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林
冬日午后,石家莊飛杭州的航班因一場突兀的大面積降雪延誤。在漫長的等待后,終于開始登機了。從溫暖的航站樓踏上引橋,一股寒氣直侵肌膚,大家都疾步而行。
至機艙門前時,隊伍擁滯住了。站在我面前的是位身著白色羽絨服、長發(fā)披肩的女孩。她垂著頭,單手捂著鼻口,一吸一頓、急促地發(fā)著聲響。我思忖是天太冷了,她感冒鼻塞。
入艙后幾十米距離,隊伍緩慢蠕行著,女孩一直抽泣著。在40排,她停下來,轉(zhuǎn)身坐在B座上。我的位置恰巧在39排A座。與女孩照面時才發(fā)現(xiàn)她已是淚流滿面。
是什么事讓一個人如此悲傷,在無數(shù)陌生人前情難自已慟哭?是至親去世還是戀人離棄?抑或是碰到莫大的委屈?我猜測著種種緣由,悲憫之情油然而生。
落座后,女孩放下小桌板,雙手攏在上面埋頭繼續(xù)抽泣著。我與她素昧平生,此刻卻近在咫尺。她的散發(fā)穿過靠椅縫隙,甚至可以觸碰到我右肩。曾有幾次,我很想如電視劇里的情節(jié)那樣:紳士地遞上一張紙巾,柔聲地安慰她幾句。
然而,我最終沒有付諸行動。
經(jīng)過兩個多小時的旅途,女孩的情緒已平復(fù)了許多,默然枯坐著不再抽泣。飛機落地后,我匆匆取了行李。離開時,沒敢直視身后的她。離家已整一周,我還得再乘坐近兩小時高鐵,才能與妻兒相見。機上的遭遇讓我回家的心更急迫了許多。
轉(zhuǎn)車到高鐵站時,已是晚上7點多。離發(fā)車還有一段時間,我便找了一家中餐廳吃晚飯。正當我狼吞虎咽之際,一位發(fā)鬢斑白、衣著土舊的老人走進餐廳。他一手緊拽著個褶皺的塑料袋,惴惴地走著。走完好幾米長的點餐臺,終究沒有選菜。當他離開經(jīng)過身邊時,我很想喊住他。然而,我最終仍沒有付諸行動。
20年前剛從大學(xué)畢業(yè),我在一家單位做臨時工。微薄的薪水讓我每至月底都要借錢度日。一次我在街邊快餐廳吃午飯,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站到門口,朝里張望許久。不進,也不離去。我走上前,詢問他是否打算吃飯。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我打了一葷兩素,把他帶進餐廳。然后在一眾異樣目光中,從容豪邁地離開了。
而今,高鐵站中餐廳內(nèi)的這一幕,與20年前的經(jīng)歷是何其相似。然而,又是那么的不同。
回到小城的第二天,朋友聚會。席間,兒子匆忙吃飽肚子,就跑到大廳背誦去了。而桌上另一孩子也被媽媽催促趕快吃完去做作業(yè)。此情此景讓大人們都唏噓不已——人生不易,自年少已始。有感于此,其中一位女性朋友動容地講述了親歷的一事:一個周末的晚上,她到培訓(xùn)機構(gòu)接兒子。在大廳等候期間,一位男孩正用一旁的固定電話打給媽媽,突然男孩對著話筒大聲怒懟:我知道,你們都想我滾出家門。我滾出去了,你們就高興了……也許是被兒子氣到了,媽媽顧自掛斷了電話。男孩不甘,不停地重撥,可媽媽就是不接。難受的他不時轉(zhuǎn)身對身旁等候打電話的同學(xué)歇斯底里地喊:你們爸爸媽媽會不會有事沒事就打你罵你啊?可能是被嚇到了,其他孩子都搖著頭走開了。男孩孤零零地站在電話機前……
這時,一直坐在不遠處的朋友轉(zhuǎn)身看了男孩一眼。就這一眼,讓這位無助的男孩頓時淚如泉涌,跑到一旁蹲在地上委屈地嚎哭起來。朋友說,那一刻她很想走過去,緊緊抱住那個傷心的孩子,給他一點愛。然而,如我一樣,這位朋友最終也沒有付諸行動。
她解釋說,從男孩的言行可以判斷他很叛逆。自己冒然上去抱他,或許會嚇到他,或許會有其他意想不到的情況發(fā)生。
就在我遭遇抽泣女孩的同一天,遼寧鞍山一家小飯店里上演了動人的一幕:69歲的王阿姨獨自來到店里點了兩個菜,擺上一個自帶的小蛋糕給自己過生日。丈夫去世多年、兒子遠在昆明工作,孤獨的她在現(xiàn)場拍了視頻準備發(fā)給兒子:這是媽媽“6”打頭的最后一個生日,媽媽多么希望你能和我一起過生日啊……
這一幕讓飯店服務(wù)員落淚,也打動了坐在王阿姨斜對桌吃飯的一位小伙子。小伙子偷偷幫王阿姨埋了單,還走到她身旁送上祝福:阿姨,祝您生日快樂,身體健康!說完便快步走出店門。等王阿姨反應(yīng)過來追到門口時,小伙子已經(jīng)走遠了。
隨后我看到一篇文章《總有人偷偷愛著你》。這個暖心的故事霸屏,看哭無數(shù)人。有女網(wǎng)友感動于小伙子給陌生人的愛,甚至直言:我想嫁給那個善良的小伙子。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只不過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把這顆心埋得很深,不輕易示人,更不輕易給人。
我想:那天在飛機上、在餐廳里,也許有很多若我一樣偷偷關(guān)心著抽泣女孩和饑餓老人的旅客。而最終,我們都沒有把那份愛勇敢地給眼前的陌生人。
感謝北國小飯店里的那位小伙子,在天寒地凍的冬月里、在大雪紛飛的午后,侃快地把愛給了陌生的王阿姨,點燃了人性之光!
愿世界溫暖常在,哪怕遭遇傷痛困頓,也請記得:總有人偷偷愛著你。
愿我們每個成年人,歷經(jīng)滄桑后,歸來仍是那個有愛的少年!
把愛,給陌生的人。
李鐵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