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景波
妻子在廚房喊吃飯。我從書房里出來,看到在曬太陽的母親已走下臺階,向院邊的自來水龍頭走去。停了會,等母親洗畢手,我也向自來水龍頭走去,接著是女兒,后是兒子。
春來天漸暖,一家人都愛去院邊的水龍頭下洗手、洗臉。自來水北邊五六米遠是衛(wèi)生間,南邊是一片闊葉風景竹和一個小花園,在院落之東,一天最早迎朝暉,也最遲送晚霞,其旁果樹上拉一根膠線,晾曬著各人的毛巾,進出用水方便,也有著詩的意趣。
女兒說她奶奶在成長,我明白女兒所說的“成長”的意思。母親九十多歲高齡了,一次疫情經(jīng)歷,也讓她知道了講衛(wèi)生、勤洗手的重要。
現(xiàn)在我們要騎車上街,母親總是第一個囑咐我們要戴上口罩,而妻子是幫我戴好口罩的人。我由不習慣戴口罩,現(xiàn)在也像吃飯穿衣一樣習慣了。本以為疫情已去,但見滿街人依然習慣戴著口罩。還能發(fā)現(xiàn),吸煙的人少了,隨地吐痰、扔垃圾的人少了,聚眾喝酒、玩牌的人少了,不同以往,隨處可見截然不同的面貌。
是啊,一場疫情,不僅關乎身體健康,也影響了每個人的精神世界。這段時間,我們都經(jīng)歷了疫情帶來的惶恐感、長期居家的無聊感以及線上辦公的不適感。其實這些經(jīng)歷已成了我們成長的“教材”,讓我們成為適應能力更強的人。
特別是,一場疫情讓很多人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體會到人生世事無常,開始珍惜和家人朋友的相處。就聽到許多人說,等疫情過去了,去見想見的人,去做想做的事,別給自己留遺憾。
其實,撇開這場疫情,人生本身隨處都存在著危險,危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面對危險的勇氣。那么,明天之前,我們生一天,便熱情滿懷地活一天;我們活一天,便積極地愛一天,不留一點遺憾。
喜歡一句話,“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句話意思是說,遇事莫抱怨,順其自然,對還未發(fā)生的事不去特別擔憂,專注做好眼前的事,過去了的事就不要去多想。人生經(jīng)歷從來由不得誰選擇,但我們每個人都有權決定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
前不久,在中學教書的女兒打電話說,她們在給學生送教材的路上,發(fā)現(xiàn)307省道東段一二十里長的道旁,紫葉李全開花了,非常好看,要我騎上摩托車帶上她媽去兜風看景。沒猶豫,立即推車出屋。落日向晚,我們向著與夕陽逆行的方向,沿河“漫走”,去捕捉斜陽下的輝煌與輝煌中的美麗。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一道花開,一道戴著口罩,依然掩不住溢著笑意的看花人。哦,一次疫情讓所有的人都在成長啊,那就是人心向暖,更加熱愛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