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晶
摘 要:德育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有效途徑。教師肩負著德育工作的設計、組織及實施的職責,對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及提高德育質(zhì)量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中職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闡明教師在德育工作中以身作則的必要性及如何充分發(fā)揮表率作用。
關鍵詞:中職 老師 德育 以身作則
德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要求,是學校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才的人生導航儀。學校德育主要指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吨械嚷殬I(yè)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指出,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目標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愛黨愛國、擁有夢想、遵紀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質(zhì)和文明行為習慣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成為敬業(yè)愛崗、誠信友善,具有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zhì)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做好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必須先了解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因材施教。
一、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第一,中職學生大多是初中畢業(yè)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模仿力強,但心智不夠成熟,思想偏激,具有叛逆性。
第二,青春期的中職學生,處于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可塑性強,但辨別能力差,情緒不穩(wěn)定、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受到社會不良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加之接觸了大量魚龍混雜的網(wǎng)絡信息,使分辨力不強的他們產(chǎn)生對社會、對人生的認知偏差,從而導致價值觀的混亂和自我的迷失,如此不僅危害他們的身心健康,嚴重的還會誘發(fā)違法犯罪。
第三,大部分中職學生存在嚴重的厭學情緒。在初中時他們大多文化基礎課程成績較差,中考失利,對應試教育產(chǎn)生恐懼及抵觸。報讀中職或者是中考失敗無奈的選擇,或者是在家長的威逼利誘之下才走進中職校門的他們讀職校就是“混日子”的,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生活目標。
第四,大多數(shù)中職學生心理壓力大。在初中時已被老師家長漠視,中考落榜更加深了他們的失落感和挫敗感。在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中職學生普遍得不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較低的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使得一部分中職學生承受了較大的精神壓力。同時,中職學生正處于由學校的學習生活向社會的職業(yè)生活過渡的時期,存在就業(yè)的困惑、人際關系的迷茫等心理問題。
第五,中職學生自主和獨立意識增強,遇事有自己的見解,講究個性,不喜歡長篇大論的說教,不在乎別人的評價;活動能力強,精力充沛,樂于表現(xiàn)自己;不擅長記憶,不善言辭,對理論知識反感,喜歡動手完成任務。
二、中職教師在德育工作中應以身作則
(一)中職教師在德育工作中以身作則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一方面,老師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更是學生效仿的對象,老師的言行舉止有意無意地影響著學生。古人云“學好千日不易,學壞一日有余?!逼沸卸苏睦蠋煏跐撘颇屑m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相反,老師行為不檢點會導致學生在品行不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因此,老師要正人先正己,率先垂范。另一方面,老師的教育“勞動”區(qū)別于其他勞動,老師勞動的對象是身心正在發(fā)展的人,“勞動”的手段是通過自己的思想品德、學識才能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學生成為“優(yōu)質(zhì)品”還是“劣質(zhì)品”,不是短時間內(nèi)能斷定的。學生不僅在校期間是老師的塑造對象,在畢業(yè)后工作、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甚至終生也將繼續(xù)受老師的影響。老師不注意自己的修養(yǎng),勢必令辨別能力差的學生更加迷惑,或顛倒黑白,卷入價值觀顛倒的漩渦。老師應以正確科學的思想行為引導學生,使學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面臨人生選擇的時候,清楚怎樣選擇才不會讓自己后悔等,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以身作則是中職德育的一種重要方式
