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忠利
(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人民醫(yī)院眼科,遼寧 葫蘆島 125300)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慢性終身性代謝性疾病,以血糖升高為主要臨床病理現象。疾病發(fā)生后患者可出現消瘦、多飲多尿等癥狀,隨疾病不斷發(fā)展,可逐漸對眼、血管、臟器及神經組織產生侵害,使其出現損傷或功能障礙[1-2]。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臨床糖尿病患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主要以視網膜病變?yōu)橹?,患者可出現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等癥狀,如未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甚至會導致患者失明[3]。因此,針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應及時采取有效治療,使其血糖及代謝功能得到改善的同時對其視力提供保障。本院圍繞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治療開展研究,就50例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采用全視網膜光凝治療儀聯合西藥治療,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100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糖尿病診斷標準和1985年第三屆全國眼科學術會議制定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期[4];②存在不同程度視物模糊、雙目干澀、口干形瘦等癥狀;③雙眼最佳矯正視力<4.5;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抗拒或抵觸治療或對藥物成分存在過敏者;②合并精神疾?。虎酆喜⒉Aw積血;④合并臟器腫瘤疾?。虎莺喜B內腫瘤;⑥參與其他研究者。采用摸球法分為A組和B組,各50例。A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37~77歲,平均(57.4±1.4)歲,糖尿病病程1~16年,平均(9.2±1.2)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病程4個月~10年,平均(5.5±0.7)年;B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36~77歲,平均(57.3±1.3)歲,糖尿病病程1~17年,平均(9.3±1.3)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病程5個月~10年,平均(5.6±0.6)年;兩組患者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A組采用全視網膜光凝治療儀聯合西藥治療,采用德國生產的ZEISS VISULAS 532S型號眼底全視網膜光凝治療儀對患者實施治療,選用532 nm波長的氪綠激光治療,每隔1~2周對患者治療1次,1500~2000個光凝點,進行3~4次光凝治療。西藥采用精糖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注射液(生產廠家:諾和諾德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050019)3 mL,皮下注射,根據患者病情調整給藥劑量;鹽酸二甲雙胍片(生產廠家: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3370)0.5 g,口服,每次0.25 g,每日3次。B組僅采用西藥治療,藥物種類、劑量及給藥方式均同A組。
1.3 研究指標:治療3個月后觀察療效,包括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出血、水腫、滲出吸收時間、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指標及尿微量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胰島素敏感指數變化。治療總有效率參照患者治療后改善情況,顯效:患者經治療,視力表檢測顯示其視力提高兩行以上,微血管瘤減少5個以上,且眼底出血、滲血消失;有效:治療后,患者經視力表檢測后結果顯示其視力提高小于兩行,微血管瘤減少3個以上,眼底出血及滲液等癥狀有所改善;無效:經治療,患者視力及臨床癥狀無改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5]。
1.4 數據處理:采取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包處理本次研究數據。數值變量資料以(±s)表示,采取t檢驗;無序分類資料以百分比率(%)表示,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總有效率對比:A組治療總有效率96.00%(48/50),高于B組的78.00%(39/50),其中A組顯效48例、有效2例、無效1例,B組顯效33例、有效6例、無效11例,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659,P=0.017)。
2.2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A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00%(1/50),低于B組的16.00%(8/50),A組嘔吐腹瀉1例,B組消化不良2例、氣虛體乏2例、嘔吐腹瀉2例、頭痛頭暈2例,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96,P=0.036)。
2.3 出血、水腫、滲出吸收時間對比:A組出血、水腫、滲出吸收時間分別為(2.23±0.35)d、(4.52±0.26)d、(10.04±0.42)d,B組出血、水腫、滲出吸收時間分別為(3.31±0.31)d、(5.48±0.35)d、(12.16±0.61)d,A組出血、水腫、滲出吸收時間均短于B組,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6.334、15.569、20.241,P=0.000、0.000、0.000)。
2.4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指標對比:A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指標均低于B組,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5 尿微量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及胰島素敏感指數對比:A組尿微量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均低于B組,胰島素敏感指數高于B組,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指標對比(±s)
表1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指標對比(±s)
表2 尿微量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及胰島素敏感指數對比(±s)
表2 尿微量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及胰島素敏感指數對比(±s)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臨床眼科疾病之一,患者主要由糖尿病引起微血管病變導致[6]。據臨床資料[7-8]記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fā)生率處于較高水平,約占臨床糖尿病患者的30%,患病初期患者眼底可出現靜脈擴張、微血管內瘤、出血及滲出等癥狀,隨著疾病不斷發(fā)展,累及玻璃體及新生血管后便會導致視力降低,最終因視網膜脫落及出血性青光眼導致失明,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及健康。
以往臨床針對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以控制血糖、抗血管生成等該藥物治療,優(yōu)先控制患者血糖防止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后對患者視力及代謝功能進行改善;精糖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注射液是臨床用于治療糖尿病的主要藥物,主要成分為中心胰島素,輔料為氯化鋅、甘油、間甲酚、氫氧化鈉、鹽酸、注射用水,給藥后能夠人為性對機體胰島素水平進行補充,促進機體葡萄糖吸收及抑制肝臟葡萄糖釋放來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鹽酸二甲雙胍片為雙胍類口服降血糖藥,給藥后能夠通過肝細胞膜G蛋白恢復胰島素對腺苷酸環(huán)化酶進行抑制,有效減少肝糖異升和肝糖輸出,增強肌肉及相關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使血糖得到降低;同時,對血漿纖溶酶原激活抑制物進行抑制,有效調節(jié)血脂,降低血栓再次形成風險,進一步控制血糖調節(jié)血脂來改善視網膜動脈硬化,促進眼底毛細血管灌注,使其病情得到改善。而在實際治療中,單純采用西藥治療效果不佳,其效果無法滿足患者及臨床的滿意需求[9]。
全視網膜光凝是近年來臨床針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實施的新型治療措施,能夠根據患者視網膜硬性滲出、微血管瘤、微血管異常、水腫等情況進行分析,并實施抑制新生血管形成、降低視網膜氧耗、改善眼底血管微循環(huán)等治療措施[10]。本研究結果,A組采用全視網膜光凝治療儀聯合藥物治療,其治療總有效率(96.00%),高于B組的(78.00%),不良反應及臨床癥狀均得到有效控制,血糖指標及代謝功能指標均處于穩(wěn)定范圍之內,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全視網膜光凝的基本原理是通過破壞高耗氧視網膜色素上皮組織,使其瘢痕化來達到改善視網膜缺血的目的,并有效抑制新生血管上皮因子的產生,減弱視網膜外屏障,使氧能夠供應到視網膜及周邊區(qū)域,從而組織病變進展,最大程度上對視功能充提供保護。而且在治療中,單純采用全視網膜光凝治療無法對視神經損傷進行控制,故而需要聯合臨床藥物對患者實施治療,使其病情及癥狀得到控制,以進一步對其健康提供保障。臨床將全視網膜光凝治療儀聯合西藥用于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中,則能夠針對其癥狀及血糖水平進行控制,減少血糖持續(xù)對視網膜造成損傷的同時對視網膜微循環(huán)進行改善,為其營造良好修復環(huán)境,從而最大程度上對其健康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在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采用全視網膜光凝治療儀聯合藥物治療具有顯著效果,可有效控制其血糖并改善其代謝能力,減少癥狀及不良反應對療效造成的影響,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