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媛 高婷婷
自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疫情考驗著所有人。對于傳播真理、精誠育人的思政課教師來說,從往昔的教室課堂講授轉向線上教學無疑也是一場考驗。如何發(fā)揮好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盡可能彌補其不足,讓思政課在戰(zhàn)“疫”考驗中精彩綻放,值得所有高校思政課教師深思。
一、以動感交流為紐帶,讓師生間縮短距離、不再遙望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青年學子,且大多是00后,一定程度上他們偏愛網(wǎng)絡、新媒體等動感鮮活的載體。依托這些時尚平臺開展教學,師生間的交流也應鮮活起來。盡管思政課的內(nèi)容很嚴肅,甚至有些枯燥,但如果能用好“線上”這一新銳的外包裝,吸引年輕人主動深入其內(nèi)里,無疑可增強授課對象的獲得感。
傳統(tǒng)課堂上,師生間僅是三尺講臺的相隔,無需刻意打消距離感。線上教學中,師生間是遙遠的地域相隔,不能直觀面對面,這就需要教師的話語格外地吸引、親近學生。如,在親和的問候中拉開課程序幕——“同學們,一年中最好的季節(jié)已經(jīng)來了,想必你們和我一樣,想念我們的校園、教室,想念那校園里的草木萌生、教室里的書聲瑯瑯了吧?是啊,微風拂面,希望也在孕育中,讓我們滿懷信心期待早日相聚校園……”課程進行中,也盡可能以生動的表述吸引學生關注。如,學習“太平天國農(nóng)民戰(zhàn)爭”這一內(nèi)容時,感慨道,“歷時十四年,縱橫十八省,也曾期望‘你有我有全都有,也真可謂‘風風火火闖九州,無奈的是,天國美夢終嗚呼!原因何在?”以此喚起聽眾深思共鳴。在推送文字時,可以把大段話適當分割,并適當添加表情包等,為學生營造動感親切的氛圍。
二、以問題導向為引擎,讓學生傾情投入、學思并重
可以說,開展線上教學初期,教師們運用多種授課平臺,采取各種靈活形式,新鮮的授課方式很容易吸引青年學生。但原本預計的線上教學時間并沒有這樣長,這就使得線上學習這一“新鮮事物”,隨著時間的流逝,已不再顯得那樣新奇,何況年輕人本來也容易“喜新厭舊”。而且,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師生面對面,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時刻在教師的視野中。線上教學師生相約云端,學生人在線顯而易見,心在何方卻不易察覺。離開教室、講臺、書桌、師生共處、富有濃厚學習氛圍的相對封閉環(huán)境,轉向居家舒適、無人監(jiān)督且有各種事物吸引的相對開放環(huán)境,如何提升學生的持續(xù)關注度,就成為高校思政課線上教學必須直面的問題。
為了盡可能減少學生的“人在線心在外”時間,在注重增強形式方法豐富靈活性的同時,在課程內(nèi)容設計上也需要下功夫??梢杂幸庠O置一些問題,且力爭形成問題的鏈接,以問題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呈現(xiàn),牽動聽眾持續(xù)關注思考,剝繭抽絲,逐步探尋答案。如學習“中國革命的新道路”這一內(nèi)容時,以四個問題的鏈接呈現(xiàn):在什么樣的情勢下中國革命選擇了新道路?比照以往,這條道路新在哪里?這條新道路給當時中國帶來什么?走新道路對當今中國有哪些啟示?這一問題鏈,既是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的密切關聯(lián),也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承接關照。通過討論逐一逐步厘清問題,讓學生在持續(xù)思考中獲得答案。再如,學習“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這一內(nèi)容時,也是設置問題的鏈接:近代中國曾怎樣被外敵侵略?近代中國為何屢遭侵略?近代中國為何屢遭侵略而不亡?近代中國被侵略與反侵略的歷史啟示?對這些問題逐步厘清后,再引出“民族魂”“中國夢”這些鼓舞人心的話題,激勵青年學子心懷夢想,奮力擔當,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傾情奮斗。
三、以立德樹人為主旨,讓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互促共進、相得益彰
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思政課教學尤其如此。2019年的3·18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寄予深厚重托、殷切期望,也特別強調(diào)了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高校思政課教學尤其要凸顯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重大使命。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注重教學方法形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也要在深化課程思想內(nèi)涵上下一番大功夫,且要思考內(nèi)容與形式的緊密融合、互促共進。
目前,我省高校思政課仍在線上教學階段。但線上與線下教學并非孤立,如何讓兩種方式彼此關照、渾然一體,值得我們深思。思政課富有很強的理論色彩和思辨特色,比照線上教學,對于一些理論性、思辨性較強的內(nèi)容,傳統(tǒng)課堂講授似乎更顯優(yōu)勢,因為教師能敏銳觀察和直觀感受到學生對一些重要理論、重點難點問題的反應和理解接受程度,可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場反響及時強調(diào)反復、追蹤厘清、跟進解惑。鑒于此,待可進行線下教學時,可對線上教學中的一些重要理論、重大事件、重點難點問題予以強化補充,以更好實現(xiàn)思政課的育人功能。
立足線上與線下教學的互促共進,教師也可以有意做些教學設計。如關于“戊戌維新運動”這一教學內(nèi)容,線下教學可以更偏重“歷史”色彩,教師深情講述六君子血染菜市口,引用譚嗣同臨刑前“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的悲壯豪邁感慨,以深沉的歷史厚重感涵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同是這一內(nèi)容,線上教學可以考慮多注入“現(xiàn)實”元素,從昔日維新變法的求新求變,引申到而今的全面深化改革,引領學生感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的信心和決心,鼓舞他們敢于挑戰(zhàn)、不懈求索,人生路上勇于前行、不斷登攀。
(作者陳立媛系黑龍江工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教授,高婷婷系黑龍江工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講師)
責任編輯/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