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清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與物理素養(yǎng)非常關鍵。在教學的過程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無法適應現(xiàn)代教學需求,不利于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難度較大。為了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突破教學難點,需要教學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質量?,F(xiàn)就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物理 ?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多數(shù)學校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均提倡關注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推動課堂同實驗的有機結合,這一理念反映出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的重要性。筆者總結自身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的實踐經驗,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
現(xiàn)階段,很多教師由于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仍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為主導,對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與運用采用硬性的單一方向教授,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境況,一味地依靠教師的講解思路,缺乏自身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再加上題海戰(zhàn)術的轟炸,即使現(xiàn)在的學生普遍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也愿意主動學習,但缺乏好的教學引導方式,也會在長期機械刷題中讓學生感到厭煩,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高中物理學科的教學應該與時俱進、轉變教學觀念,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提升教師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也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有效地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攻克難關,養(yǎng)成自信、樂觀的心態(tài),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樂于主動學習、探索。比如,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練的情況,通過對學生的日常評估,將學習水平接近的學生分別組成學習小組,在課上完成自主探究,比如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時,將由教師主導的實驗課交給學生組成的學習小組來完成,在給學生分發(fā)相關的實驗工具前,提出趣味的實驗:(1)課本與一張A4紙同時釋放自由下落;(2)同樣重的磁鐵在銅管和塑料管中自由下落。首先讓學生小組合作,設計出完整的實驗方案,然后讓學生通過觀察,判斷下落的速度,再使用打點計時器來進行檢測,在實驗的過程中翔實記錄實驗的數(shù)據(jù)并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從而得出結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通過小組形式的實驗操作,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能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和團隊意識,為高中物理課堂的有效教學打下基礎。
二、整合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高中物理課堂活動中,要重視教學資源的完善,引導學生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現(xiàn)代教學背景下,教材內容已無法滿足時代發(fā)展的需求,課堂教學中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整合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以此提高學習效率。
三、創(chuàng)設生活化實驗情境
物理教學中,教師需引導學生對生活中與物理有關的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以此使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夠聯(lián)想到物理學科的相關知識。例如,學生在看到鉛筆落到地上的時候,就會聯(lián)想到“重力加速度”、“自由落體”等物理知識;而看到蘋果的掉落時,則能夠聯(lián)想到“地球的吸引力”;在看到學生投籃的時候,就會聯(lián)想到物理知識“斜拋”。新課改下,其更注重學生在實際生活對學科知識的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需引導學生對物理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能力進行培養(yǎng),以此使學生能夠具備現(xiàn)實情境與物理知識有效轉化的能力。在物理知識的學習中,通過實驗教學通常可以使學生更加形象、直觀的理解物理知識,并通過教師的指導,對實驗現(xiàn)象實施相應的簡化,并創(chuàng)建物理模型,從而使學生的科學思維得到有效培養(yǎng)。例如,在對“力的分解”開展實驗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己手掌、鉛筆、橡皮筋、重物等對“三角支架”形式的力的分解狀況進行感受,學生通過親自感受力的作用。通過對力的分解進行簡化構建,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掌握力的作用的相關知識,而且還能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力的作用的生活原型,從而使學生深刻的體會物理知識的隨處可見。
四、從驗證型、測量型、演示型實驗轉化為探究型實驗
驗證型實驗是在得知結論的基礎上進行的,缺乏創(chuàng)新性,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測量型實驗缺乏含量,也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演示型實驗則由教師一手主導,剔除了學生在實驗中的作用,學生只是作為旁觀者,實驗的體驗難以深刻。教師應盡量將以上三者轉化為探究型的實驗,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親自設計方案,帶著好奇的心理去探究,并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幾乎所有的物理規(guī)律都是由探究得到的,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努力提高探究性學物理的意識,培養(yǎng)自己的轉化思維、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優(yōu)思維等思維技能,這樣才能“在學中用、在用中學”物理。
比如,在《恒定電流》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結合電阻的基本知識,將“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轉化為探究性實驗。教師設置四組器材,第一組和第二組、第三組和第四組實驗器材規(guī)格完全相同,前兩組與后兩組器材的規(guī)格不同。用伏安法測電阻主要分為安培表內接法和外接法,教師啟發(fā)學生依據(jù)不同的器材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如第一組用內接法,第二組與第一組器材相同,只是換成外接法;第三組應用外接法,第四組與第三組實驗器材相同,只是采用內接法。學生經過實驗,分析經由哪一組器材和方案檢測出來的電阻值較為精確,最后讓學生討論測量的電阻值產生差異的理由。試驗結束后,教師對學生進行點評,分析實驗的優(yōu)劣,提高學生的認識。通過“伏安法測電阻”的探究式實驗,能夠提高學生對選取測量電路的認識,對內接法、外接法、內外接法均適用的情況有更加深刻的認知,提高學生的電路辨別能力及實踐操作能力。
結語
總的來說,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各方的教育工作者已經認識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看到教師也在不斷地改良自身的教學方式,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提升自己的物理素養(yǎng),為學生的進一步成長優(yōu)先做出表率。相信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隊伍走在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道路上,將會取得越來越好的成就,進一步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yǎng)一批有潛力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春營.新課改形式下如何構建高效的中學物理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3(27).
[2]夏秀春.試析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