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平,劉新勝,張 娟
(1.河南省三門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河南 三門峽 472000;2.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2)
本研究以中西藥合用治療糖尿病性骨質(zhì)疏松癥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70例,均為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骨質(zhì)疏松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5例。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45~70歲,平均(56.02±2.17)歲;病程3~13年,平均(7.27±1.06)年;合并高血壓13例,高血脂14例,糖尿病腎病1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16例。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2~70歲,平均(55.86±2.91)歲;病程3~14年,平均(7.35±1.17)年;合并高血壓12例,高血脂15例,糖尿病腎病11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1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IDF-WPR標準確診為糖尿病[1],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糖耐量實驗服糖后2h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②符合《中國人骨質(zhì)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2稿)》[2]和《糖尿病性骨質(zhì)疏松癥的臨床表現(xiàn)及診斷》[3]中骨質(zhì)疏松癥診斷標準,表現(xiàn)為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身高縮短、駝背、脊柱畸形、伸展受限,于胸、腰椎、髖部、尺骨遠端、肱骨近端等部位易發(fā)生骨折,尿鈣大于200mg/24h,且經(jīng)檢查骨量減少;③符合《中醫(yī)臨床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肝腎不足證辨證標準,表現(xiàn)為腰背疼痛、酸軟乏力、口干咽燥,下肢萎弱、耳鳴目眩,舌質(zhì)紅,舌苔少,脈沉細;④參與研究前14天內(nèi)未服用相關骨質(zhì)疏松類藥物;④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長時間服用糖皮質(zhì)激素、降鈣素、肝素等影響骨代謝藥物;②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合并嚴重骨質(zhì)畸形;④對所用藥物敏感,無法完成治療。
兩組均給予基礎治療,包括糖尿病飲食、餐后進行適當運動,增加日照量,飲食以優(yōu)質(zhì)蛋白及含鈣食物為主。同時口服二甲雙胍(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289)0.5g,日3次;格列美脲(江蘇萬邦生化醫(yī)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10575)2mg,日1次;維生素D鈣咀嚼片(美國安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154)600mg,日1次;靜脈注射依降鈣素(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338)10U,每周2次。
觀察組加用補腎壯骨湯。藥用赤小豆5g,懷山藥、牛膝各10g,丹參15g,山茱萸15g,冬蟲夏草15g,熟地黃20g,骨碎補20g。日1劑,水煎取汁200mL,早晚服用。30天為一療程。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6個療程。
中醫(yī)證候積分:觀察患者口干多飲,多食易饑,多尿,消瘦,倦怠乏力,腰膝酸痛,抽筋等癥狀改善情況,采用0~3分評分法,0分為無癥狀,1分為癥狀輕微,2分為癥狀中度,3分為癥狀重度??傇u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血糖水平:抽取清晨空腹肘靜脈血3mL,檢測空腹血糖(FBG)水平,另于餐后2h再次檢測血糖水平(2hPBG)及糖化血紅蛋白(HbAlc)水平。
骨密度: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檢測儀對腰椎2~4(L2-4)、股骨頸及Wards三角區(qū)的骨密度進行測定。
各指標均于治療前及治療6個療程后評定。
用SPSS25.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下降幅度大于等于70%。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好轉,中醫(y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下降30%~70%。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均無好轉,中醫(yī)證候積分較之前下降幅度小于30%。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35 15.64±3.28 5.27±1.43 17.146 0.000觀察組 35 15.71±3.09 10.89±1.87 7.895 0.000 t 0.092 14.124 P 0.927 0.000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s)
組別 例 FBG(mmol/L) 2hPBG(mmol/L) HbAl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 9.22±2.18 7.54±1.83 12.11±3.59 9.23±2.45 8.73±2.18 7.11±1.28觀察組 35 9.19±2.27 6.41±1.05 12.08±3.46 7.62±1.41 8.34±2.09 6.14±1.12 t 0.056 3.169 0.036 3.370 0.764 3.374 P 0.955 0.002 0.972 0.001 0.448 0.001
兩組治療前后骨密度水平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骨密度水平比較 (g/cm2,±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骨密度水平比較 (g/cm2,±s)
股骨頸 Ward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 0.77±0.11 0.86±0.10 0.67±0.09 0.77±0.09 0.53±0.07 0.60±0.05觀察組 35 0.78±0.10 0.97±0.12 0.65±0.08 0.91±0.09 0.55±0.06 0.68±0.06 t 0.398 4.166 0.983 6.507 1.283 6.060 P 0.692 0.000 0.329 0.000 0.204 0.000組別 例 L2-4
目前,臨床對于糖尿病性骨質(zhì)疏松癥發(fā)病機制暫無明確定義,多認為與胰島素分泌不足、長期高血糖、骨鈣素水平下降等因素相關[5-6]。西醫(yī)主要給予對癥治療。
糖尿病性骨質(zhì)疏松癥屬中醫(yī)“消渴”、“骨痹”等范疇。中醫(yī)認為消渴病機關鍵在于腎虛。因腎為先天之本,若腎陰不足,則不能治火,隨著病情發(fā)展導致陽氣受損、腎氣虧虛、陰精失于固攝,而腎主骨,腎髓受損,引發(fā)骨枯、骨失濡養(yǎng)后引發(fā)骨痹[7-8]。治療以補腎益氣、強筋壯骨為原則。補腎壯骨湯方中赤小豆消腫利濕、解毒排膿,懷山藥補脾養(yǎng)胃、補腎澀精、強壯筋骨,牛膝活血化瘀,丹參涼血消腫,山茱萸生津止渴、補肝益腎,冬蟲夏草補益肝腎、止咳化痰,熟地黃填精益髓、補血養(yǎng)陰,骨碎補續(xù)傷止痛、補腎強骨[9-10]。諸藥合用,共奏通絡止痛、活血祛瘀、補腎壯骨之功。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FBG、2hPBG及HbAlc水平均較低,骨密度各指標水平均較高,表明補腎壯骨湯在治療糖尿病性骨質(zhì)疏松癥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臨床癥狀得到較好改善,同時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成骨細胞的活性及數(shù)量,增加類骨質(zhì),影響破骨細胞及骨量的吸收,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質(zhì)。
綜上所述,補腎壯骨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糖尿病性骨質(zhì)疏松癥有助于穩(wěn)定血糖水平,改善臨床癥狀,增加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