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萌
1995年,荷蘭鹿特丹電影節(jié)舉辦了“蕭芳芳作品回顧展”,主辦方制作了蕭芳芳的卡通短片用于宣傳。短片中,蕭芳芳的頭接上了卡通的身體,一直往前跑。帶著《愛情萬歲》參展的導演蔡明亮回憶,“一看就想笑,可是看著看著,又覺得很感動。他們在辦你的回顧展,而你一直往前跑,一直往前跑,一直往前跑?!?/p>
童年,蕭芳芳接受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因拍戲輟學,母親請了傅雷、陳定山、粉菊花等22位師友為她授課。
6歲那年,蕭芳芳為負擔家計,參演《小星淚》進入影視行業(yè),后來以一系列孤女形象深入人心,由她演唱的《世上只有媽媽好》傳唱至今。進入青春期后,家庭教育開花結(jié)果,她因會跳舞、識武功、懂騎馬,成為一名全能演員,主演多部“師妹下山”的粵語武俠片。少女時代,時裝片成為主流,她因高挑身材與姣好面容成為此類影片的代表人物。她與演員陳寶珠的影迷大戰(zhàn)更甚于今日的“飯圈”。
她在上世紀60年代香港粵語片黃金時代大放異彩,后來因兩次出國錯過了下一輪黃金時代。第一次回國,她成為當時影視行業(yè)第一個擁有學士學位的藝人。她自編自導自演了《跳灰》,以寫實手法拍攝緝毒題材的警匪電影,被譽為香港新浪潮的前奏。她與同事共同塑造了可圈可點的喜劇人物林亞珍,描寫一位留學博士重新融入香港社會的故事,大獲成功。第二次回國,她以苗翠花一角為內(nèi)地觀眾熟知。最風光的是她憑借《女人,四十》摘得香港電影金像獎、臺灣電影金馬獎、柏林影展等多個最佳女主角獎?!堵槿革w龍》后,她不再拍戲。
2010年,CNN亞洲史上最偉大演員評選,蕭芳芳是唯一入選的香港女演員。焦雄屏說她是“與香港電影史同步的電影演員”。
2011年2月28日,香港文化中心坐滿了觀眾,他們一邊觀看修復版《彩色青春》(陳寶珠、蕭芳芳主演),一邊高喊“寶珠姐”“芳芳姐”。這喊聲穿越45年的時空,是一代人對青春的緬懷。
1958年,導演卜萬蒼根據(jù)同名法國小說改編拍攝了《苦兒流浪記》。大戶人家的長女小梅因家庭卷入財產(chǎn)之爭被遺棄,由農(nóng)戶撿回賣給老藝人,從此開始四處流浪的賣藝生活。老藝人死于饑寒交迫,小梅被老花匠救活。不久,老花匠意外破產(chǎn),小梅又開始流浪。后來她遇到一位善良的婦人,最終發(fā)現(xiàn)那是她的親生母親。
影片大獲成功,參演的老牌影后胡蝶和一眾明星都很出色,但最大的風頭被飾演小梅的蕭芳芳搶去,那年她9歲。
童星蕭芳芳出演的角色大多比小梅更苦。當時的作品常以內(nèi)地生活和逃難為背景,她的角色個個家庭破落、歷盡艱辛。她在《紅顏劫》中飾演女孩俞蓉蓉。俞蓉蓉生病,母親出去找吃的被車撞倒。俞蓉蓉在家等死,母親在醫(yī)院垂死?!斑B我媽媽都說怎么苦成這樣?!?/p>
這一時代背景與蕭芳芳的個人經(jīng)歷暗合。兩歲那年,蕭芳芳隨父母從上海來到香港,父親蕭乃震是留學德國、研究化工的學者,曾任中國實業(yè)銀行常務(wù)董事,到香港后,生意失敗,最后因胃癌離世。家道中落,孤兒寡母陷入愁苦。母親成豐慧畢業(yè)于上海美專,后來靠幫香港電影明星夏夢等人設(shè)計服裝上的釘珠花過日子。蕭芳芳常常看著母親釘?shù)教炝?,拿衣服換錢回來,那一天的伙食費才有著落。
1953年,朋友見她們母女過得辛苦,建議蕭芳芳去拍幾天戲。她與另一個小孩嚴昌(后改名秦沛)參與了黑白片《小星淚》的拍攝。她演小反派,工作人員把墨汁涂在她鼻子下當流血,“那股難聞的墨味我現(xiàn)在還記得?!庇幸粓鰬蛩幸淮蠖闻_詞,凝神靜氣說完后所有人都拍手,“原來觀眾的掌聲是這么悅耳,聽一次就會上癮。”
