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青 呂增榮 楊振華
河南林州市腫瘤醫(yī)院 林州 456550
前瞻性納入2017-04-2019-03間我院收治的110例食管癌患者,分別行傳統(tǒng)開胸和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F(xiàn)對兩種術式對患者炎癥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響進行比較。
1.1一般資料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均經(jīng)胃鏡及病理學檢查確診。食管胸上段癌66例,胸中段44例。(2)無手術禁忌證。(3)均順利完成手術。排除標準:(1)有胸腹部手術史。(2)凝血功能異常。(3)存在麻醉和手術禁忌證。(4)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或遠處轉移者。將納入的11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均為2組。對照組:男33例,女22例;年齡56~78歲,平均65.28歲。觀察組:男34例,女21例;年齡62~80歲,平均70.93歲。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觀察組行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氣管插管全麻,取左側臥位。第7、4肋間右腋中線分別作觀察孔和主操作孔,第7肋間右肩甲下角、第8肋間右腋后線分別作輔操作孔。胸腔鏡游離胸段食管和清掃區(qū)域淋巴結。改平臥位,臍緣作1 cm切口,建立人工氣腹,腹腔鏡下在劍突下及左、右中腹分別作主、輔操作孔。游離腹段食管、賁門、胃底和近端大部胃體,清掃區(qū)域淋巴結。打開食管裂孔,與遠端胸段食管匯合??v行擴大劍突下切口4~5 cm,于腹外應用直線閉合器完成管狀胃制作后放回腹腔[1]。經(jīng)左側胸鎖乳突肌內緣切口游離頸段食管與近端胸段食管匯合。拖出管狀胃,應用吻合器械完成管狀胃與頸頸段食管吻合。對照組行傳統(tǒng)三切口食管癌根治術[2]。
1.3觀察指標(1)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掃數(shù)及住院時間。(2)術前及術后24 h的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炎癥因子指標。(3)術前及術后第7天外周血T細胞群(CD4+、CD8+)、NK細胞含量等免疫功能指標。
2.1手術時間等指標觀察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淋巴結清掃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手術時間等指標比較
2.2炎癥因子術后2組hs-CRP、IL-6、TNF-α水平均較術前升高,但觀察組各炎性因子水平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免疫功能術后2組CD4+、CD4+/CD8+及NK細胞含量較術前降低,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2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術前相比,aP<0.05
表3 2組免疫功能比較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aP<0.05
手術是治療食管癌最常用的方法,機器人輔助食管癌根治術具有三維視覺、操作靈活、精細化手術等優(yōu)勢[3],但由于需昂貴的醫(yī)療設備和高額的醫(yī)療費用,尚不能在臨床普及開展,故傳統(tǒng)開胸和胸腹腔鏡輔助食管癌根治術仍是目前治療食管癌最重要的方法。
傳統(tǒng)開胸術技術成熟,術野開闊。但其經(jīng)胸壁大切口施術,需切斷胸壁肌肉,撐開肋骨;而且對心肺功能干擾重。故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量多,術后患者疼痛劇烈。可激活炎性細胞、誘導炎性因子釋放,導致并發(fā)癥較多[4]。
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不斷發(fā)展,胸腹腔鏡技術逐漸應用于食管癌的根治手術中,并取得良好效果。與傳統(tǒng)開胸術比較,由于其切口小、又未損傷胸壁肌肉,故大大縮短了開胸和關胸的時間和減輕了術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微創(chuàng)器械,在胸腹腔鏡清晰和放大的視野中施術,可充分暴露食管周圍的組織結構,更利于術者進行精準操作,故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對心肺功能干擾輕,有利于降低并發(fā)癥的風險和促進患者康復[5-6]。
手術創(chuàng)傷可引發(fā)機體應激反應而影響細胞的免疫功能。hs-CRP屬于機體急性反應時相蛋白,是反映機體炎性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IL-6、TNF-α屬于重要的炎癥因子,其水平升高,代表機體損傷及感染情況[7]。細胞免疫在機體腫瘤中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以T淋巴系統(tǒng)為主,可起到免疫監(jiān)控的作用。其中,CD4+屬于重要的免疫T細胞,可有效反映細胞免疫功能;CD8+屬于一致性T細胞,具有負調節(jié)效應。CD4+/CD8+與免疫功能密切相關,若免疫功能下降,則代表機體對腫瘤的免疫應答能力下降。NK細胞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具有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8]。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2組hs-CRP、IL-6、TNF-α水平均較術前升高,CD4+、CD4+/CD8+及NK細胞含量均較術前降低;但觀察組各炎性因子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免疫功能各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兩種手術均可對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造成影響,但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對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響更小[9]。此外,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表明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促進患者恢復。與高云飛等[10]的報告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術后炎癥反應輕微,可有效降低免疫系統(tǒng)抑制作用,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值得進一步研究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