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均,李瑩熒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001)
急性心肌梗死(AMI)屬于常見心血管病,其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趨勢,具有病情發(fā)作危機特點,呈較高致殘率與致死率,使患者生命受到直接威脅[1]。部分研究顯示,AMI患者治療效果、預后和急救成功率存在直接聯(lián)系,因此,準確判斷AMI患者的病情狀況,對于患者黃金時間選擇有效治療、護理方法,是提升搶救成功率的關鍵,優(yōu)化其搶救護理策略顯得至關重要。
以2018.08-2019.08收治90例AMI患者為對象,隨機劃分成對照組45例、研究組45例。納入標準:患者經(jīng)過臨床診斷,滿足AMI診斷標準,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在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5:20,年齡為41-74歲期間,中位數(shù)(57.5±16.5)歲。在研究組中,男女比例為24:21,年齡為43-74歲期間,中位數(shù)(58.5±15.5)歲。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資料比較,差異無意義(P>0.05)。
在AMI患者救治過程,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方法包括:(1)按照患者生命體征和護理經(jīng)驗,向患者展開預檢分診,明確分診登記,科學安排患者。(2)對患者血壓和呼吸等體征進行全面觀察,科學創(chuàng)建靜脈通路,以便于展開抽血化驗。
研究組患者選擇急診科胸痛護理策略優(yōu)化,方法包括:(1)創(chuàng)建護理團隊,重點培訓護理人員綜合能力,使其正確掌握護理流程,并創(chuàng)建考核小組,以實現(xiàn)護理效果監(jiān)督與考核,有效提升護理水平[2]。(2)做好準備工作,首先需要明確急救應急措施,科學制定風險管理模式,以實現(xiàn)管理策略的全面落實,確保整個護理具有較高規(guī)范性。(3)接診處理,將患者送至急診室后,應該及時創(chuàng)建綠色通道,快速展開預檢分診處理,辦理完住院手續(xù)后,需要及時告知醫(yī)生治療。對患者血壓和呼吸等指標進行監(jiān)測,同時評分患者疾病嚴重程度,按照病情安排患者治療順序。全面采集患者信息,如年齡和發(fā)作時間等,掌握患者手術史與病史,有利于制定治療方法[3]。(4)高速搶救,在患者整個搶救過程,要求護理人員積極配合醫(yī)生搶救,按照改良預警評估,對患者病情進行劃分,以便于選擇相應急救措施。將患者送至搶救室后,安排專人進行吸氧護理,及時展開心電圖等檢查,由另一名護理人員創(chuàng)建靜脈通道,通過血液樣本的采集,對患者進行心肌酶譜與肌鈣蛋白等化驗。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如果存在異常情況,需要及時告知醫(yī)生進行處理。(5)輔助檢查,在AMI患者救治過程,不僅需要進行心電圖的檢查,而且還應該展開輔助檢查,例如:血常規(guī)和胸X片等,若無法確診需要進行增強掃描[4]。
選擇SPSS 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搶救指標(±s)表示,t檢驗,搶救成功率和滿意度(%)表示,x2檢驗,P<0.05差異有意義。
對照組心電圖檢查時間、采血時間和給藥時間均高于研究組(P<0.05),見表1。
表1 患者搶救指標[n、±s、min]
表1 患者搶救指標[n、±s、min]
分組 例數(shù) 心電圖檢查時間 采血時間 給藥時間對照組 45 29.8±5.4 2.6±0.4 3.7±0.7研究組 45 10.4±2.5 1.1±0.3 1.4±0.3 t 21.8698 20.1246 20.2590 P<0.05 <0.05 <0.05
對照組搶救成功率84.4%(38/45),低于研究組97.7%(44/45),差異有意義(x2=4.9390,P=0.0262)。
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77.7%,低于研究組為95.5%(P<0.05),見表2。
表2 患者滿意度[n、%]
AMI具有發(fā)病危急特點,多數(shù)患者伴有心血管病,在對其發(fā)病機制進行研究可知,因為冠狀動脈突發(fā)性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等,患者會伴有劇烈胸痛癥狀,經(jīng)過心電圖與心肌酶學的檢查可知,患者存在異常變化。對AMI患者進行治療時,科學選擇治療方法,可以改善其癥狀和預后。部分調(diào)查顯示,在患者早期救治過程,急診科胸痛護理策略優(yōu)化是保證患者有效治療的關鍵,可以為患者提供寶貴治療時間。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選擇護理干預后,患者搶救指標發(fā)生明顯變化,搶救成功率為97.7%,護理滿意度為95.5%,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由此可見,AMI患者救治過程,將急診科胸痛護理策略優(yōu)化應用其中,除了可以滿足患者護理要求之外,還能改善其預后,使患者搶救成功率和滿意度均明顯提高,以保證患者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