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壽珍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當前初中課堂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發(fā)展模式。當初中語文實行分層管理教學后,對推動初中教育改革,變通教育方法等,在教育過程中,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收獲不同的學習心得,培養(yǎng)足夠的學習興趣,通過適用于學生自身的方式增強學生學習能力。本文通過介紹分層教學,分析初中語文課堂運用分層教學的意義,最后提出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措施。
關鍵詞:分層教學 初中語文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6-0-01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已經不具備為國家輸送合格人才的能力,于是我國開始大力推動素質教育改革,加強我國人才培養(yǎng)質量。在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推動下,我國初中各科目皆開始尋找適用于其自身的教學方法。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多引用分層教學模式。在應試教育模式下的語文教學大多死板缺少變通,一味看重課本內容,缺少與學生的互動,導致語文教學枯燥無味,缺乏課堂活躍性,無法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語文成績下降。而新形勢下的分層教學模式給了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教學方法,受到了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的歡迎。而如何合理運用分層教學模式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是目前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所關注的。
一、分層教學模式概念
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分層教學模式橫空出世,那么什么是分層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通過對學生不同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能力等各方面的考量,根據(jù)這其中較為明顯的差異,將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制適用于其自身的學習方法,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不論任何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獲取基礎知識之外獲得更多的學習興趣、課外知識等等對學生有利的因素。與其他教學方式相比,分層教學模式注重強調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在教學過程中更具有針對性,與應試教育模式下的語文教學相比,素質教育改革下的分層模式語文教育更加注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感受,努力為每一位學生找到屬于其自身的學習方法。
二、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的意義
1.讓學生在其所能接受的范圍內獲得進步
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中,由于班級中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理解能力等因素各不相同,所以教師的精力較為分散,甚至有些教師為了減少精力分散會選擇放棄班級中理解能力較差或缺少自制能力的學生,但其實這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也是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的背叛。而分層教學模式則是將教學的關注點細化到每一位學生,無論學生處于哪一層面都在教師的關注范圍內。教師根據(jù)對不同學生的認知了解,對每一位學生的教學目標及要求進行相應設定,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通過學習獲取自身理解范圍能力之內的知識,實現(xiàn)共同進步。
2.符合素質教育改革規(guī)定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學生為課堂主導地位的理念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傳統(tǒng)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初中語文課堂在教學過程中總是離不開“灌輸式”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造成學習興趣下降,甚至產生厭學心理,不符合當前社會所推崇的素質教育改革。而分層教學模式講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生個性化能力,這與素質教育改革理念相契合[1]。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模式中,教師只一味地在講臺上“長篇大論”的講解課本內容,不在乎學生的興趣,或是否能夠理解,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而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的關注點細化到每一位同學,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認知起點,方便開展不同層次的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2]。
三、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措施
1.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
教師在實行分層教育的前提是對學生進行準確的分層,在實施分層的過程中可通過對學生的應試成績、綜合素質、課堂參與度等各方面進行考核,不應該僅通過一次應試考試就完成對學生的分層。
教師可選擇在期中考試后開始進行學生分層,首先通過對各個學生的應試成績進行第一步分層,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大段。再根據(jù)與其他教師的交流和自身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觀察確定學生綜合素質,將A、B、C三個大段再分別分為兩個小段A-a、A-b、B-a、B-b、C-a、C-b,組成六個小段組。最后可在教學過程中記錄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給予六個小段學生相同的參與機會,最后根據(jù)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將六小段再次進行分層A-a-1、A-a-2、A-b-1、A-b-2、B-a-1、B-a-2、B-b-1、B-b-2、C-a-1、C-a-2、C-b-1,C-b-2等,最后分為十二個層次,在這十二個層次教學時,可安排學生們形成學習小組,相互督促、協(xié)助學習。
2.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分層教學
在初中語文分層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對教學目標的明確安排,對不同組別的學生安排不同的教學目標,以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自身基礎上獲得知識增長。
例如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課文《馬說》,該課文為文言類課文,其中所含生僻字較多,且較難理解,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學習目標安排可以如下:B-b-1、B-b-2、C-b-1、C-b-2等四個層次的學生以學習認識文章中生僻字且能夠通順朗讀為學習目標;C-a-1、C-a-2、B-a-2、A-b-2等四個層次以能夠通順朗讀并背誦默寫為學習目標;B-a-1、A-a-1、A-a-2、A-b-1等四個層次的學生以能夠背誦默寫課文并能夠對課文中所含意境及寫作方法有基本認知。當然這并不完全是學習目標在分層教學中的具體表現(xiàn)[3]。
結語
由此可見,在分層教學模式中的初中語文教學需要教師探索的內容還有很多,要常站在學生角度,觀察自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加強與學生間的交流,力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樂趣,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徐大才.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05):25-27.
[2]周麗霞.淺析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3):2.
[3]賈吉慶.分層教學模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