11歲之前,她出演了11部電影。大部分觀眾記得的,是親人的死亡、貧困環(huán)境對善意的踐踏與蕭芳芳臉上的淚痕——拍《苦兒流浪記》時,為了逼真,她都是真挨打,眼淚亦是真實的苦痛。
蕭芳芳記得,當年拍國語片的大多是內(nèi)地來港的外省人,生活艱苦,缺乏安全感,對小孩沒有耐心、沒有愛心。拍《苦兒流浪記》時,每天去片場途中都要不停地祈禱,今天不要被罵,不要受其他大人的氣?!拔夷赣H在,大家就對我好得很,母親不在,他們就另一副面孔。我才10歲,已經(jīng)看到人間的虛偽和勢利?!?/p>
成長階段,母親是蕭芳芳最大的保護傘。16歲時,她第一次跟母親去談合約,四位男士為了壓她的報酬,說盡刻薄難聽的話。聽到一半蕭芳芳去廁所大哭,而母親毫無懼色不肯退讓。導演宋存濤回憶,。當時大家私下都稱蕭芳芳母親“蕭太后”。電影人吳思遠多年后提到蕭芳芳,第一反應(yīng)是“蕭太后實在厲害”。
1960年,參演武俠片《青城十九俠》之后,蕭芳芳在一系列師妹下山的電影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與當紅演員于素秋披著披風、背著寶劍,行俠仗義,成為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此時,粵語片的工業(yè)制作、發(fā)行和上映面臨急劇變遷,獨立公司涌現(xiàn),新馬發(fā)行公司登陸香港,粵語片院線增至四條,電影工業(yè)大步邁進,明星制度也因此更新——戰(zhàn)后出生的一代成長為青少年,香港社會逐漸工業(yè)化,很多貧窮女孩進工廠掙錢,看粵語片是他們的最大消遣。港片不能再靠老牌影星,必須換上全新的青春偶像。
蕭芳芳因轉(zhuǎn)型成功、形象出眾迅速成為上世紀60年代年輕人的偶像。這位上海來的姑娘常由英文老師帶著在街上騎摩托,清新又洋派。在上世紀60年代出演的上百部電影中,蕭芳芳的形象包括但不限于喜劇或文藝片中的清純玉女、武俠片中的復仇女俠、歌舞片中跳著AGOGO的新潮女孩,全都洋溢著青春偶像的魅力。
1960年至1968年,香港平均一年誕生百余部粵語片和近百部國語片,1962年總產(chǎn)量多達303部。當紅演員一天趕兩三組戲,一連幾宿不回家是常態(tài)。陳寶珠、蕭芳芳、謝賢等人是新馬片商你爭我搶的名字,電影公司只要爭取到其中一人的片約,便可立刻收取訂金開拍。這9年,蕭芳芳共出演209部電影?!按蠹叶寂沃@樣的日子,老天爺賞飯吃,偷著樂唄?!?/p>
與蕭芳芳齊名的陳寶珠同樣嘗試了各種影片類型。陳寶珠父母都是粵劇名伶。她從小登上粵劇舞臺,更本土、更親和,在香港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彩色青春》后,陳寶珠身價更進一步,1967年的《影星周報》甚至有《寶珠身價五百萬》的假新聞。蕭芳芳回憶,當時謝賢片酬最高,港幣一萬多至兩萬,其時一套房子的售價也不過萬元。
陳寶珠演古裝粵劇片必女扮男裝反串小生,在悲劇《七彩胡不歸》和喜劇《玉郎三戰(zhàn)女將軍》中,蕭芳芳飾演她的情人。陳寶珠的男裝扮相吸引了大量影迷,蕭芳芳則成為她們“共同的敵人”。
蕭芳芳回憶,在公共場合,常有陳寶珠的影迷讓她簽完名就往臉上扔。影迷成群結(jié)隊在片場圍過來請她簽名,其實是為了掐她?!斑@些影迷都處于青少年的騷動期,滿腔憤懣要找目標發(fā)泄。那時候社會比較壓抑,寶珠女扮男裝,他們就可以集體投射情緒了。我扮寶珠的女朋友,這下慘了,成了他們嫉恨的對象,拿我當作目標發(fā)泄。我那時候不明白,從15歲到21歲老是受氣,沒停過。”
