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康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略讀課文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略讀課文怎樣教?怎樣學?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我。由于缺少研究及可借鑒的經(jīng)驗,我對略讀課文怎樣教、學生怎樣學感到困惑,平時總認為略讀課文不列入考試范圍,教學實際中忽視了它,把它當作“快餐”對待,其實不然,略讀課文不列入考試范圍,在客觀上為學生自主讀書、自主探索,為學生個性的形成與發(fā)展,提供了更為自由的空間,也為略讀課文的教學研究提供了寬松的環(huán)境,略讀課文實則也是一道大餐。通過自己近兩年的磨課和整合有關資料,對教師在“略讀課文”的教學過程中要如何進行教材教略讀課文,有以下幾個看法:
一、“略讀課文”是教學應體現(xiàn)的基本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闭n標對略讀的具體要求是:“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jù)需要搜集信息。”略讀課文不等同略讀,略讀只是一種閱讀方式,是為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略讀教學是一種教學活動,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獲取信息的同時,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略讀能力。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更應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更應該強調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適當給予點撥指導,從而真正地把讀書時間還給學生。另外,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成為聯(lián)系課內外閱讀的橋梁,要根據(jù)課文特點,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
二、精心設計略讀課文教學流程
略讀課文的教學一般只有一課時,在一節(jié)課里如何開展整體閱讀,教學設計師關鍵,略讀課文要避免精讀課的線性設計,教學過程不宜過細過精,要留給學生整塊的自主閱讀、整體感知時間和空間。
(一)利用提示,自主閱讀
“閱讀課文的教學更要整體把握,不宜肢解課文?!边@句話不僅自然地由精讀課文過渡到閱讀課文,還有針對性地提出本課學習要求和方法,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一個整體,更好地發(fā)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因此教學時,務必要求學生先認真讀略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相對于精讀課文,略讀課文較為淺顯,這樣正好為學生提供了閱讀的階梯,創(chuàng)設了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篇首的導語就像學習伙伴,為自主學習指出了方向。仔細揣摩導語,前半部分是與精讀課文、本組主題建立聯(lián)系,而后半部分則是獨立閱讀方法的提示、文本語言特色的感悟以及課外學習延伸指引等,也就是說,略讀課文是學生唱主角,教師已由幕前轉到幕后,強調學生的自讀自悟,遷移運用在精讀課文學習獲取的知識經(jīng)驗,在閱讀實踐中提高獨立閱讀的本領。特別是在難點的地方,教師若能善于點撥,將激活學生閱讀的熱情,催發(fā)閱讀的消化吸收,這化解的過程也將會是略讀課堂最亮麗的環(huán)節(jié)。
(二)自讀自悟,精當點撥
“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逐漸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保ㄈ~圣陶)閱讀是學生的個體化行為,略讀課文的教學更應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此類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應用于學生自讀自悟和交流。教學略讀課文,教師應把握課堂中教學行為的分寸,當教師把學生引進書本后需要適時“隱退”,應騰出大量的時空讓學生運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主閱讀;匯報交流時,教師只是提綱挈領,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提出存在問題;深入點撥時,引導學生再次去閱讀,疑點再讀讀,趣點再品品,重點處多走一個來回,幫助學生把文本真正給讀懂。“略讀”不是“淺讀”,教師是應以教材為生成點,基于整組、整體的目標,該出手時就出手,特別是在重點、難點的地方,要精當點撥,激活學生的閱讀的熱情,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的增進、學習方法的遷移等,這過程也是閱讀課堂是最亮麗的環(huán)節(jié)。
(三)重視拓展,開闊視野
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成為聯(lián)系課內外閱讀的紐帶,要根據(jù)課文的特點,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略讀課文一般安排在本單元的最后,這樣編排的目的除了遷移精讀課文習得閱讀方法和人文內涵外,還應該加強課內外的聯(lián)系,讓略讀課文發(fā)揮向課外延伸的作用。教學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精讀課習得的方法自主閱讀,適當?shù)叵蛘n外拓展延伸,最終實現(xiàn)向課外完全獨立閱讀的過渡。
一是拓展閱讀。大量略讀,有助于閱讀能力、閱讀水平的快速提升;大量的課外閱讀,會幫助學生構筑厚實的語文基礎、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提升文化品位、造就健人格。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接觸名著,;領略經(jīng)典的魅力,享受“名著之旅”:《昆蟲記》、《安徒生童話》、《水滸傳》、《魯濱孫漂流記》、《三國演義》等,課采用定時、隨機指導兩種方式,關注學生的閱讀習慣于閱讀效率,落實“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要求。
二是拓展實踐。略讀課文教學設計還應該考慮給學生自我拓展空間的環(huán)節(jié),留下舉一反三的天地。如教學《猴王出世》,讓學生改寫課本劇,小組合作表演;學習完《梅花魂》,讓學生參照資料將課本改寫成演講稿……要盡可能使略讀課文教學有聲有色,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提升語文能力。
三是表達方法上的拓展。教學《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時,聯(lián)系前面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從了解歷史背景、觀看視頻等方面,體會戰(zhàn)爭的殘酷,并仿照詩歌的形式,續(xù)寫詩文,由此把學習延伸到課外。
課外拓展學習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當然不同體裁的略讀課文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是同一體裁的略讀課文教學方法也有差異,但最主要的是要學生自己讀懂,自己體會,學會學習,從而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葉圣陶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比~老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讓我來打個形象的比喻:精讀課文如精髓細膩的工筆畫,略讀課文似粗線勾勒的寫意畫。認識了略讀課文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還要懂得去立體設計教與學,才能使我們的略讀實踐閃耀著本色的光輝。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切實鉆研教材,細讀文本,領會編者意圖,把略讀課文上得更實在,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