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音樂課堂中,信息技術如課件、音效、音樂軟件、音頻視頻、互動投影軟件的運用,能夠調(diào)動學生感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加深音樂知識理解程度,更能讓學生對音樂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欲、發(fā)展學生音樂發(fā)散性思維、提高音樂課堂學習效率,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熱忱,極大地提升課堂氛圍,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互動教學
一、 引言
課堂信息技術是課堂中利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網(wǎng)絡和通訊技術、應用軟件等方式,來展示、交換、傳播各種形式的知識內(nèi)容(文字、音樂、電影、語音、圖形、影像等)。在音樂課堂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如課件、音效、音樂軟件、音頻視頻、互動投影軟件的運用,能夠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加深音樂知識理解程度,更能讓學生對音樂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欲、發(fā)展學生音樂發(fā)散性思維、提高音樂課堂學習效率,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熱忱,極大地提升課堂氛圍,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文章擬從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運用的情況、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受歡迎情況調(diào)查、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師音樂課堂中的運用、如何提升小學音樂教師音樂課堂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等方面進行探討。
二、 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學運用的情況
通過筆者走訪、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目前我市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大部分專兼職音樂老師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都很欠缺,在中年音樂教師年齡群中,除了常用的教學軟件,甚至都未曾運用過其他信息技術。像音樂Flash插件、音效、多軌錄音軟件與制作軟件、打譜軟件、視頻錄制與編輯軟件、音樂格式轉(zhuǎn)換軟件、投影互動軟件、音樂直播軟件、樂器演奏軟件等基本音樂信息技術運用軟件,他們更是聞所未聞,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的運用相當有限。那么小學學生對于音樂老師在課堂中使用信息技術是否喜歡、學生對音樂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又有什么想法呢?
三、 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受歡迎情況調(diào)查
為了解學生對音樂教師在課堂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喜愛情況、對音樂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有什么想法,筆者對本市小學學生做了抽樣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果如下:
1. 100%的學生喜歡教師在音樂課上運用多媒體設備、音樂軟件、課件等信息技術。學生認為,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讓他們感到新奇,豐富的素材、絢麗的畫面、結合動畫講解的知識點、綜合的音樂元素能讓她們產(chǎn)生強烈好奇心,學習的興趣相當濃厚,可以為終身學習音樂奠定了基礎?,F(xiàn)代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強、見識漸廣、學習的渠道很多,他們不喜歡教師在課堂上光枯燥地教唱,更希望老師能把抽象、艱深難懂的音樂知識具象化,用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結合起來的綜合性音樂教學更受學生歡迎。
2. 90%以上的學生認為音樂課應該視聽結合。盡管音樂課是聲音的藝術,但是如果聲畫音效結合,音樂就不僅僅是簡單的音符,而能夠讓心與心交流,更能體會音樂的真正意境和內(nèi)涵,讓音樂課變得更有深度。
3. 4%的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輔助音樂課硬件設施、軟件還有待改善。有些老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也很欠缺?,F(xiàn)代的信息技術更新很快,為支撐教學,上課用的硬件、軟件也應該隨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更新和豐富,我們音樂老師也應該不斷與時俱進,提高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能力。
四、 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師音樂課堂中的運用
(一)教學實例一
筆者有一次在鄉(xiāng)村小學聽課,音樂教師教授的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環(huán)球采風——小小演奏家口風琴合奏日本歌曲《紅蜻蜓》。因為當?shù)赜布O施欠缺,沒有口風琴可以展示和學習,教師僅簡單的教唱了兩遍旋律就無力再繼續(xù)教學。沒有對樂器知識、演奏方式、樂曲意境和內(nèi)涵等做進一步的講解和拓展,整個課堂顯得單調(diào)、枯燥。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對口風琴的了解、樂曲的意境、演奏方式等知識一無所知。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在這樣的教學下,變得非常單一和低下。
