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星玥 劉湘麗 葉平枝
編者按:激勵性評價是指教師報以欣賞的角度,對幼兒的行為或作品,進行言語和非言語的積極反饋行為,旨在肯定幼兒努力的過程,激發(fā)幼兒的內在動機,提高幼兒的自信,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以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具體肯定取代“真棒”、“真行”之類的泛泛表揚,可以表達教師對幼兒所做行為的尊重、傾聽和認可,是對幼兒持之以恒的信任和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對幼兒做出具體肯定是常見的教師激勵性評價策略之一,該策略常見的使用技巧包括:傾聽——全神貫注地傾聽幼兒的想法和感受,也可以是觀察幼兒的行為;描述——以欣賞的口吻說出幼兒所做之事;表達——正面表達自己的感受;總結——將幼兒所做之事進行適當的總結;記錄——記錄幼兒所做和所說的事情,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傳播——向其他人表達自己對幼兒所做之事的感受,把幼兒值得肯定的行為、作品等傳遞給更多人知曉等。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具體評價也需要適度,并應保持對具體評價的及時反思與調整。
本期的三篇文章都圍繞了具體肯定策略在幼兒園的運用,希望能對廣大讀者有所啟發(fā)。
9月,我接了新大班。新學期的第一個月,我和孩子們都在一起玩建構游戲。玩到月底,孩子們仍在搭圍墻。國慶節(jié)過后,我們準備開展第四次建構活動。
在此之前,通過班級主題活動“小眼睛、大世界”,我們通過有趣又富有內涵的視頻“一分鐘了解中國”,知道了中國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門城樓……孩子們對天安門等中國地標性建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表示要搭天安門。雖然我有些忐忑擔心,但還是同意了上次還在搭圍墻的孩子們搭建北京天安門。
經過討論和投票,孩子們初步制定了分組建構的計劃,四組分別為:天安門主城樓組、金水橋和馬路組、綠化帶組,以及圍墻組。
在建構活動中,孩子們忙碌的身影、努力的樣子和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創(chuàng)造力,給了我一次又一次的驚喜。在關注到孩子的成長之處,給予孩子積極、具體、肯定的反饋之后,孩子的建構水平不斷地提高。
場景一:有三個拱門的天安門城樓
活動剛開始不到五分鐘,主城樓的第一層很快就搭好了。看到文文選擇了拱門來搭城門,我對她說:“文文,你用了三個拱門來搭城門,材料選擇得非常合適!”文文甜甜地笑著,繼續(xù)建構。
場景二:穩(wěn)穩(wěn)的金水橋和錯落的馬路
四位小朋友在嘗試如何讓金水橋的扶手更穩(wěn)固,大約5分鐘過去了,好像并沒有什么進展。我看了一會兒,上前詢問:“你們遇到了什么問題呀?”源源說:“這個有點不穩(wěn),老是倒下來?!蔽一貞溃骸芭叮∵@個上面木板太重,下面支撐不住不穩(wěn),會倒下來。現在你們準備怎么解決呢?”粵粵答道:“現在,我們加一些圓柱進去,應該不會倒了?!蔽伊⒖虒⒆觽兊膰L試與努力表示贊賞,說道:“你們遇到問題,想到了解決辦法,并且已經加進去一根相同高度的柱子,相信你們很快就能成功?!?/p>
果不其然,等我溜達一圈回來之后,這組的進展快得讓我有些驚訝。我評價道:“你們這條馬路好有特色啊,錯落有致的木板很有藝術感!而且和橋體使用了一樣材質的材料。這個橋三層的,很穩(wěn)固哦!你們四個合作得真好!”
聽到我對他們的肯定,孩子們的眼神中都充滿著成就感,紛紛又來與我分享他們嘗試了什么方法、做出了哪些努力、每個人完成了哪些部分的工作。我充滿期待地蹲下身來耐心地傾聽。
場景三:變整齊的二層樓
主城樓的第一層建好之后,孩子們馬不停蹄地開始加工第二層。
我看到彤彤努力而認真的樣子,說道:“彤彤,外墻部分比開始的時候整齊多了呢!你很專注地搭外墻,而且每塊磚之間的空隙都差不多大,你的方法真好,真高興你選擇這樣搭!”主城樓的建設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孩子們得到老師的認可,似乎更帶勁了!
場景四:綠化帶中飄揚的“國旗”
在綠化帶組,我看到草皮一張接著一張整齊地排列著,有的小朋友用線軸搭起了升旗臺,并插上了國旗。我驚喜地說:“睿杰,你們居然在這里搭建了一個升旗臺,這個主意太贊了!我看到你們嘗試了幾種方法讓國旗立起來而且有一定高度,通過你們的努力、嘗試和堅持成功了,你們合作得真棒?!?/p>
我注意到男孩軒軒在本次活動中,表現出了在以往活動中很少展現出的專注力、堅持性,還善于利用資源的特點。我稱贊道:“軒軒,你有辦法讓這些草皮鋪得很整齊,我喜歡你認真工作的樣子哦!”
不一會兒,我轉到別的組的時候,突然聽到軒軒激動地一邊跳,一邊唱國歌。杰杰跟著他一起,合唱了幾句:“中國中國,中國中國!”我連忙跑過去欣賞,啥也沒說,聽他們唱完后,微笑著對他們豎起了大拇指!
