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文,王 丹,苑方方,張 雪
(河南省項城市中醫(yī)院腫瘤科,河南 項城 466200)
呃逆屬于膈肌痙攣疾病,由中樞、膈或者膈肌、迷走神經等受刺激所致,呃逆發(fā)作大于等于48h被稱為頑固性呃逆[1]。呃逆屬中醫(yī)“噦”范疇,為胃氣上逆動膈所致,基本治則為和胃降逆、寬胸理氣[2]。本研究用針灸及旋覆代赭湯治療頑固性呃逆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診治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25~70歲,平均(4 7.5 1±1 1.2 4)歲;病程2天~3年,平均(1.51±0.74)年;胃炎5例,胃潰瘍4例,十二指腸潰瘍6例,腦血管疾病7例,心血管疾病5例,外科手術6例,肝病7例。研究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5~71歲,平均(48.05±11.47)歲;病程5天~3年,平均(1.52±0.73)年;胃炎6例,胃潰瘍5例,十二指腸潰瘍5例,腦血管疾病6例,心血管疾病7例,外科手術5例,肝病6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誘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
納入標準:符合《現代中醫(yī)臨床診斷學》頑固性呃逆診斷標準[3]。呃逆時間大于等于48h,常規(guī)治療后仍持續(xù)呃逆,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對所用藥物過敏,伴有嚴重認知功能、精神障礙異常,伴有暈針,合并嚴重臟器功能衰竭。
兩組忌食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避免過飽過饑。
對照組用山莨菪堿[上海錦帝九州藥業(yè)(安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3061] 10mg肌注。維生素B6(福安藥業(yè)集團寧波天衡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917)于雙側足三里穴分別注射25mg,1日1次,必要可肌注地西泮注射液[上海錦帝九州藥業(yè)(安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1283] 20mg。治療7天。
研究組用針灸及旋覆代赭湯聯合治療。①針灸:取雙側內關、膈腧、中脘、關元、三陰交、足三里,其中內關、中脘、關元、三陰交、足三里采用仰臥位,膈腧采用俯位,均皮膚消毒,用25號1.5寸毫針進針,進針得氣后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min,用艾柱隔姜方式灸關元、中脘、膈腧20min,1日1次,連續(xù)治療6天,停止治療1天,7天為一療程。②旋覆代赭湯:旋覆花20g,豆蔻10g,茯苓12g,赭石20g,陳皮12g,代代花12g,半夏12g,生牡蠣20g,白術12g,枳殼20g,生龍骨20g,厚樸15g,瓦楞子15g,砂仁10g,木香10g,甘草6g。1日1劑,水煎,1日3次服,7天為一療程,治療1個療程。
呃逆發(fā)作次數、呃逆發(fā)作持續(xù)時間。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暈針、嗜睡。
呃逆癥狀消失,2周后無復發(fā)為痊愈。呃逆發(fā)作次數、持續(xù)時間減少,或痊愈后2周偶有發(fā)作為有效。未達到“有效”標準為無效。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s)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s)
組別 例 呃逆發(fā)作次數(次) 呃逆發(fā)作持續(xù)時間(min)研究組 40 12.31±2.39 1.15±0.59對照組 40 26.42±9.35 8.67±1.68 t 9.247 26.711 P<0.001 <0.001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呃逆由輔助呼吸肌群受神經刺激后所產生陣發(fā)性痙攣,多發(fā)于腦血管意外、腹部手術后,尤其是頑固性呃逆晝夜發(fā)作頻繁,且持續(xù)時間長[4]。山莨菪堿可通過阻滯乙酰膽堿M受體,抑制平滑肌收縮,松弛平滑肌,從而緩解膈肌痙攣,達到緩解呃逆目的,但不良反應較多[5]。
呃逆多因過食生冷,突吸冷空氣,寒氣聚存中焦,胃陽損傷,濁氣不降,則氣逆動膈;或情志不遂,而氣郁化火,肝火犯胃,胃失和降;或體質虛弱,心血虧虛,津液不足,胃失潤養(yǎng),則胃氣不降,而膈動氣逆致呃逆。呃逆病位在膈,因胃氣上逆,膈動而致,故治療基本原則為降逆和胃、利氣胸。內關屬于八脈交會穴,可通心包經、陰維脈脈氣,主治胸、心、胃疾病,針刺內關可利氣寬胸。足三里、三陰交胃、脾經要穴,針刺可調補胃脾氣血運行。關元、中脘屬任脈,可調暢氣機、降逆和胃。膈腧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為多血多氣之經,刺之可和胃降逆、理氣疏肝。隔姜灸生姜有和胃降逆之效,針刺聯合隔姜艾灸可理氣寬胸、降逆和胃[6]。旋覆代赭湯出自《傷寒論》,方中旋覆花止嘔、消痰、降氣,豆蔻溫中止嘔、行氣化濕,茯苓利水消腫、健脾寧心、滲濕,赭石降逆止血、平肝潛陽,陳皮燥濕化痰、健脾理氣,代代花消食、行氣寬中,半夏降逆止嘔、燥濕化痰,生牡蠣平肝潛陽,白術補脾益胃、燥濕和中,枳殼行滯消脹、理氣寬中,厚樸下氣除滿、燥濕消痰,瓦楞子化痰消積,砂仁化濕行氣,木香調中導滯、行氣止痛,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和胃、降逆化痰之效。藥理研究證實,旋覆代赭湯可松弛胃腸道內平滑肌,抑制分泌胃酸,可起到抗炎、止嘔、祛痰、鎮(zhèn)咳效果[7]。
針灸結合旋覆代赭湯治療頑固性呃逆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