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先
摘要:在小學階段中,閱讀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也是每個學生必備的素養(yǎng)。但是現(xiàn)階段,很多小學生并不是很重視閱讀教學,使得閱讀教學不盡如意。基于此,本文主要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針對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幾點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1.引言
小學語文學科是小學階段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教授學生識字造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基礎學科。實現(xiàn)以上教學目標多是通過閱讀教學完成,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識記字詞、學習造句、學習寫作等。但是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效果不佳,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該找到癥結所在,并運用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開展課堂教學。
2.指導預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的重點是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閱讀教學時,我們要以閱讀教學為載體,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發(fā)揮其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為了提高課外預習的質量,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應該摸清學情,弄清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此基礎上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預習單,一條一條布置具體的預習任務。由于是從具體的學情出發(fā)羅列任務,因此處在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發(fā)展水平自主選擇完成。由于預習單具體而詳細,因此實現(xiàn)了有效的預習指導,使學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預習什么內容以及具體怎么預習。如在教授《荷花》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預習單:1.大聲朗讀課文,反復讀幾遍,圈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讀一讀,要讀正確、讀通順。2.用鉛筆標出自然段。3.初步了解每一段的段意,整體把握課文大意。4.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做以下思考題:“我”怎么會忘記自己是在看荷花呢?為什么說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畫”?5.把自己沒有讀懂的詞句用波浪線畫出來。
3.掃清閱讀障礙,提高詞語運用能力
(1)歸類學習,掃清閱讀障礙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根據(jù)學生識字量少的情況,為了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我們首先要幫助他們掃清閱讀障礙,即學習生字與新詞。有的教師只是把生字詞一一羅列出來,雖然學生對字的音、形、義有了詳細的了解,但是由于是孤立地學字記詞,因此常常無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教授《荷花》時,師生把新詞進行了分類:詞語中兩個字的偏旁相同可以歸為一類,像蓮蓬、荷花、蜻蜓、仿佛、挨挨擠擠等;那些利用熟字加生字出現(xiàn)的新詞歸為一類,像衣裳、飽脹、翩翩起舞、舞蹈,在進行分類時,促使學生養(yǎng)成一個習慣,就是給生字加著重號。
(2)合理運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在學習詞語時,摒棄了傳統(tǒng)的看拼音寫詞語的教學方式,而是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一方面檢查了學生是否記住了詞語的“形”,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應用詞語的能力。為此,有的教師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檢查,如聽意思,把詞語寫下來;聽詞語并寫出同義詞(反義詞、同音詞);教師讀一組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詞,學生寫出一組詞。有的教師還把生字、新詞比較集中的段落拿出來,讓學生看拼音填空;或者根據(jù)生字、新詞創(chuàng)設新的情境,讓學生在新的情境中看拼音寫字詞,以檢查學生得“言”后是否得“意”。多樣的檢查形式,既完成了對音、形方面的掌握情況,還提高了學生運用詞語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抓住關鍵詞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在新課標中,對閱讀提出了一個要求,即“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學生解讀關鍵詞的經(jīng)驗受到知識積累與認知水平的局限,因此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與支持。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課堂上教師常常為學生制造“探究點”,即在學生求知與教學內容之間制造一種不平衡,讓孩子們感覺到、看到、觸摸到“未知”并產(chǎn)生認知沖突,使得他們能夠主動的進行質疑探究。如《荷花》這篇課文中“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的“冒”字則用得十分巧妙,為了讓學生明白“冒”字在表達時所起的重要意義,我們要鼓勵學生重點朗讀句子,從整體上感知,在此基礎上促使他們自主研究“冒”的妙用:“冒”字能換成“長”“鉆”“伸”嗎?請換一換,再用心讀一讀,體會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小朋友們也可以聯(lián)系前面的描寫,找出讓你感覺到荷花真的是“冒”出來的詞句。學生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使勁地、急切地、迫不及待地、爭先恐后地、生機勃勃地等都讓人感到荷花是“冒”出來的,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5.創(chuàng)設想象點,豐富課文內涵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以閱讀課堂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如在教授《荷花》這篇課文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我們要求學生體會荷花的千姿百態(tài)與清新美麗,并用信息技術手段在大屏幕上播放動態(tài)視頻,還配上了輕柔的音樂作為背景。視頻中的荷花形態(tài)各異、色彩艷麗,孩子們一個個看得如癡如醉,并開始浮想聯(lián)翩。此時教師就可以趁機進行想象訓練:“孩子們,請你乘上想象的翅膀。把自己想象成荷花池中的一朵荷花。你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又會想到什么呢?”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調動思維,用詩一樣的語言進行描述:“我聽到了蟬兒‘知了,知了美妙的歌聲……”以文本為載體又超越文本,學生們入情入境、充分地想象,不但豐富了文本的內涵,還拓展了思維的空間,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促進了他們富有個性地發(fā)展。
6.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閱讀目標,教師要對學生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也就是說既不能拔高也不能過于膚淺,要把握好閱讀教學的尺度,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吳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7,000(012):275.
[2]張悅.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