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彬, 葉麗華, 鐘遠東, 吳俊, 李志文
(連州市人民醫(yī)院 普通外科, 廣東 清遠513400)
膽石癥是我國常見的外科疾病之一, 其中膽總管結石的發(fā)病率占20% ~30%, 而在膽總管結石患者中有3% ~16%者合并膽囊結石[1-2]。 目前, 臨床上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手術方案主要有兩種, 即腹腔鏡手術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3]。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 傳統(tǒng)膽囊切除膽道探查的弊端也越來越突出[4]。 本研究比較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與傳統(tǒng)膽囊切除膽道探查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 年5 月6 日至2019 年7 月6 日我院收治的100 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 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與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后納入研究。 所有患者均未進行過消化系統(tǒng)外科手術, 本研究前未進行微創(chuàng)治療, 均確診為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且肝膽系統(tǒng)無惡性腫瘤。 按手術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 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的患者納入觀察組 (n = 56), 采用傳統(tǒng)膽囊切除膽道探查的患者納入對照組 (n = 44)。 觀察組: 男性29 例, 女性27 例; 年齡23 ~68 歲, 平均 (43.45 ± 7.32) 歲; 平均結石直徑 (1.13 ± 0.28)cm, 平均結石數(shù)量 (1.99 ± 0.48) 枚。 對照組男性23 例, 女性21 例; 年齡21 ~70 歲, 平均 (44.72 ± 6.96) 歲; 平均結石直徑 (1.16 ± 0.21) cm, 平均結石數(shù)量 (2.03 ± 0.54) 枚。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1.2 治療方法①觀察組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治療,具體操作為: 常規(guī)消毒后, 采用四孔法作切口, 建立氣腹, 設置腹內(nèi)壓, 用腹腔鏡在劍突下、 右上腹鎖骨中線、 右側腋前線置入Trocar 和相關器械探查患者體內(nèi)情況; 隨后夾閉膽囊管,固定膽總管; 將膽囊頸部向外牽扯, 游離下端膽總管, 切開前壁; 將膽汁吸凈, 后用膽道鏡探查結石、 膽道、 十二指腸乳頭、 膽管的情況; 取出結石, T 管引流; 取出結石、 膽囊, 拔除Trocar 及取出相關器械后, 縫合。 ②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膽囊切除膽道探查治療, 即采用開腹手術方法進行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手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的手術指標、 術后恢復指標、 術后并發(fā)癥、 手術成功率、 結石復發(fā)率及結石殘留率。 其中, 手術指標包括手術耗時、 術中出血量, 術后恢復指標包括術后住院時間、 首次排氣時間及首次進食時間。
1.4 統(tǒng)計處理運用SPSS 17.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手術指標及術后恢復指標比較觀察組的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 術后住院時間、 首次排氣時間、 首次進食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手術、 術后恢復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的手術、 術后恢復指標比較 (±s)
首次進食時間 (d)觀察組 56 71.21±8.57 18.75±3.96 10.43±4.68 1.24±0.48 2.15±0.58對照組 44 111.65±23.95 80.32±12.35 17.63±6.15 3.43±0.64 3.58±0.76 t 11.729 35.121 6.650 19.555 10.67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 n 手術耗時(min)術中出血量 (mL)術后住院時間 (d)首次排氣時間 (d)
2.2 兩組的術后并發(fā)癥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n, n (%)]
2.3 兩組的療效指標比較觀察組的手術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結石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 兩組患者的結石清除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3。
表3 兩組的療效指標比較 [n (%)]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目前的手術治療方式包括傳統(tǒng)開腹手術、 腹腔鏡手術、 內(nèi)鏡治療手術、 多鏡聯(lián)合治療手術; 多種治療方案通常會讓入院患者難以抉擇, 需要醫(yī)生幫其完成治療方案的選擇[5-6]。 這需要醫(yī)生能考慮到患者的感受、 費效比等, 以幫助患者選取合適的方案。
本研究比較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與傳統(tǒng)膽囊切除膽道探查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效果, 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手術耗時、 術中出血量、 術后住院時間、 首次排氣時間、 首次進食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這是因為, 與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相比, 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手術的創(chuàng)傷明顯更小, 可以有效減少止痛劑的使用, 術后恢復明顯更快, 更加符合快速康復外科理念[7-8], 并且腹腔鏡手術的切口小, 恢復后幾乎可以達到無痕的效果, 也能更好地消除患者的自卑情緒, 減輕心理負擔。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表明腹腔鏡手術能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對身體造成的副作用更小, 更加安全可靠。 另外, 本研究觀察組的手術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結石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原因在于腹腔鏡手術過程中夾閉膽囊管, 避免了術后結石殘留, 能更有效地清除結石, 降低復發(fā)率, 具有更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 與傳統(tǒng)膽囊切除膽道探查相比, 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療效更好, 安全性更高, 復發(fā)率更低, 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