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魁
摘 要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是教師教書育人的體現(xiàn)。除了讓學生掌握文化知識外,以計劃的方式“育人”更為重要。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形成理想人格、塑造良好個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真把握德育的本質(zhì),結(jié)合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靈活地進行德育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和方法,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重視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同時,采取多種途徑加強教學中的德育工作,有效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zh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D0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17-0026-01
作為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除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外,還應該重視學生道德的培養(yǎng),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為,促進其成長為德、智、體、美和諧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小學語文課程在學生德育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教科書中的每一課都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那么,如何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獲得德育的作用呢?下面,結(jié)合近年來的教學實踐,筆者將做一些膚淺的見解。
一、正確把握好教材德育的滲透,找準德育切入點
(一)語文學科不僅是人類交流、思考和生活的工具,還是人們了解世界并學習科學和文化知識的工具。同時,它具有強大的人為因素并影響學生的個性。在其他學科中,情感的培養(yǎng)和社會責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思想和道德內(nèi)涵。這是語文學科獨特的教學和教育條件。語文教師應該充分把握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積極探索語文課本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充分探索課本中的德育教材,找到德育的切入點,加強德育的滲透。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說教,也不能人為地撥高,因為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并不等同于政治課程中的思想教育。教師必須避免極端的教學實踐:教師不能只教授中文知識,也不能一味強調(diào)思想教育。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
(二)語文教學中誦讀經(jīng)典作品積淀道德底蘊。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痹谡Z文教學中,通過通過反復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可以逐漸理解字句的含義,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受。通過朗讀和背誦來把握文章的“氣韻”,并在“合而讀之”“歌而詠之”中積累道德內(nèi)涵。閱讀古典詩歌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它可以提高文學素養(yǎng)并增長知識;它還可以培養(yǎng)情感和開啟智慧。當筆者在教文章《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時,要求學生在稍加點撥后閱讀。詩人懷著深深悲痛的感情表達了他對祖國無與倫比的愛、無限的希望和獻身的決心,整首詩融合了深厚的歷史感和濃厚的時代感,充滿激情,令人蕩氣回腸。通過大聲閱讀,在把握作者心境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祖國的感情,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獻身祖圖的精神。
二、從日常生活開始,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讓行動形成習慣,習慣形成品格,品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深刻揭示了良好習慣對一個人生活的巨大影響。小學時期是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注意養(yǎng)成各種習慣是他在社會障礙下未來成功的第一個堅實基礎。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弱,善多變,思維辨別能力差。教師必須從一些最低限度的習慣中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例如寫作習慣、生活習慣和文明的語言習慣。
三、利用語文課外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通過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之一。語文課外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德育活動的設計應貼近學生的思想現(xiàn)實,注重有層次性和針對性。例如低年級學生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獨立性與依賴性錯綜復雜、充滿矛盾的時期,他們的行為富有模仿性。因此,課外活動必須堅持選擇好的榜樣,以培養(yǎng)良好的素質(zhì)、積極進取的精神、社會主義的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教師應根據(jù)這些特點組織課外活動,例如舉行朗誦、演講、辯論、講故事以及建立興趣小組和文學團體。通過這些活動,滲透了德育教育,將語文能力訓練與道德修養(yǎng)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把道德教育納入語文的課外活動中。
四、強化教師自身的德育行為養(yǎng)成
教師的行為習慣是影響小學生道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小學生對老師的尊重。他們覺得自己的老師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一切都是正確的。因此,小學生將在潛意識中學習一些老師的言行。作為教師,必須對自己的言行提出更高的要求,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首先,教師應注意自己的生活品質(zhì),并能從語言和行為上影響學生。其次,教師應討論如何運用自己的行為來感染學生,并盡力發(fā)揮指導作用和榜樣作用。此外,教師還應賦予學生一定的權利,使學生可以就自己的言行提出一些建議。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是滲透德育的有效工具,應引起所有學校的普遍關注。葉圣陶老師說過:“學語文,就是學做人,學好語文,就要學好做人?!毙W語文教學必須與德育相結(jié)合,充分探索課文內(nèi)容,自然地將德育滲透到教學中,把德育全面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樹立正確的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實現(xiàn)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廖慎英.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例談[J].課外語文,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