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指出:“老師的職責是用自己的榜樣去教育學生。”老師教育學生的方法有言傳和身教,德育工作重在養(yǎng)成而不是說教,“身教”的作用遠遠超出“言傳”。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有時候,中職老師苦口婆心的說教,還不如身體力行地循循善誘。
(三)以身作則是中職教師樹立威信的前提
老師的威信是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條件??鬃印秾W記》言: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在親近、尊敬自己的師長時,才會相信、學習師長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如何讓學生尊敬老師?老師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內(nèi)外一致。中職學生叛逆性強,不容易接受老師的管教,若老師言行不一,則學生更不屑個顧,同時他們會產(chǎn)生困惑、矛盾的心理而無所適從,影響德育效果。某女老師阻攔高鐵的案例就是一個反面教材,老師教育學生要遵紀守法,自己卻以身試法,自然無法樹立師者的威信。
三、中職老師應如何以身作則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須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老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根據(jù)上述綱要精神,筆者認為中職老師以身作則做到以下幾點。
(一)有思想涵養(yǎng)
老師的“為人師表”是指老師的思想道德、業(yè)務、作風、禮儀等素質(zhì)綜合的外在表現(xiàn)。老師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學生都會鄙視,談何接受他的教導。因此,要想學生對老師的教育心服口服,老師首先要做的是提高自己內(nèi)在的思想涵養(yǎng)和人格魅力。老師必須有遠大的志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崇高的職業(yè)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等內(nèi)在素養(yǎng),由里而外地持久散發(fā)出對學生的積極的影響力。想培養(yǎng)大國工匠,自己必須具備工匠精神??蒲凶黾?、藐視法紀、鉤心斗角的老師帶出考試作弊、曠課遲到、自私自利的學生不足為奇。
(二)德才兼?zhèn)?/p>
一位教育學家曾說過,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一位強調(diào)老師必須要學識豐富,至少要比學生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特別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日新月異,老師若再照本宣科,就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老師應有終身學習的理念,與時俱進,努力讓自己“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一個才疏學淺、一問三不知的老師在學生面前底氣不足,更不會贏得學生的尊敬,讓其接受教誨。
中職學生普遍存在厭學情緒,學習動力不足,老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有“十八般武藝”。不僅要挖掘?qū)W生的興趣,而且要維持他們的激情;既要懂得專業(yè)課程知識,又要具備管理學生的能力素質(zhì);不但要熟悉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也要掌握實踐教學技能;不光要傳授知識技能,還要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老師唯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才華,才能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技兼修、一專多能”的高技能人才。
(三)與學生一起身體力行
第一,中職學生精力旺盛,喜歡實踐,老師在德育工作中不能長篇大論地說教,而應創(chuàng)設相關的德育活動,讓學生有動手體驗的機會,并且老師自己也應參與其中。只有首先讓學生在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上認同老師,才會自覺完成自己的道德行為。如進行法制教育時可以帶領學生去法庭旁聽或組織學生參與模擬法庭活動;利用重陽節(jié)一起去探望敬老院的老人,教育學生要敬老感恩;在植樹節(jié)帶領學生一起種樹,增強學生環(huán)保意識。如此,學生在道德實踐中領悟道理,在體驗中受到啟發(fā)。
