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科技幼兒園 陳育芬
雨甜從家里帶來兩只鴿子,放在自然角里養(yǎng)著。幼兒很喜歡鴿子,都說要帶好吃的給鴿子吃。鴿子喜歡吃什么?只聽見他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鴿子喜歡吃玉米、大米、豆子、花生?!薄斑€有小米、綠豆?!薄皩Γ澴討撟钕矚g吃玉米了。”……
后來,幼兒真的帶來了很多食物,天天給鴿子準備豐盛的“自助餐”。過了幾天,他們發(fā)現(xiàn)鴿子什么東西都不吃了,沒有之前那么活潑了,就開始擔心起來。
喬伊:鴿子怎么不愛動了,是不是吃太飽了?
雨甜:可是一整天都沒看到它們吃啦!是不是生病了?
子墨:是不是我們太多人圍著它們,它們害怕?
子安:我知道了,肯定是我們把它們關在太小的籠子里不能飛,它們不開心,所以不吃東西了。我們給鴿子建一間大房子吧!
依晨:對,一定是房子太小了,它們兩只擠在一起,翅膀都打不開了,我們再給它們建一間房子吧。
華駿:建房子很難吧?怎么建?。?/p>
幼兒為鴿子不吃東西而擔憂,他們尋求教師的幫助,并希望教師允許他們給鴿子建一間大房子。教師給予了及時的回應:“當然可以啦,那你們想想,建房子需要準備什么?要怎么建?”
鴿子突然不吃東西了,引起了幼兒的擔心。他們據(jù)自身經(jīng)驗,開始分析鴿子不吃東西的原因。他們通過分析、討論,排除了兩種可能(吃太飽了、太多人圍著鴿子)。有的幼兒猜想是籠子太小,鴿子因不能飛而不開心,所以不吃東西了。給鴿子建大房子的這個想法,引發(fā)了多數(shù)幼兒的興趣。教師尊重幼兒的興趣并及時回應了幼兒,支持他們給鴿子建房子,并作為參與者加入幼兒的討論中,更好地推動幼兒思考。
教師提出:“你們想給鴿子建一個什么樣的房子?你們要先把房子的設計圖畫出來,再向大家介紹你設計的房子是怎樣的?!苯處煹奶崾局笇е變旱牟僮鳌S變洪_始畫設計圖。沁妍畫好設計圖(圖1)之后,向大家介紹:“我想給鴿子建一個很大的樓中樓,院子種著一些花,一樓有廚房,有可以吃飯的地方;二樓左邊和右邊是睡覺的地方,中間有一個大廳,還有玩具房,鴿子可以在玩具房里玩玩具。旁邊有一個滑梯,可以直接從二樓滑到一樓?!标佩芬舱故玖俗约旱脑O計圖(圖2):“我設計的房子有一個很大的客廳,鴿子可以邀請很多好朋友來家里玩,旁邊有個小三角形的房子是鴿子吃飯的地方,還有一個廁所?!薄處熤赋觯骸靶∨笥褳轼澴釉O計了各種房子,有樓中樓、有三角形房子、圓形房子、正方形房子等等。那這些房子可以建起來嗎?適不適合鴿子?。磕銈兛梢詣邮衷囋嚳??!?/p>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兒在觀察或探究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用圖畫或其他符號進行記錄。記錄是幼兒認識世界的有效途徑。在幼兒決定給鴿子建房子后,教師引導幼兒把他們想建的房子先用繪畫的形式記下來,為幼兒提供表達與交流的憑借,同時繪畫與交流也給他們帶來了愉悅情感。
圖1
圖2
幼兒畫好了設計圖之后,教師開始引導幼兒收集、選擇建房子的材料,鼓勵幼兒在班級或幼兒園里找找合適的材料。因為班級人數(shù)較多,所以教師指導幼兒通過協(xié)商分為兩組,分別建造木頭磚塊房、地墊房。
第一組幼兒選擇的主要材料是木頭、磚塊。他們把木頭、磚塊一塊塊往上放,采用的是壘高的方法。搭到一半的時候,有個幼兒手碰到房子,磚塊掉了下來。教師便問:“你們覺得木頭、磚塊合適嗎?”瑞奇說:“這個太危險了,要是不小心掉下來,就會砸到鴿子?!闭芊f:“還有這個房子沒有窗戶,里面太黑了,鴿子會害怕?!苯處煕]有過多地干預,而是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你們想想辦法,怎樣讓木頭、磚塊不會輕易掉下來?”這組幼兒開始討論要用什么方法、可以用什么輔助材料等。
