管、滴定管夾、鐵架臺、錐形瓶
媒體
PPT課件、視頻短片
教學過程(見附表)
三、教學評價(以下是我校一名資深化學教師的點評)
亮點一:“突出學科核心素養(yǎng),注重學生關鍵能力提升”。本節(jié)課重難點是“中和滴定”學生分組實驗以及高考“高頻考點”的實驗應用,本節(jié)課一直貫穿這一主線,符合新高考新課標,突出我校“關注學生,系統(tǒng)復習”的主題。
亮點二:教學過程突出課堂有效性。1.課堂引入生活化;2.必備知識網絡化;3.實驗探究實踐化;4.關鍵能力建?;?5.課堂鞏固高考化。
亮點三:個人學科功底深厚,教學示范性教科書式呈現(xiàn)。賴老師教學設計注重學情,課堂講解承上啟下循循善誘。高階思維關鍵能力,講解精辟,注重啟發(fā),注重拓展。學生分組實驗,引導學生動手動口,注重矯正反饋。
綜上所述,賴老師這節(jié)課,學科知識容量大、重難點突出、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得到充分培養(yǎng),使學生綜合能力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劉賢香.高中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高考,2019(12).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