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qū)華康醫(yī)院 (遼寧 沈陽 110021)
內(nèi)容提要:目的:研究超聲診斷在肝膽疾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95例于2017年5月~2019年3月來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肝膽疾病患者為例,在手術前對其展開超聲檢查,術后取病理組織進行確診。對比并評價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結果。結果:本組95例患者經(jīng)術后病理學檢查均得到確診。經(jīng)超聲檢查,93例確診為肝膽疾病,包括膽囊息肉16例,肝硬化12例,膽囊結石12例,原發(fā)性肝癌11例,血吸蟲肝病9例,膽囊炎9例,肝囊腫9例,肝血管瘤8例,脂肪肝7例,與病理診斷結果的符合率均達到90%以上。結論:在肝膽疾病診斷中,超聲檢查有著較高的診斷準確率,可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參考。
作為臨床比較常見的一類多發(fā)疾病,肝膽疾病包括膽囊息肉、肝硬化、膽囊結石、原發(fā)性肝癌、膽囊炎等,此類疾病的發(fā)病率也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而不斷升高,并呈現(xiàn)出年輕化的趨勢,嚴重影響到了人們的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1]。超聲檢查作為臨床一種常用的影像學技術,憑借操作簡便、無創(chuàng)無痛、準確率高等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在了多種疾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中[2]。基于此,本文以95例來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肝膽疾病患者為例,就其應用超聲診斷的臨床價值展開探討,現(xiàn)報告如下。
研究對象為95例來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肝膽疾病患者,入選時間為2017年5月~2019年3月。其中,男、女患者各有60例、35例;年齡20~76歲,平均(47.3±5.2)歲;病程7d~3年,平均(1.2±0.3)年。所有患者均存在腹部疼痛或右上腹疼痛的癥狀,并在手術前接受超聲檢查;手術結束后病情得到明顯好轉,且經(jīng)病理學檢查,均得到確診。排除存在內(nèi)分泌疾病、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病變、正在接受藥物治療或有手術禁忌證等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曉實驗,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在對患者展開手術治療前,采用型號為飛利浦HD7XE的超聲診斷儀對其進行超聲檢查。檢查之前,叮囑患者保持空腹狀態(tài)12h,并通過詢問及查閱病歷的方式,充分了解患者的常規(guī)檢查結果、查體結果、其他影像檢查結果,以及疾病史等情況。正式檢查時,設置超聲診斷儀的頻率在3.0~3.5MHz,選用凸陣探頭對患者的腹部進行弧形掃描,合理調(diào)節(jié)儀器的清晰度及靈敏度,確保掃描的圖像完整、清晰、均勻。指導患者采取仰臥的體位(也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側臥、半坐等體位),在患者的腹部均勻涂抹上耦合劑,確保探頭充分接觸皮膚,排除兩者之間的空氣,減少反射及折射。接著采取順序連續(xù)平行斷面法、編織法、十字交叉掃查法等進行常規(guī)掃描,以獲取完成的圖像,并增強立體概念,注意不要遺漏病變。術后取病理組織進行確診。
統(tǒng)計本組患者超聲檢查與術后病理學檢查結果,并對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結果進行對比。
數(shù)據(jù)分析工具為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P<0.05為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95例患者經(jīng)術后病理學檢查均得到確診。經(jīng)超聲檢查,93例確診為肝膽疾病,診斷準確率為97.9%(93/95),包括膽囊息肉16例,肝硬化12例,膽囊結石12例,原發(fā)性肝癌11例,血吸蟲肝病9例,膽囊炎9例,肝囊腫9例,肝血管瘤8例,脂肪肝7例,與病理診斷結果的符合率均達到90%以上,表1為具體情況。
經(jīng)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肝膽疾病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且呈現(xiàn)年輕化的發(fā)病趨勢,給患者帶來了不小的痛苦。在此種形勢下,為確保給予肝膽疾病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在改善其癥狀的同時,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就應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展開便捷、有效的診斷[3]。
作為臨床常用的一種診斷方法,超聲診斷是通過應用超聲檢測技術,對受檢者的生理或組織結構的形態(tài)及數(shù)據(jù)等進行測量與了解,從而找出病變,并作出相應的提示。超聲檢查相比于其他的診斷方式,具有無創(chuàng)、無痛、操作簡便、觀察直觀等顯著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在了多種疾病的診斷中。近些年來,醫(yī)學水平不斷提高,超聲檢查技術也日益發(fā)展成熟,在臨床中的應用范圍日益擴大,已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疾病診斷手段,通過將其應用在肝臟疾病的診斷中,可為臨床治療工作提供重要參考[4]。
表1.肝膽疾病患者超聲及病理學診斷結果對比
肝膽疾病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其類型比較復雜,在發(fā)病早期階段,患者缺乏典型的臨床特征,大多是因為腹部疼痛而前往醫(yī)院就診的。如果肝膽疾病患者沒有及時接受有效的診斷,那么就有可能延誤治療時機,對預后效果造成不利影響,嚴重時還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5]。當前,臨床在診斷肝臟疾病時,大多采取彩色多普勒超聲的檢查方法,主要借助多普勒效應,以曲線圖的形式,完整且清晰地將形成的頻移呈現(xiàn)出來,確保對患者病變部位展開更為詳細、清晰地觀察。通過對疑似肝臟疾病患者展開超聲檢查,可有效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進而及時開展疾病的治療及預防工作。
本研究以本院95例接受手術治療的肝膽疾病患者為例,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對其超聲診斷結果及價值展開探究。結果顯示,超聲診斷準確率達到97.9%(93/95),膽囊息肉、肝硬化、膽囊結石等肝膽疾病的診斷符合率均達到90%以上。由此可見,超聲檢查能夠有效提高肝膽疾病的診斷準確率,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參考,從而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此外,超聲檢查不會對患者造成創(chuàng)傷,且操作簡便,費用低廉,容易被患者接受。需要注意的是,為將臨床誤診率及漏診率降至最低,臨床在對患者展開超聲檢查的同時,還可聯(lián)合應用多種檢查手段,如血清酶等化驗和影像學診斷方法,可進一步提高疾病的診斷準確率及可信度。
綜上所述,在肝膽疾病診斷中,超聲檢查有著較高的診斷準確率,可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參考,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及預后效果,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