第二組幼兒選擇的主要材料是地墊。他們覺得地墊很大塊,只要幾片就可以建一間大房子了,可以節(jié)省材料。在搭墻面的時候,他們遇到了困難。黃碩說:“老師老師,這個地墊一直要倒下來,怎么辦?地墊太軟了?!辫かh說:“我?guī)湍惴鲎?,你先把每個口拼上。”可是瑜玥手一放,地墊又倒了。他們想到用泡沫墊來頂住它,可還是搖搖晃晃、不穩(wěn)固,嘗試幾次都沒有成功??吹竭@組幼兒已經(jīng)有不耐煩的情緒了,為了引導他們繼續(xù)操作下去,教師加入了他們的搭建。教師建議把泡沫墊壘高一點試試,于是師幼一起把泡沫墊壘高到快和地墊一樣的高度,地墊才穩(wěn)固。然而,顥騰面對地墊房,發(fā)現(xiàn)了問題:“這間房子像一個箱子,鴿子在里面會被憋死的。”
幼兒已經(jīng)有一定的建構經(jīng)驗,所以選擇好材料后,他們能很快地搭建起房子。但是,兩組幼兒在搭建過程中都遇到了困難——磚塊太重、容易倒,會砸到鴿子,太危險;地墊太軟,不容易立起來,而且地墊房是封閉式的,空氣不流通。
幼兒對建房子材料的選擇是開放式的。雖然教師知道有的材料不合適,已經(jīng)預見到不同材料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但由于中班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不足,他們需要通過真實實踐來積累經(jīng)驗,所以,要先讓幼兒根據(jù)他們的想法大膽選擇材料,在一次次失敗中找到更好的材料、探索出更好的搭建辦法。幼兒通過分析各種材料搭建的房子的優(yōu)缺點后,才能發(fā)現(xiàn)有些材料并不合適搭建。那有沒有更好的材料或更好的搭建方法呢?為了讓幼兒有更直觀的認識,教師提議讓家長利用周末帶幼兒去公園觀察“鴿子的家”。
周一,幼兒來到幼兒園后,就迫不及待地跟大家分享自己周末的發(fā)現(xiàn)。書壇說:“老師,我跟媽媽去白鷺洲公園看過鴿子的家,是用鐵網(wǎng)做的。鐵網(wǎng)上有洞,鴿子可以呼吸新鮮空氣。我們也可以看鴿子和喂鴿子。”海涵說:“我跟媽媽去看的鴿子的房子也是用鐵網(wǎng)做的。”瑜玥提出:“我們美工區(qū)有鐵網(wǎng),可以給鴿子建鐵網(wǎng)房子了?!睅讉€幼兒說完就到美工區(qū)拿了兩張鐵網(wǎng)擺弄起來。
書壇說:“可是鐵網(wǎng)也一直要倒,怎么辦?”華駿說:“我知道了,可以用透明膠把它粘在地板上?!苯處熂皶r指導:“剛剛?cè)A駿的方法很好,但為什么鐵網(wǎng)還是立不起來呢?是因為鐵網(wǎng)比較重,透明膠只粘住下面,還是會倒?!庇械挠變合氲接门菽瓑K夾,雖然一時可以立得住,但一會兒也會倒,需要很多泡沫塊才能夠夾住鐵網(wǎng)。教師發(fā)現(xiàn)后,提問:“昕萌用了幾塊泡沫墊才讓鐵網(wǎng)立起來?”幼兒開始數(shù)了起來:“1、2、3……用了12塊泡沫墊。”有的幼兒覺得這樣太費材料了,想用木塊來夾住鐵網(wǎng),因為木塊比較重。教師問:“喬伊用了幾塊木塊夾住鐵網(wǎng),鐵網(wǎng)就不會倒了?”幼兒說:“4塊?!绷硗猓裰孪氲接脙蓧K長木板從兩邊頂住鐵網(wǎng)的方法。分享交流環(huán)節(jié),教師總結(jié)了幼兒的操作:“小朋友想到用粘、夾、頂?shù)姆椒▉碜岃F網(wǎng)立起來。粘的方法失敗了,因為鐵網(wǎng)比較重。用泡沫塊夾的方法雖然成功了,但是需要用很多的泡沫塊才能夾住鐵網(wǎng),很浪費材料;同樣用夾的方法,木塊只需要4塊就可以了。頂?shù)姆椒ɡ昧巳切畏€(wěn)固原理,鐵網(wǎng)也成功立起來了?!?/p>
