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瓊
摘要:當前信息技術課堂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將從重視課前預習、開展實踐活動課、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等三個方面探討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培養(yǎng)公民信息素養(yǎng)也是教育重要的任務之一。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是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目標。雖然信息技術新課改在初中校園已經開展了很多年,但是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仍然存在教學效率低下,學習興趣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發(fā)展。構建高效課堂,提升教學效率已經迫在眉睫。
一、重視課前預習,做到未學先知
課前預習是構建高效課堂最關鍵的一環(huán)。通過課前預習學生能夠提前了解教學內容,課堂學習中更有針對性。有的教師認為預習就是學生自學,但有效的預習是離不開教師指導的。首先,教師要制作預習任務單。預習任務單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預習方法、預習順序還包含了習題、練習素材,學生在預習清單的指導下完成預習,然后再通過習題檢測預習效果。教師通過習題反饋,了解預習情況,動態(tài)調整課堂教學計劃。其次,教師要錄制教學短視頻。信息技術是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很難通過文字材料完成自學。教師要針對教學重難點錄制演示視頻。演示視頻要直觀明了,保證學生一看就懂。學生觀看教學短視頻就能完成相應的練習。最后,教師要關注班級群,定時在線答疑。教師在線答疑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解惑,還能進行情感交流。當學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除了點撥之外還要鼓勵學生勇敢面對困難。
七年級第三單元《字處理軟件應用》主要介紹了word軟件的操作。本單元通過一個個電腦制作活動完成學習。在進行活動一《制作電子板報》前,老師讓學生先預習,掌握制作電子板報所需要的基本技能。雖然初中學生在小學已經學習了word操作,但是還會又很多學生忘記。于是老師錄制了文本框的使用、自選圖形的組合、分欄與首字下沉等教學短視頻。短視頻喚起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為制作電子板報打下基礎。預習之后,教師又讓學生做了一個圖文混排的練習。練習中包含了本節(jié)課所有的知識點。
課前預習不僅能夠讓學生提前了解教學內容,促進課堂學習,還能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以便適應這個終身學習型社會。教師要培養(yǎng)預習習慣、教給學生預習方法,形成高效的課前預習。
二、開展實踐活動,促進知識內化
提升信息技能是信息技術重要的培養(yǎng)目標。獲取信息技能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實踐中學習信息技能,在實踐中鞏固信息技能,進而將信息技能內化到學習者認知結構中。首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促使學生投入到實踐活動中。其次,實踐任務要和學習內容緊密掛鉤。教師在設置實踐任務時要充分地分析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抽出知識點,將其融入實踐任務中,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邊學邊做。再次,形成互教互助的學習共同體。高效課堂中學生可以擔當教師的角色,幫助同伴解惑。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鼓勵同伴互教。同伴互教不僅可以消除受教者的膽怯心理,還能促進“小老師”學習。小老師為了教會同伴就需要全面而深入地掌握知識。教會同伴不僅增進小組同伴之間的友誼,提高小組凝聚力,還會給“小老師”帶來成功的快感。所以,當教師提出“學習共同體”時,學生都回積極回應,努力爭當小老師。最后,實踐課堂依然離不開教師提供的學習支持。一方面教師要給學生準備充分的素材,避免學生利用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收集素材;另一方面,教師提供教學短視頻和互聯網學習資料,以便學生需要時查看
《制作電子板報》要求學生制作出元素齊全、設計合理美觀的電子板報。經過預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文本框插入、自選圖形的插入、圖形組合、分欄、首字下沉以及圖文混排等基本操作。經過詳細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分析以及全面的學情分析,老師錄制了教學短視頻,收集了大量的板報素材放在班級ftp供學生下載使用。上課開始時,老師說:“母親節(jié)就要到了,今年我們要送媽媽一份既有意義又環(huán)保的禮物”“到底是什么禮物”有的學生已經急不可耐了?!白鲆环菽赣H節(jié)的電子板報送給媽媽,讓媽媽為我們的進步而驕傲?!睂W生很快登錄ftp下載素材和視頻,投入到電子板報制作活動中。經過多次實踐活動,學生之間早已形成了互教互助的默契。老師不停地在教室巡視并記下學習問題,統一講授共性問題。
學生在實踐活動課中通過親身參與到電子板報制作,了解電子板報制作的過程,掌握電子板報制作的基本技能。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指出,親身實踐能夠保留住75%的知識,也就是說實踐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三、全方位立體化評價,促進學習反思
教學評價是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除了教學的有效性,更能夠診斷教學,為教師調整教學提供科學的依據??荚囀莻鹘y課堂常用的評價方法。但是考試已經不再適應信息技術高效課堂。一方面,信息技術不同于其他學科,更注重操作實踐技能,這是普通考試所無法評價的。另一方面,除了關注學習結果,高效課堂更重視學習過程。高效課堂需要一種多維的立體化評價方式。首先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高效課堂評價包含學生自評和他評。其次,評價指標更全面。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評價除了關注學生的作品,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合作能力、討論發(fā)言質量、助人為樂的品質。
在進行《母親節(jié)》電子板報評價時,老師先設計了兩張評價量表。一張是《電子板報評價量表》來評價學生的作品。另一張《電腦制作實踐活動》評價量表,用來評價自己和他人的學習過程。評價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王婆賣瓜”。教師要求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的作品,重點介紹作品的亮點和設計意圖。臺下學生根據作品和臺上同學發(fā)言,使用《電子板報評價量表》給作品打分。第二階段是“找茬”,教師隨機把學生作品分發(fā)下去,讓同伴之間互相找茬,找出作品的不足并提出整改意見。第三階段是反思。在這一階段,學生不僅要使用《電腦制作實踐活動》評價量表對自己和他人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還要反思自己作品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解決的方案。
高效課堂評價摒棄了傳統課堂評價的考試評價,主動吸引學生投入評價。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評價的質量,更能促進學生判斷評價等高級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構建高效課堂,向課堂要效率是信息技術新課改的重要目標。受傳統教學思想影響,高效課堂建設依然任重道遠。高效課堂并不是一層不變的,每個教師心中的高效課堂也不盡相同,廣大信息技術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構建適合學情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孟團結.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20(16):147-148.
[2]駱曉燕.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甘肅教育,2020(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