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瑤
摘要:語文教學語言是語文學科傳遞教學信息的工具,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媒介,是學生學習現(xiàn)代漢語的典型參照。語文教學語言在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本文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言藝術;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6-0049-01
語文教學中要充分運用語言藝術以提高教學有效性,因為教學本身就是語言魅力和藝術特質(zhì)。教師應該用豐富的教學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語言天賦和潛能,構建生態(tài)語文課堂。一堂精彩的語文課應是充滿語言藝術魅力的。那么,在中學語文進行中,如何提高我們的語文教學語言藝術呢?我認為應該處理好以下幾方面:
1.教師要積極利用肢體語言
相比于其他科目,語文更多是對學生自身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際授課時,教師除了要通過語言進行信息傳遞,有時還要通過肢體完成內(nèi)容表達。例如,通過表情和手勢的變化,以此對文中人物的情感進行表達。只有將肢體語言和聲音語言有機結合,才能將文章內(nèi)容更好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但是,并非所有文章內(nèi)容都適合用肢體語言表達。因此,必須做到合理適度地進行運用。如果肢體語言匱乏,則整個課堂會十分死板;過多,則又會分散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教師還必須通過大量的課堂實踐,對這一尺度進行合理拿捏,進而確保其作用的充分發(fā)揮。除此之外,語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優(yōu)秀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寄托了作者的內(nèi)心感情,教給學生如何進行表達和思考。對于這些內(nèi)容,如果教師僅僅用語言進行描述,顯然是不夠的,若通過肢體語言的方式,便能將文章原本的情緒全部表達出來。
2.語文教材中的作品是語言藝術的范本,通過教與學領略語言藝術之魅力,并在教學中充分運用語言藝術以提高教學有效性
高中語文課的語言藝術,一方面來自于師生對教材所選入的經(jīng)典作品其語言藝術的體味,另一方面來自于老師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只有兩者有機結合,才能讓語文課堂成為展現(xiàn)語言魅力的舞臺。比如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冊第三單元所選入的詩歌,每一篇都是藝術精品,在語言上的錘煉也堪稱典范。以杜甫《登高》為例,蕭瑟的秋天,在杜甫筆下通過語言的妙用而表達得有聲有色、扣人心弦,首聯(lián)借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飛等詞修飾,指明了節(jié)序和環(huán)境,渲染了濃郁的秋意,風物具有鮮明的夔州地區(qū)特征。詩人登高所見景物在巧妙的語言組合下得以有選擇性地呈現(xiàn),構筑了一幅悲秋的秋景圖畫,為全詩定下了基調(diào)。頷聯(lián)雖然只寫了樹木和長江,但是卻用了“無邊”“蕭蕭下”修飾落木,用“不盡”和“滾滾來”描寫長江,把秋天肅殺空闊寂寥的景色在俯仰之間表達的沉郁悲涼。從而在景色描寫中巧妙地抒發(fā)了詩人的情懷。可見,所選篇目是非常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自身蘊含著豐富的、富有張力的語言魅力,教師但要將作品自身的語言美和藝術沖擊力在課堂教學中展現(xiàn)出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要幽默化,要放松心情活躍課堂氣氛
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讓人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將這種語言應用到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節(jié)師生關系,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教學的興趣。這種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求教師在講課的時候使用幽默的語言營造適宜的氣氛,同時教師在對待犯錯誤的學生的時候也應該應用幽默的語言來教導,這樣不會使學生產(chǎn)生反感、難過、傷心、自卑等不良心理情緒。例如我在講《勸學》的時候,有這樣一段教學插曲:為了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我要求學生背誦課文。上課找學生背誦的時候,我說:“同學們在背誦的時候,盡可能不要看書。如果實在忘了,怎么辦呢?”學生:“偷看一下”。我說:“偷看一下,說得很好??!”這時候?qū)W生就笑了,我又繼續(xù)說:“別笑,偷看也是一種能力呀!”這時候?qū)W生會哈哈大笑。有些背誦的不流利地學生偶爾會偷看一下,可是他們明顯表現(xiàn)出了不自然和愧疚,在這之后學生的背誦明顯好多了。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人情之美和性格的陶冶,而且教師可以在愉悅的氛圍只能夠既教育了學生也增進了師生感情。
4.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語言的通俗性、統(tǒng)一性
教學語言應是介于生活口語和書面文學語言之間的符合語言規(guī)范,生動活潑而又莊嚴周密的冼煉化的語言。它是知識性和教育性的統(tǒng)一,是規(guī)范性和體裁性的統(tǒng)一,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統(tǒng)一,是豐富性和凝煉性的統(tǒng)一,是抒情性和啟發(fā)性的統(tǒng)一,是趣味性和哲理性的統(tǒng)一,也是趣味性和通俗性的統(tǒng)一。不同的課使用的課堂語言也應像不同的文章一樣,講究章法結構和遣詞煉句,根據(jù)課文、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目的的需要,時而選用描寫性語言,時而選用敘述性語言,時而選用議論性語言,對不同內(nèi)容、不同情調(diào)的課文,應用相應的語言給予表達?;蚋星楸挤牛蛎}脈含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這樣才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授之以趣、導之以法。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曾說過:“教師的教學語言雖屬日常口語,但又不同于大白話,應該是加了工的口頭語言,與隨想隨說的日常交談有區(qū)別。教學用語既要有人民群眾經(jīng)過錘煉的活潑的口語,又要有優(yōu)美嚴密的書面語言,教課是讓學生置身于優(yōu)美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總之,對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的探究,不僅能增進教師教育教學理論修養(yǎng),還能極大地促進教師課堂高效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學藝術的升華。既為高效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研究提供一片肥沃的現(xiàn)實土壤,同時以此為契機,提高語文教師課堂高效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學藝術的升華。
參考文獻:
[1] 劉富.新課程下高中語文教師教學語言運用探析[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10):121.
[2] 陳國瑞.淺談高中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J].教育教學論壇,2014(21).
[3] 趙常明.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語言形式的體現(xiàn)[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