場景五:充滿儀式感的“合影”
最后的分享環(huán)節(jié),我被軒軒的愛國行為感動著,提議:“今天,軒軒在認真完成他們小組的建構工作之后,和杰杰一起唱起了國歌,這個想法很有創(chuàng)意。同時,我也感受到他們對祖國媽媽濃濃的愛。我受他的啟發(fā),在今天的合影環(huán)節(jié)請大家像解放軍叔叔一樣踏步入場、唱國歌,和我們的作品合影。”
伴隨著孩子們稚嫩的歌聲,在一首特別的國歌聲中,我們進行了一次特別的升旗儀式,孩子們一臉嚴肅和認真。他們在這次建構活動中成長了太多,我深深地被感動著。
回顧與反思
案例中的若干波浪線處,皆使用了具體肯定策略中的“描述”和“表達”技巧:即通過合適的詞匯把幼兒所做之事告訴幼兒,從而既促進其語言表達能力又促進其思維發(fā)展;表示贊賞的具體語言、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等又表達出教師的積極肯定的情感。
若干單橫線處靈活運用了“表達”技巧,既有“你們的這條馬路好有特色啊”等語言表達,也有“微笑著對著他們豎起了大拇指”等動作表達。場景五中的合影提議,既是教師通過記錄在表達贊賞,也是使用了“記錄”技巧——通過拍照、錄像或拍視頻、文字記錄等方式記錄下幼兒的進步瞬間或精彩時刻,讓幼兒感覺到自己所做之事和所說之話被重視、肯定。
若干雙橫線處均使用了“傾聽”技巧,日常觀察與詢問也屬于“傾聽”技巧的一部分,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幼兒游戲的真實意圖,捕捉適宜的教育契機。其中,“我充滿期待地蹲下身來耐心地傾聽”,既是傾聽,也是在表達老師的肯定與贊賞。
最后一段中的虛線處還用到了“總結”技巧。
這些具體肯定策略的相關技巧貫穿了整個案例,用好這些技巧的關鍵在于以下三點。
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
在看到兒童一點一滴的成長與進步、展現出的閃光點后,作為教師,我們需要用欣賞的眼光,去主動傾聽,在互動中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進而具體、連貫而有邏輯地進一步描述幼兒的行為,對幼兒的閃光點進行總結。
先轉變思維方式,提升溝通藝術
一方面,當看到孩子有值得肯定和鼓勵的行為時,我們需要思考他值得肯定的行為具體是哪一方面,而不要每次看到好的行為和閃光點的時候就只是表揚“你很棒”;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斟酌所使用的詞匯,準確地描述幼兒的積極行為。
此外,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教師需注重傾聽的重要性。耐心聽孩子講述,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正在做的事情,教師也許會收獲到不一樣的驚喜。
表揚過程多于結果
正確用好具體肯定這樣一種激勵性評價策略可以促進幼兒不斷進步。具體評價的方式包括兩種:第一種是運用積極具體的語言反饋,對幼兒的閃光點表示表揚、贊美、賞識、激發(fā)、希望和鼓勵等;第二種是非語言積極暗示,包括用贊賞的眼神、欣賞的表情和鼓勵的動作等多元的方式給予正面反饋。在運用時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評價具體的行為,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
專家點評
具體評價是最典型也是最常見的激勵性評價策略,如何在幼兒園一線保教工作中運用這種評價策略呢?本案例的啟示如下。
傾聽理解幼兒,找到閃光點并給予具體評價
教師要帶著欣賞的態(tài)度,觀察、傾聽、理解幼兒的工作,找到閃光點給予具體反饋。教師要讓幼兒所做的事情得到肯定,獲得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逐漸提升幼兒的自信心。
在肯定評價中發(fā)揮教育的引領作用
教師在五個場景中進行了肯定和期待,較好地發(fā)揮了教育的引領作用。場景一肯定了幼兒材料選擇;場景二肯定了幼兒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并能夠相互合作;場景三贊揚幼兒有發(fā)現美的眼睛和專注精神;場景四肯定了幼兒的努力合作、堅持力和認真專注;場景五通過充滿儀式感的合影進一步認同幼兒。通過這樣的肯定和期待,教師潛移默化地引領幼兒發(fā)展。
發(fā)展幼兒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教師的肯定不是導向結果而是導向過程、努力、專注、堅持、創(chuàng)意、合作,逐漸讓幼兒建立“只要我努力就會越來越好”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被斯坦福大學的德韋克教授稱之為“成長型思維”。相反,如果,用“你真棒”“你很聰明”之類的結果型評價則可能發(fā)展出“固定型思維”模式。他們通過對不同思維模式的腦電波發(fā)現,固定型思維者只對反應其能力高低的反饋有興趣,對問題的答案毫無興趣;成長型思維者對學習和獲取知識更有興趣。
將情感作為教育的要素
羅杰斯指出,教育首先是情感性的。教師對幼兒投入情感,以肯定和積極鼓勵的正向教育與幼兒互動,幼兒就可以在教師的肯定中獲得激勵,獲得自信和行動的動力。
在此過程中,教師與幼兒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沒有情緒的困擾,能夠更好地接受自己并投入游戲更好地發(fā)展自己的潛力。
綜上所述,被激勵的幼兒是幸福的。激勵幼兒的教師要有發(fā)現的眼睛、傾聽的心靈、成長型思維,以及為幼兒可持續(xù)發(fā)展而努力的責任心。這樣才能進行潛移默化的理想教育,既體現教育的人性化,也體現教育的智慧化。
好的教育不是去尋找幼兒身上的問題和缺陷,而是尋找幼兒的閃光點,激發(fā)幼兒向善向好的天性;好的學前教育不僅僅有諄諄教誨,而更多是循循善誘,以積極的反饋、肯定和期待,激勵幼兒主動持續(xù)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