2009年4月19日,蕭芳芳獲得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演藝圈新舊交替,圈中人流行結(jié)拜的風氣,有“十兄弟”“九大姐”“八牡丹”,馮素波、沈芝華、陳寶珠、蕭芳芳、薛家燕、王愛明及馮寶寶亦于1964年在尖沙咀金冠酒樓辦了結(jié)拜儀式,組成“七公主”。
1968年蕭芳芳轉(zhuǎn)拍粵語新文藝片,先后參演了導演楚原的《冬戀》《紫色風雨夜》和導演龍剛的《窗》。蕭芳芳演盲女,父親被歹徒搶劫誤殺,歹徒良心發(fā)現(xiàn),冒充表哥照顧盲女,最后盲女復明,發(fā)現(xiàn)表哥冒名頂替,是殺父仇人。這是蕭芳芳在多次采訪中都會提到的電影,她說這時才知道怎么演戲,還開玩笑說:“演了盲女以后我眼睛就老是不舒服。”
該片男主角謝賢成了蕭芳芳的男友。謝賢多次對媒體回憶,蕭芳芳會跟他講:“你讀讀書好嗎?”“我覺得讀書你讀吧,我還是享受我的人生?!笔挿挤加浀茫淮卧谥x賢車上,她提到要去留學,謝賢不贊成。蕭芳芳立即請他停車,說:“咱倆分手吧?!毕萝囎呷恕?/p>
讀書是蕭芳芳多年的愿望,她常因未受過正規(guī)教育而自卑。與母親多次商討,兩人終于達成一致:母親推掉8部片約放她走,她自己負擔美國那邊的學費。
為籌措學費,蕭芳芳在美國花了3個月時間隨片登臺,走遍了美國的唐人街。最后一站拉斯維加斯,結(jié)束后終于垮了,睡了30個小時,同去的干姐姐還以為她暴斃了。她在紐約大學讀預科,每天查字典到三四點?!暗搅嗣绹也砰_始找尋自己。那時青少年時期已過,我比別人找尋自己晚了好幾年,不過環(huán)境不認識我,我很高興。外面世界那么大,自己那么不重要。在香港我自我膨脹得要命,在美國才總算可以過正常的生活?!?/p>
最終,她被美國西東大學傳播理論系錄取。接到通知的那天,她高興得把衣柜里所有衣服扯出來往空中扔。母親在電話里說:“我沒想到你能考進大學,我本來想你出去碰碰釘子死了心回來。恭喜你終于踏進了你的夢想。不過,以后少做這么奢侈的夢。”
1975年,從英國留學歸來的導演梁普智找到蕭芳芳,邀請她一起當導演。當時她正與第一任丈夫秦祥林辦離婚,急需一份忙碌的工作擺脫眼前的不愉快,便一口答應(yīng)。
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1975年警隊編制擴大,大毒梟吳錫家也在這一年落網(wǎng)。一位香港警務(wù)人員想改行干電影,樂意提供黑社會販毒資料。他們找的攝影師是手提攝影高手,擅長隨時隨地捕捉真實影像。他們的參與加強了影片的寫實風格。1976年,這部名為《跳灰》的影片上映,為香港電影帶來了全新的風格。黃建業(yè)認為,《跳灰》堪稱香港新浪潮電影的前導之作。
1977年,TVB喜劇節(jié)目《點知瞄簡單》邀請蕭芳芳主持。她與導演陳家蓀商量,創(chuàng)作了一個全新的喜劇人物林亞珍——位留學美國、取得博士學位的女性。林亞珍中性打扮,為人真誠坦率,因為長得不美、說話太真,在重新適應(yīng)香港社會的過程中困難重重。劇本最初設(shè)定的林亞珍形象是扎兩條小辮子,戴眼鏡,齙牙,一臉雀斑。蕭芳芳覺得這個造型不可愛。她上街找了一頂蘑菇頭般的假發(fā)、一副1000度圓框厚眼鏡、一個大手袋、一把雨傘,穿好衣服,嚼著口香糖進了攝影棚。工作人員都沒認出她,陳還在控制室大喊:“去把芳芳叫來!”