周末的觀察,豐富了幼兒對鴿子的房子的認識,其中包括材料的選擇、房子的結(jié)構等。這次操作的重點是怎樣讓鐵網(wǎng)立起來。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嘗試,通過對比的方法選擇最好的輔助材料。教師把三角形穩(wěn)固原理告訴幼兒,豐富了幼兒的經(jīng)驗和知識。整個過程中,教師一步步引導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鐵網(wǎng)不倒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要用鐵網(wǎng)建一個什么樣的房子呢?怎么建?只見幼兒拿著鐵網(wǎng)比來比去,他們開始建了一個長方形房子。教師問:“如果把木塊拿掉,有什么方法能讓這個房子不會倒、更牢固?”沁妍說:“可以用毛根把它們系在一起?!闭f完,她就找來毛根,把兩個鐵網(wǎng)系緊。其他幼兒在沁妍的啟發(fā)下也爭先恐后地說可以用繩子綁、可以用夾子夾、可以用膠布粘……他們一下子想到了很多輔助材料和固定方法,并操作成功。這樣,幼兒不需要木塊來夾住鐵網(wǎng),并且這樣的房子既美觀又穩(wěn)固。
教師提出了問題:“我來試試看這個房子是不是真的穩(wěn)固了。我用手搖了搖房子,還是搖搖晃晃,房子還會往前移動,怎么辦?”瑞琦說:“我們需要把靠墻壁的一面跟墻壁粘在一起。”昕萌說:“用透明膠粘在地板上,這樣房子就很牢固,不會搖搖晃晃了。”
這時,子安發(fā)現(xiàn)了新問題:“我們都圍起來了,鴿子怎么放進去???”時語說:“我們需要給房子做一個門?!弊影舱f:“鐵網(wǎng)太硬了,剪不開?!闭芊f:“那我們先把一邊打開,鴿子放進去后再用夾子夾住。”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鴿子的新家終于建好了。鴿子住進了大大的新房子。幼兒還在美工區(qū)做了很多手工作品,裝飾在鴿子的新家周圍。
幼兒在建房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并解決了房子的固定、穩(wěn)定等方面問題。教師引導他們通過不同材料的對比、選擇、使用,找到了很多可以讓房子穩(wěn)固的方法。
興趣是幼兒學習和發(fā)展的動力。興趣使幼兒敢于探究,并使幼兒的活動得以推進。幼兒對自然角的兩只鴿子很感興趣,天天喂它們、陪它們玩,突然有一天鴿子不吃東西了,幼兒開始猜想鴿子不吃東西的原因,最后大家的興趣集中在了一個幼兒的想法上:因為鴿子籠太小了,鴿子不能飛,所以不開心了,不吃東西了,要給鴿子建大房子。教師尊重幼兒的想法,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給鴿子建房子。
在幼兒給鴿子建房子的過程中,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下,想辦法解決“真”問題。這個過程促進了幼兒的思考、合作,提高了幼兒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幼兒在討論或活動時,教師應作一個引導者、支持者,聽聽幼兒怎么說,看看幼兒怎么做,不急于介入。當幼兒的操作遇到“瓶頸”的時候,教師可提出問題,支持他們繼續(xù)探究,并及時幫助幼兒梳理經(jīng)驗和方法。
活動開展到這里并沒有結(jié)束,幼兒還發(fā)現(xiàn)了很多可繼續(xù)探討的問題:怎么清洗鴿子的家?在新房子里怎么喂鴿子吃東西?鴿子的新家太簡單了,沒有設計圖那么漂亮,怎么讓鴿子住得更舒服?有了大房子,鴿子會吃東西了嗎?……幼兒對鴿子的探究還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