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有琴 周寧霞 陳金湘
突發(fā)性聾是耳科常見疾病,病因繁雜不明,2型糖尿病因其易導致血管病變的特點,而更易伴發(fā)突聾,且預后較差[1]。 糖皮質激素治療突聾已是公認的治療方案,但多經口服或靜脈給藥,然而伴糖尿病突聾者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耐受性差,因此本研究采用耳后、鼓室注射糖皮質激素局部給藥方式治療伴2型糖尿病的突聾患者,以探討這兩種給藥途徑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此類突聾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以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東南大學附屬江陰醫(yī)院耳鼻咽喉科確診的伴2型糖尿病的突聾患者33例為研究對象,其中住院治療28例,門診治療5例,均為單側聾。男18例,女15例,年齡50~76歲。發(fā)病至首次就診時間1~8天,就診前均未進行其他治療。所有患者治療前常規(guī)行耳內鏡、純音測聽、聲導抗、耳聲發(fā)射檢查,若無禁忌癥都行內聽道MRI檢查,若有禁忌癥則行CT檢查。入選標準:①符合2015年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制定的《突發(fā)性聾診斷和治療指南 (2015)》的診斷標準[2];②既往經內分泌科明確診斷為2型糖尿病,并給予藥物控制血糖者。排除標準:排除患有中耳病變、占位性病變及梅尼埃病等中耳及內耳疾病者。所有患者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根據診療順序依次分入耳后注射組和鼓室注射組,各組患者的例數、性別、平均年齡、治療前氣導平均聽閾及聽閾曲線類型、是否合并眩暈、耳鳴等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年齡、伴隨癥狀、平均聽閾及聽閾曲線類型(例)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相同的擴血管、營養(yǎng)神經藥物及高壓氧等藥物常規(guī)治療。在以上治療的基礎上分別行耳后和鼓室注射地塞米松,隔日一次,注射5次。耳后注射組:患者取坐位,局部消毒,用2.5 ml注射器配1 ml注射器針頭,抽取地塞米松1 ml(5 mg)+2%利多卡因0.5 ml,于耳后篩區(qū)乳突骨膜下注射,完畢后棉球壓迫。鼓室注射組:1 ml注射器配3 cm細長針頭,抽取地塞米松1 ml(5 mg),患者取坐位,丁卡因行鼓膜表面麻醉,在耳內鏡下經鼓膜穿刺緩慢注射藥物,注射完后囑患者頭仰45°,并勿吞咽及說話,讓藥物盡可能留在鼓室內。療程結束后兩組患者均接受純音聽閾測試、耳鳴響度視覺模擬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疼痛VAS評估。
1.3療效評估 根據突發(fā)性聾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2]進行療效判定,痊愈:受損頻率聽力恢復正常,或達健耳水平,或達此次患病前水平。顯效:受損頻率聽力平均提高30 dB以上;有效:受損頻率聽力平均提高15~30 dB;無效:受損頻率聽力平均提高不足15 dB。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WPS中excel表中的統(tǒng)計函數分析數據,臨床資料中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療程結束后,耳后注射組治愈0例,顯效7例,有效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76.4%(13/17)。鼓室注射組治愈2例,顯效5例,有效4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68.8%(11/16),兩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耳鳴改善度和疼痛評估見表2,可見,耳后注射組耳鳴改善度和疼痛評估均優(yōu)于鼓室注射組(均為P<0.05)。
表2 兩組治療結束后耳鳴VSA評分下降值及疼痛評價的VAS評分(分,
2型糖尿病目前已成為世界性常見病、多發(fā)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可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紊亂及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 進而可破壞體內凝血、抗凝及纖溶三大系統(tǒng)平衡, 引起內耳血管痙攣或血栓形成, 從而導致突聾[3,4]。Fukui等[5]對148例突聾患者的分析發(fā)現(xiàn)伴有2型糖尿病的突聾患者占16.2% (24 例)。李琦等[1]報告合并糖尿病的突聾患者,聽力下降嚴重且預后差。文中33例伴糖尿病突聾的患者,聽力下降多較嚴重,均為平坦型和全聾型,其發(fā)病機制可能為內耳血管病變。
糖皮質激素治療突聾時首選全身用藥,局部給藥主要作為補救性治療。然而伴糖尿病突聾患者全身給予激素,會影響血糖水平,患者對激素的耐受性差。李晶兢等[6]對兩組小鼠分別行耳后和靜脈給藥,再利用磁共振掃描成像,觀察藥物在兩組小鼠內耳的分布及代謝情況,為耳后給藥治療內耳疾病的可行性提供了客觀依據。雖然鼓室注射糖皮質激素治療內耳疾病的有效性已在大量的基礎實驗和臨床研究中得到證實[6],但是由于鼓膜穿刺可導致部分患者出現(xiàn)眩暈,在治療過程中產生恐懼心理而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療,且部分患者經鼓膜注射后可出現(xiàn)鼓膜鈣化或鼓膜穿孔;這些不利因素都限制了經鼓膜穿刺給藥的臨床應用。屈永濤等[8]回顧性分析188例突聾患者全身給藥、鼓室內給藥及耳后給藥三種糖皮質激素給藥途徑的療效,顯示三種治療方法均有效,總有效率無明顯差異。文中采用耳后和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療伴2型糖尿病突聾患者的兩組總有效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在緩解耳鳴方面耳后注射組要優(yōu)于鼓室注射組,這可能與為了緩解注射時的疼痛加用了利多卡因有關?;颊邔煞N治療方式的疼痛VAS評分顯示耳后注射組要優(yōu)于鼓室注射組,盡管鼓室注射組在注射前也給予了局部表面麻醉,但患者對鼓膜穿刺的恐懼心理可能也會影響評分結果。
由于伴2型糖尿病的突聾患者對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耐受性差,局部給藥可作為初始治療方法;盡管本研究得出耳后注射與鼓室注射給藥總有效率無明顯差異,由于樣本量小,還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研究證實;但對鼓膜穿刺恐懼、耳鳴明顯的患者耳后注射給藥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