第二,對于學生到企事業(yè)單位進行專業(yè)見習和專業(yè)實習,專業(yè)老師應帶領學生一起進行專業(yè)實踐,向?qū)W生示范如何將理論付諸實踐,而在實踐中能獲取更多更廣的知識。筆者學校幼教學生到幼兒園見習和實習,專業(yè)老師一同到幼兒園實踐并指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參與到幼兒園的各項工作中,體驗老師和保育員的崗位特點,發(fā)現(xiàn)學生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給予指導,對幼兒園園長、老師、保育員、實習生進行訪談,得到非常多的寶貴資料和信息,隨后把在幼兒園收獲的第一手材料帶回到學校課堂。學生在進行實踐總結(jié)時均表示:要求學校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自己到幼兒園實踐,也希望老師能多到幼兒園看看,把幼兒園里鮮活的故事傳授給在校學生??梢姡蠋熍c學生一起進行專業(yè)實踐,一來讓學生領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二來老師通過專業(yè)實踐升華理論,將所得再反饋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當中去,可謂一舉兩得。
第三,中職學生動手能力強,思維敏捷,偏愛科學技術。老師在教學中或在生活中可因勢利導帶領學生一起學以致用,鉆研技能,共同參與技能競賽或科創(chuàng)比賽,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技術技能。筆者學校老師和學生根據(jù)專業(yè)特色齊心協(xié)力研究創(chuàng)作了不少作品,曾獲得市級、省級、國家級獎項,其中數(shù)控專業(yè)師生研發(fā)的車床工量具及汽修專業(yè)師生研發(fā)的多功能救援車已獲得國家專利。老師以自己的創(chuàng)造行為演繹著工匠精神,他們精益求精、刻苦鉆研的態(tài)度將鼓舞著學生在求學道路上積極探索、不斷進取。
(四)與學生平等相待,教學相長
當學生遇到問題時首先要找誰商量?調(diào)查顯示,70%的學生會先找同伴,10%的學生會先找父母,8%的學生會先找老師,為什么學生不會第一時間尋求家長、老師的幫助?因為老師和家長總是以管理者身份出現(xiàn),學生不會敞開心扉與他們交流,自然不能根本解決學生的各種問題。如何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呢?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可見老師不應過于強調(diào)師道尊嚴,不應居高臨下“擺架子”。加之中職學生自主意識強,老師單方面的命令式灌輸式的說教讓學生反感。師生要平等交流,老師就要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對他們充分信任,這樣學生才會愿意跟老師溝通,老師才能針對學生的思想問題對癥下藥。平等相待不僅是對學生群體,對不同學生個體老師也應一視同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師把每位學生看作自己的子女,不能偏愛某些學生或歧視厭惡某些學生。中職學生普遍存在自卑敏感心理,老師的厚此薄彼會影響學生對社會的公正看法,引發(fā)學生之間的矛盾,導致學生自暴自棄和孤僻心理越發(fā)嚴重,嫉妒和冷漠等負面情緒也會接踵而來。為此,老師應公平對待學生,用愛去感染學生,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
此外,中職老師應欣賞和學習學生的優(yōu)點,教學相長。鑒于中職學生自我評價較低,老師要善于發(fā)掘?qū)W生品質(zhì)和行為上的閃光點,實施賞識教育,多表揚,常鼓勵,增強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的自信心。所謂“圣人無常師。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雖然中職學生文化和理論成績不盡如人意,但他們思維較為活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動手能力相對較強,中職老師不僅要欣賞中職學生的這些優(yōu)點,而且要學習學習身上的優(yōu)點,從而促進自身的發(fā)展進步。
(五)老謹言慎行
第一,儀表,包括衣著發(fā)式、修飾打扮等,要清潔整齊、大方得體。中職學生渴望他人的關注,但審美觀不正確,部分人穿著過于成熟或追求新奇獨特,老師一定要避免濃妝艷抹、奇裝異服、袒胸露背等,以得體的穿著與儀表引導學生。
第二,語言,包括口語、書面語和肢體語言。中職學生自尊心強而自信心不足,老師應多說尊重、商量、鼓勵的話,少說諷刺、拒絕、命令的話。老師的語言不僅要達到教育的目的,還會成為學生學習語言表達的榜樣,因此,教師說話時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與學生溝通時語言文明,力求簡潔,沒有口頭禪,不說臟話。
第三,舉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勢以及動作行為習慣等都要懂規(guī)矩、守規(guī)矩,遵規(guī)矩,人修養(yǎng)。有喝酒、吸煙、賭博嗜好的老師是小煙鬼、小酒鬼、小賭徒的塑造者。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自己首先要做到。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老師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解答疑惑,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老師為人師表讓學生受益終身,反之誤人子弟。中職老師必須根據(jù)中職學生的個性特點,在德育工作中堅持言傳身教,作學生為人為學、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表率,讓德育工作在學生中“入耳、入腦、入心、入行”。
參考文獻:
[1]袁文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4).
[2]趙藝陽.以身立教為人師表[J].中學語文,2017(9).
(作者單位:云浮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