原本林亞珍只在13集電視特輯中出現(xiàn)一次,看到觀眾反應(yīng)不錯,蕭芳芳和陳家蓀便在每一集都加入林亞珍的劇情。“當時香港有新一代人的崛起,他們在國外念書,畢業(yè)以后大量回流,和林亞珍的狀況類似。又可能由于林亞珍的言行舉止不受社會陳規(guī)的約束,那股勁兒很合年輕人胃口,才會那么受歡迎?!?/p>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總監(jiān)卓伯棠回憶:“林亞珍”三個字家喻戶曉,深入民間。蕭芳芳當時已經(jīng)是香港喜劇首屈一指的女明星,形成“男有許冠文,女有蕭芳芳”的局面。
上世紀80年代初,蕭芳芳減產(chǎn),除改編成電影的《林亞珍》系列,全身心投入的只有電視劇《秋水長天》和電影《撞到正》。
1980年,蕭芳芳與無線高層張正甫結(jié)婚,恩愛至今。1985年,張正甫赴澳大利亞任職,蕭芳芳放下手頭工作同去。而此時的香港電影,正迎來新的黃金時代。
1995年,許鞍華執(zhí)導、蕭芳芳主演的《女人,四十》獲柏林電影節(jié)銀熊獎最佳女演員獎,蕭芳芳成為張曼玉之后第二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女演員,但她并不滿意自己在影片中的表現(xiàn)。金馬獎領(lǐng)獎時她說:“感謝許鞍華導演,把我演得不好的片段都剪掉了?!?/p>
影片中,蕭芳芳飾演四十多歲的女人孫娥。在家里,她是太太、是母親、是媳婦。老公懦弱,兒子不懂事,還有患有老年癡呆癥的公公需要她照顧。她在貿(mào)易公司任業(yè)務(wù)部主任,老板聘請了懂電腦的年輕女人,對她構(gòu)成威脅。重重壓力下,她唯有大事小事一肩挑,無法應(yīng)付也得應(yīng)付。
影片始于一雙大眼全神貫注的特寫鏡頭。蕭芳芳神情凝重。鏡頭拉遠才發(fā)現(xiàn)她是在市場里買魚。她在那兒站了很久,等那條魚死去,因為死魚價格只有活魚的三分之一。趁著有人喊魚販接電話,她閃電般出手猛擊魚頭,魚死了。蕭芳芳回憶,當時和魚販飾演者文雋對戲,臨時想到把魚拍死更能凸顯孫娥的性格。
1988年從澳大利亞回國后,演戲變成蕭芳芳的重要工作?!拔以诓粩嘤酶鞣N方法試驗多年來積累的一鱗半爪的所謂演技理論。”她出演的角色以喜劇為主,一年只接一到兩部戲,與同期連拍9組的鄭裕玲、一年拍13部戲的梁家輝相比只能說處于半退休狀態(tài)?!耙荒晁姆种粫r間過影藝生活足夠了,要不然會忘記影視圈以外的世界有多大,忘記自己的渺小?!?/p>
由于嚴重的耳疾,她無法長時間工作,簽合約時一定會注明,每天拍戲不得超過7小時。拍《女人,四十》時,雙耳完全失聰,因神經(jīng)細胞壞死產(chǎn)生嚴重耳鳴。她飽受折磨,不敢去人多的地方,偶爾上街算是難得的奢侈。她學會了讀唇語。李連杰回憶,拍《方世玉》時,蕭芳芳會要求他對著自己說話,不要側(cè)頭,因為她看不到。
“24小時,我耳朵里有三種聲音,嘩嘩嘩的瀑布聲,混著打樁的聲音,加上蟬鳴——上百只公蟬叫春。有時候耳鳴山呼海嘯,真的想跳出窗外一了百了,可是住得太低摔不死,癱了更麻煩。”(笑)這種痛苦她極少向人提起。張曼玉回憶,一同拍關(guān)錦鵬短片《兩個女人,一個靚,一個唔靚》時,蕭芳芳很樂觀。讓身邊的人都不覺得失聰是一樁悲劇。張曼玉說她羨慕蕭芳芳,“她有自己的事業(yè)而且把兩個女兒管得很好?!?/p>
1996年,蕭芳芳憑借電影《虎度門》再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和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同年拍完《麻雀飛龍》后,她徹底告別電影行業(yè)。次年,她獲得美國瑞吉斯大學碩士學位,并于同年成立護苗基金,保護及避免兒童受性侵傷害,此后她在公眾場合露面,多與護苗基金有關(guān)。
2009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將終身成就獎頒給蕭芳芳,頒獎詞是這么寫的——“超過50年的演藝生涯里,每一個階段都能成就經(jīng)典,每一個演出都可以感動觀眾……芳芳姐努力不懈的專業(yè)性精神,關(guān)愛社會的高尚情操,絕對是我們的榜樣,值得我們一再表揚?!?/p>
(睿睿薦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