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莉麗 袁峰 董鐵立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麻醉科 鄭州 450014
腹腔鏡手術因具有微創(chuàng)、視野開闊清晰、術中出血少、術后疼痛輕和恢復快等優(yōu)勢,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肝膽、胃腸道等腹部疾病的手術,技術也趨于成熟并成為主流[1]。但腹腔鏡腹部手術一般需在全麻下實施,加之受手術創(chuàng)傷、人工氣腹,以及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衰退等因素影響,常引發(fā)較為劇烈的應激反應和血流動力學波動,而不利于術后康復[2]。選取2019-08—2020-02間在我院接受全麻下腹腔鏡腹部手術的108例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討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劑用于腹腔鏡腹部手術麻醉對老年患者血流動力學及應激反應的影響。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108例患者ASAⅠ~Ⅱ級,均接受全麻下腹腔鏡腹部手術。排除對本研究麻醉藥過敏者,以及合并嚴重代謝異常、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濫用史、精神障礙、認知異常和嚴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依據不同麻醉用藥方案分為2組,各54例。觀察組:男32例,女例22;年齡(68.52±6.73)歲。體質量(56.23±2.26)kg。對照組:男33例,女例21;年齡(67.68±6.56)歲。體質量(57.23±2.24)kg。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入室前禁食8 h,禁水6 h。入室后開放輸液通路,靜滴乳酸鈉林格液500 mL。面罩吸純氧5 min,監(jiān)測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心電圖、血氧飽和度(SPO2)等。麻醉誘導:靜注咪唑安定0.05 mg/kg、丙泊酚2 mg/kg、維庫溴胺0.06 mg/kg、芬太尼1.5 μg/kg。氣管插管,機械通氣。丙泊酚3 mg/( kg·h)、芬太尼0.1 μg/( kg·h)泵注麻醉維持。觀察組在麻醉誘導以及麻醉維持時,分別將丙泊酚改為丙泊酚(200 mg)與依托咪酯(50 mg)的混合液2 mL靜脈推注,及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0.35 mL/( kg·h)泵注。根據患者術中的SBP、DBP、HR酌情對用量進行調整。
1.3觀察指標(1) 麻醉誘導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5 min(T2)術畢即刻(T3)的平均動脈壓(MAP)和HR。(2)分別于術前和手術結束時抽取患者靜脈血,檢測血清醛固酮(ALD)、皮質醇(Cor)、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3)不良反應。
2.1血流動力學指標2組T0、T3時MAP、HR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T1、T2時MAP、HR較對照組低,波動幅度較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血流動力學比較
2.2應激反應指標術前2組ALD、Cor、ACTH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ALD、Cor以及ACTH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手術前后2組患者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2.3不良反應2組不良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不良反應比較[n(%)]
腹腔鏡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疼痛輕、患者術后恢復快等諸多優(yōu)勢,目前已廣泛用于多種疾病的手術治療。但腹腔鏡腹部手術多需全麻在人工氣腹狀態(tài)下實施,尤其對于并存疾病較多的老年患者,應激反應較強,往往影響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和患者術后的恢復,故對麻醉用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4]。
丙泊酚是臨床常用的一種短效烷基酚麻醉劑,屬于非巴比妥類靜脈全麻藥,具有藥效快、穩(wěn)定性強等優(yōu)點,常用于麻醉誘導與維持。但鎮(zhèn)痛作用較差,劑量過大時易抑制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尤其易引起老年患者呼吸抑制和短暫的血壓下降[5]。依托咪酯亦屬于非巴比妥類靜脈全麻藥,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無抑制作用,對心率和血壓影響輕微[6]。有研究認為,丙泊酚聯合依托咪酯用于麻醉誘導和維持可降低丙泊酚的劑量,故對血流動力學影響更小,患者血流動力學變化幅度較小[7]。我們的研究結果與之相符。
ALD、Cor、ACTH均是應激反應相關的激素,ACTH可促進ALD、Cor分泌,故其含量與患者的應激反應程度呈正相關。依托咪酯可抑制患者腎上腺皮質功能,降低機體ACTH濃度,從而減少了Cor的分泌。我們的研究結果亦顯示,術后觀察組患者的ALD、Cor以及ACTH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此外,我們的研究結果還顯示2組麻醉結束到睜眼時間、麻醉不良反應均無顯著差異。充分說明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劑用于老年腹腔鏡腹部手術,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穩(wěn)定、應激反應較小,且未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是安全、可行的全麻用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