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琪
摘要:口算不需要借助任何計算工具,而是需要學生能夠對自身數學思維進行有效激發(fā),從而快速得到計算結果的一種計算方式,其作為數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通過對小學生口算能力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幾點小學生口算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希望可以為培養(yǎng)小學生口算能力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小學教學算術能力鍛煉策略
計算教學一直都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同時也是為提升學生其他學科學習效率做鋪墊。而口算能力作為運算能力的結構基礎,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能夠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培養(yǎng)學生口算能力,進而為學生日后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打下基礎。關于小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引導學生明確算理
關于計算的含義,主要是指集合之間的映射;而小學計算,主要是數值的計算。因此,想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口算能力,就需要數學教師能夠重視“數”的教學,而“數”本身不容易建立,也就需要數學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讓學生能夠對“數”有一個認識,從而促使學生對口算能力有一個初步認識,最終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口算能力。
例如,如果學生不明白“3”和“5”的意義,那么他們在口算“3+5”的過程中也就不知道如何得到最終結果;又如,不知道“12”這個數的意義,可能記得“12-7”的得數,但是卻不知道為什么“12-7=5”,當變換成“12-6”可能就不知道結果為多少。因此,就需要數學教師先引導學生認識“數”,比如在對學生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6-1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章內容教學時,數學教師在講解“10”這個數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用小棒進行擺一擺,這時學生會很自然的擺出10個1,數學教師再讓學生將這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問學生現在是多少,學生會回答說,10根小棒捆成的1捆,而這時的學生已經對10根與1捆之間的概念有了認識,逐漸感受到“數”的含義,進而為接下來的口算能力培養(yǎng)打下夯實基礎。
另外,在對學生進行口算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如果數學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憑借機械記憶進行口算,那么學生的口算能力并不能夠得到真正提升,更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因此,也就需要數學教師能夠認識到算理教學的重要性,促使學生掌握算理知識,幫助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口算,以及這樣口算有什么依據,從而提升口算能力培養(yǎng)的實效性[1]。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章內容教學時,數學教師讓學生計算“80÷20”,幾乎所有學生都可以結合以往學過的“8÷2=4”推理出“80÷20=4”,而這時如果數學教師覺得學生已經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口算能力,那么就錯了,學生的口算思維并沒有被打開,一旦除數換作“15”,學生將會不知如何進行計算。因此,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教學情境:要將某批鉛筆打包,10支鉛筆是一堆,80支鉛筆也就是8堆,每20支放到一個盒子里,那么就是每2堆放在一個盒子里。“80÷20”也就是算“80”里面有幾個“20”,也就是問“8”堆里面有幾個“2”堆。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自然明白這道口算題的算理,也就掌握了口算的基礎思維方式。
二、幫助學生掌握算法
在培養(yǎng)學生口算能力的過程中,如果僅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口算練習,那么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口算學習興趣,自然也就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因此就需要數學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特點,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口算能力培養(yǎng)教學,使學生能夠全身心融入數學口算學習中,從而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口算的奧妙。
例如,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口算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有關于“十幾減九”的教學內容,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得數與被減數個位上數字之間的關系,這時學生會發(fā)現得數比被減數個位上數字大1,不管怎么試驗都是這個結果,此時學生會對這個口算內容感興趣,并加深其對“十幾減九”口算內容的印象;又如,在進行口算練習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口算比賽等游戲,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口算興趣,從而使學生的口算能力得到顯著提升[2]。
另外,數學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口算失誤進行分析,并據此開展有針對性的口算教學活動,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改掉口算過程中出現的不必要錯誤。例如,數學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找茬”小游戲,將學生完成的口算試題粘貼到黑板上,大家一起尋找錯誤,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找到口算易錯點,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口算思維;在“找茬”的過程中,學生們的口算思維會碰出激烈的火花,促使學生掌握更多口算方式,并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口算技巧,在創(chuàng)設濃郁學習氛圍的同時推動學生更好發(fā)展。
三、培養(yǎng)學生口算習慣
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除了引導學生掌握算理以及算法以外,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習慣,從而使學生的口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首先,要引導學生在口算前看清數值以及計算符號,進而為提升口算準確率提供保障。其次,要引導學生在口算前考慮好口算方法,找到口算竅門。例如,在口算“14×3÷2”的時候,由于該算式不涉及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所以為了方便計算可以先口算出“14÷2=7”,然后在算出“7×3=21”,這種方式就比學生直接口算“14×3÷2”要簡單得多。
最后,口算一定要仔細。比如在進行加減乘除混合口算時,一定要縷清口算順序;口算結束后要進行檢驗等,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口算準確率,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越來越嚴謹,最終使得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提升[3]。
結語
口算能力是數學能力的關鍵組成部分,需要小學生能夠對其進行熟練掌握和運用,從而促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能夠采用正確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熟練掌握口算算理以及口算方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口算習慣,最終實現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楊晶.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口算能力探究[J].華夏教師,2019(36):18.
[2]陳國粹.淺談口算對小學生計算障礙的影響[J].學周刊,2020
(03):82.
[3]吳仁.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J].甘肅教育,
2019(1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