如果音樂老師能夠運用信息技術加以輔助延伸,課堂將會變得不一樣。比如,課前可以觀看一段流行口風琴樂曲的視頻欣賞,通過微課展示可以讓學生對口風琴的形狀、音色、吹奏方式等知識有最基本的了解。在學唱樂譜時利用cakewlke樂譜制作軟件展示簡譜,把重難點的節(jié)奏,分樂句分小節(jié)從易到難的學習。通過隨身樂隊音樂軟件把口風琴插件下載到電子白板,讓學生上講臺通過觸摸電子白板發(fā)音感知樂器形狀、音色,能夠更加深入的讓學生了解口風琴。老師用手機下載的口風琴樂器演奏樂曲,通過手機的一鍵投影軟件同步投影到電子白板,讓同學們看著電子白板聽老師演奏口風琴邊隨音樂學習唱譜。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軟件圖片,把歌曲《紅蜻蜓》中歌詞對應的晚霞、紅蜻蜓等歌詞素材制作成PPT,讓音樂、歌詞、畫面有機結合,延伸樂曲的意境和內(nèi)涵。學生在老師對音樂信息技術的靈活運用的教學后,對樂曲旋律、節(jié)奏、歌詞、樂曲意境和內(nèi)涵、樂器形狀音色等相關知識都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課堂氛圍也能在這些信息技術互動教學中得到極大的提升。最后老師可以播放口風琴現(xiàn)場音樂會演奏的《紅蜻蜓》視頻結束課堂。這些音樂信息技術的運用,讓小學音樂教學在硬件設施薄弱的基礎上,也能上的精彩紛呈!通過嫻熟的音樂信息技術軟件使用,能夠不斷的增強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
(二)教學實例二
市級音樂觀摩活動課中,一位音樂老師在上課前用Flash動畫和同學們一起復習以往歌曲并教授了韻律操,激起了學生的興趣的同時讓同學們通過韻律操也輕松愉快的進入了音樂課堂的學習狀態(tài)中。接著在教唱過程中,該師運用了信息技術用跑動的小馬把旋律線給生動形象的描繪了出來,用精美的PPT展現(xiàn)出了歌曲深層次的意境和內(nèi)涵,再加上教師樂器伴奏、聲情并茂地范唱、簡單歡快的律動,讓課堂豐富飽滿起來。在最后的課堂總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邊播放了各民族的音樂和圖片,邊跳舞展示了各民族的特色舞蹈,課堂在老師優(yōu)美的舞蹈中結束,精彩的課堂迎來了學生和同行們熱烈的掌聲!
這堂課在老師精深的專業(yè)能力和精湛的信息能力運用下,給我們所有音樂老師做了很好的示范!一堂音樂課如果能夠像這樣把音樂知識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課堂將變得生動而富有靈氣,學生的音樂視野、發(fā)散性思維、律動能力、編創(chuàng)能力、音樂想象能力等都能夠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
五、 如何提升小學音樂教師音樂課堂信息技術運用能力
(一)與時俱進,主動學習音樂信息技術能力
隨著現(xiàn)代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網(wǎng)絡上的音樂資源也越來越豐富多彩,大部分音樂教學資料都可以從音樂網(wǎng)站上查找、學習、下載。一些好的信息技術如用Flash動畫來展示歌曲,它有與之匹配的畫面和歌詞字幕,課堂呈現(xiàn)就十分生動、活潑,對學生在熟悉歌曲、了解歌曲內(nèi)涵上有很大幫助。所以老師要適應時代變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學習、掌握、使用音樂課堂信息技術。熟悉教學大綱、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多方式多渠道地廣泛搜集教學資源、拓展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教學手段、教學組織形式,探索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結合點,為學生打開另一扇窗。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機互動,讓信息技術更好的為音樂課堂服務。
(二)積極參與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積極準備信息技術類比賽
教育部和省市級教育部門每年都有信息技術相關的培訓和比賽,音樂老師可以通過這些培訓,積累、提升音樂課堂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積極參加縣、市、省級信息技術運用比賽如微課、慕課、反轉(zhuǎn)課堂、智慧課堂、一師一優(yōu)課等比賽,開拓視野,在準備比賽過程中,學習全國優(yōu)秀的音樂優(yōu)質(zhì)課案例、音樂信息技術大練兵優(yōu)秀成果、學習優(yōu)秀的音樂信息技術教學方式方法,讓音樂信息技術能力不斷反哺音樂教學。
六、 結語
中小學音樂教育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音樂教育是一種典型的情感教育,而情感體驗則來源于環(huán)境刺激。教學中教師通過信息技術聲畫并茂的音樂情景再現(xiàn),讓學生沉浸在情景交融的氛圍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而產(chǎn)生共鳴,為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同時也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擴大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當然,現(xiàn)代信息技術也不是全能的,教學中還是得“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只有根據(jù)課堂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設計,才能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最大優(yōu)勢。在這個信息技術發(fā)展迅猛的時代,我們音樂教師應該活到老、學到老,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并結合到音樂教學實踐中去。
參考文獻:
[1]翟永強.淺談信息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北方文學,2012(6):195.
[2]孫丹丹.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小學音樂教學的嘗試[J].新課程導學,2016(25).
[3]曹理等.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何克抗.多媒體教育應用的重大意義及發(fā)展趨勢[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1997(1):7-12.
作者簡介:吳輝,安徽省巢湖市,安徽省巢湖市城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