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海 王琳 王重陽 李學彬 章佳超
摘 要:本文對杭州師范大學的大學生和留學生的交流互動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發(fā)現:大學生雖然有與留學生交流的意愿,但非常缺乏與留學生交流的經歷,且有多數學生認為原因是缺少平臺。接觸留學生的主要途徑是社團等線下途徑,缺少社交軟件等線上途徑。筆者建議政府應當為大學生與來華留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交流環(huán)境;高校應當加強不同學院間的合作,為大學生留學生提供更大的交流平臺;企業(yè)應當加強與政府、高校的合作,開發(fā)專屬于大學生與來華留學生的社交軟件,為大學生與留學生提供更大、更靈活的交流平臺。
關鍵詞:杭州師范大學;本地大學生;來華留學生;異文化交流
一、前言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來華留學生的人數與日俱增。根據《高等教育來華留學生的變化趨勢研究》中的數據,自1999年到2013年,來華留學生數量從44711人增長到了2013年的356499人。在浙江高校,外國留學生人數已超過17000人[1],作為本文研究對象的杭州師范大學近年來外國留學生數量也穩(wěn)步增長,2019年外國留學生總人數已達2091人[2]。對于外國留學生來說,迫切希望通過和本地大學生的交流,克服人際交往的障礙,盡快融入國內高校的校園學習和生活。對于本地大學生來說,也希望通過交流,了解異國文化,提升自我。遺憾的是,揭示本地大學生和來華留學生交流互動現狀的研究并不多見。本文旨在以杭州師范大學為個案,通過調查本地學生對和留學生交流的現狀與需求,在調查結論的基礎上提出完善措施。
二、調查概況
杭州師范大學位于杭州,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創(chuàng)辦,為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項目組通過線上問卷的方式對杭州師范大學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有效問卷進行了統(tǒng)計。有效問卷共121份,其中男生占17%,女生占83%。此外,大一至大四的學生比例依次為6%、26%、35%和33%。
三、研究發(fā)現
(一)與留學生的交流經歷
交流經歷是判斷大學生與留學生交流現狀的重要依據,它幫助我們了解當代大學生與留學生的交流情況。對“是否接觸過留學生”的回答,調查結果顯示有交流經歷的占37%,無交流經歷的占63%。這反映出高校大學生與留學生有過交流經歷的人數較少。
(二)與留學生交流的途徑
大學為本校學生與外國留學生提供豐富的交流途徑是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的有力措施。有過與留學生交流經歷的回答者中,通過社團活動與留學生交流的占67%,通過社交軟件與留學生交流的占31%,通過外國人交流網站與留學生交流的占4%,而通過其他如“圖書館”、“餐廳”、“志愿者活動”等日常生活途徑與留學生交流的占38%。這表明當代大學生接觸留學生的主要途徑是學校的社團活動,而學校的生活場所也為接觸留學生提供了便利。
(三)與留學生的交流需求
交流需求是對大學生與留學生交流的各項要求的綜合評估,包括“與留學生交流的渴望程度”、“希望通過何種途徑與留學生交流”兩個問題。在“與留學生交流的渴望程度”的回答中,表示“很渴望”的占18%,表示“渴望”的占29%,兩者占總回答數的47%。占比最大的“都可以”為43%,而“不渴望”僅占10%。這說明不排斥與留學生交流的學生占絕大多數,將近一半的學生希望與留學生交流。
對“希望通過何種途徑與留學生交流”的回答,三項途徑占比相差不大,由高到低分別為“外語角等社團活動”67%、“社交軟件”64%、“私下面對面”60%。這表明學生對交流途徑沒有嚴重的偏向。
(四)與留學生交流的障礙
交流障礙是大學生與留學生交流的難點痛點。了解交流障礙將有助于當代大學生與留學生交流方式的改善。對“你認為中國大學生與留學生交流的最大障礙”的回答,占比最高的是“缺少平臺”49%。這說明將近一半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缺少與留學生交流的途徑,學校并沒有很好地為大學生提供與留學生交流的平臺。
四、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1.與留學生的交流非常缺乏
大學生非常缺乏與留學生的交流經歷。在“與留學生交流的渴望程度”的回答中,僅有10%的學生不渴望與留學生交流。而在回答
“是否接觸過留學生”時,有63%的學生表示沒有接觸過留學生。這說明大學生雖然有與留學生交流的意愿,但依舊非常缺乏與留學生交流的經歷,留學生人數的增加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并沒有增加大學生與留學生交流的機會。
2.線上交流途徑的缺失
在名為"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大學生仍然缺少與留學生交流的線上途徑。在"希望通過何種途徑與留學生交流"的回答中,有64%的學生希望通過"社交軟件"與留學生交流。而在有過與留學生交流經歷的學生中,僅有35%的學生是通過線上途徑接觸留學生。對"你認為中國大學生與留學生交流的最大障礙"回答"缺少平臺"的占49%這一情況也與這一結果相呼應。這表明線下活動提供的平臺不足以為大學生提供足夠的交流機會,線上途徑有待開發(fā)。
(二)加強大學生與留學生交流的建議
1.創(chuàng)造更好的交流環(huán)境,開拓大學生的國際視野
近年來,在華留學生的人數雖然在增長,但是本地大學生與留學生缺乏交流的現狀卻沒有太大的改觀。政府和高校不能只是注重于引進留學生,應當充分利用建議留學生來華求學的機會,為高校大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與留學生交流的環(huán)境。這不僅是為了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滿足高校大學生的交流需求,同時也是為了開拓高校大學生的國際視野,為國家培養(yǎng)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2.加強學院間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平臺
大學生通過社團活動、志愿活動來達到與留學生進行交流的目的,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對于不喜歡參與集體活動的同學來說,交流門檻過高。高校的外國語學院應與本校的留學生所屬學院加強合作,開展類似于山東大學"學伴"項目的交流活動,為有外語交流需求的外語專業(yè)學生提供更大的交流平臺、更多的交流機會。杭州師范大學的"學長俱樂部"每年會安排學長學姐為新生提供大量關于學校生活、學習方面的重要信息,幫助直系新生度過開學的適應期。完全可以效仿這類模式,為每年入學的留學生提供類似的幫助項目。
3.緊跟互聯網時代,開拓線上交流途徑
目前,微信是中國大學生與外國留學生線上交流的主要途徑,市面上提供的外語交流軟件如hellotalk則是面向全球外語學習愛好者的社交軟件,目前缺少一款專門面向高校大學生與留學生在線交流的社交軟件。企業(yè)完全可以開發(fā)一款如"今日校園"等需要高校在校生認證的社交軟件,與政府、高校加強合作,在高校中大面積推廣,為高校大學生與留學生提供在線聊天、生活分享、生活難題求助、線下活動邀請等功能的專屬社交軟件,把惠及范圍從本校擴大到周邊高校。只要完善身份認證、安全監(jiān)管、信用體系等制度,就能為大學生與留學生提供更大、更靈活的交流平臺。同時還能通過定時開展官方活動、文章推送等宣傳中國文化,讓留學生對中國社會有更全面的了解,減少文化偏見,多方受益。
[參考文獻]
[1]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規(guī)劃(2010—2020年)》.
[2]浙江省教育廳.《2019年浙江省高校外國留學生人數前10位排名》.
本文為杭州師范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留幫平臺”的研究成果。項目負責人陳廣海(外國語學院日語172班)、指導教師王琳(外國語學院講師)、項目成員王重陽、李學彬、章佳超(語學院日語172班)
(作者單位:杭州師范大學,浙江 杭州 3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