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藝術學院 430062)
裝置藝術始于60年代,它的發(fā)展如同其他藝術發(fā)展的境況一樣,都是受多種單一與復合的觀念所左右的,也受其自身發(fā)展經(jīng)驗的積累所促動。當下的裝置藝術的討論注定繞不開冰島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埃利亞松的裝置藝術總是帶給人們極其震撼的視覺盛宴,愉悅人們的感官,引導人們在異質空間中接受現(xiàn)實的再現(xiàn),他的作品似乎有一種引人入勝的魔力,總是使人們自覺參與作品最終“創(chuàng)作完成”的環(huán)節(jié)。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的藝術是由他對感知,運動,體驗經(jīng)驗和自我感受的興趣所驅動,他努力使藝術的關注與整個社會相關。對他而言,藝術是將思想轉化為世界的重要手段。埃利亞松的作品涵蓋雕塑,繪畫,攝影,電影和裝置,不局限于博物館和畫廊的范圍,他的實踐涉及更廣泛的公共領域諸如建筑項目,公民空間干預,藝術教育,政策制定以及可持續(xù)性和氣候變化等。
埃利亞松出生于1967年。他在冰島和丹麥長大,1989年至1995年在丹麥皇家美術學院學習。1995年,他在柏林創(chuàng)立了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工作室,該工作室現(xiàn)由一百多名團隊成員組成,包括工匠,建筑師,檔案管理員,研究人員,管理人員,廚師,程序員,藝術史學家和專業(yè)技術人員等。埃利亞松的藝術是與科學技術緊密結合的產(chǎn)物,不斷更新的科學技術總是為埃利亞松的藝術提供新的物質媒介,這樣他的作品便能夠保持創(chuàng)新性而帶給觀者獨特的體驗。埃利亞松設立在柏林的工作室也是一個頗具規(guī)模的高科技實驗室,實驗室內來自各個領域的專業(yè)精英精誠合作,共同致力于生產(chǎn)出一個個挑戰(zhàn)人們習以為常的感知力的異域空間。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埃利亞松在世界各地參與完成了許多重要展覽和項目。2003年,埃利亞松代表丹麥出席了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同年埃利亞松為了在城市展現(xiàn)自然之美,在倫敦泰特現(xiàn)代藝術館的渦輪大廳安裝制作了作品《氣象計劃》;2007至2010年,埃利亞松接受由舊金山現(xiàn)代美術館組織的展覽邀請前往各個場館,包括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等;2014年,作品《河床》用石頭和水填滿了丹麥路易斯安那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的整個翼樓,在巖石景觀中模仿了一條河流;埃利亞松后又為凡爾賽宮和花園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作品,并在上海龍美術館和韓國三星藝術博物館舉辦了兩場大型展覽:《無相萬象》和《世間所有的可能性》。埃利亞松面對歐洲難民危機的挑戰(zhàn),于2016年設計《綠光》裝置來隱喻對于前往奧地利和世界各地的難民表示“通行的綠色指示燈”,該項目最初由堤森當代藝術館于2016年在維也納舉辦,于2017年成為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藝術展“藝術萬歲”的一部分。2018年埃利亞松再次造訪中國,他的個展《道隱無名》在北京紅磚藝術博物館展出,其中包括作品《遺失的指南針》《聚合彩虹》《未思之思圖志》等,該個人展覽致力于讓觀者為自己導航,冥思自我。同年6月埃利亞松的展覽項目《三種黑》在慕尼黑當代藝術陳列館開啟,通過16件繪畫大師的杰作,呈現(xiàn)了黑色作為一種非彩色的顏色,在藝術史上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埃利亞松還在公共場所制作了許多項目。他在斯德哥爾摩等多個城市的河流中加入綠色無害染料制作《綠河》來呼吁人們對于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反思;《紐約瀑布》于2008年在紐約東河上實施,埃利亞松對該作品的解釋為:“它能讓人們從另一個視角重新審視水,不僅僅是水本身,還有水的價值?!?014年埃利亞松再次關注環(huán)境保護問題,并將格陵蘭島融化的冰山運到哥本哈根,不斷融化的冰塊就像為人們敲響警鐘,提醒人們氣候變暖,寒冰融化,水平面已經(jīng)上升……
埃利亞松的藝術始終承擔起社會責任。2012年,埃利亞松和工程師弗雷德里克·奧特森創(chuàng)立了“Little Sun”(小太陽)社交業(yè)務。小太陽是埃利亞松和奧特森為世界上沒有電網(wǎng)覆蓋的16億人們設計的太陽能燈具,它將屬于所有人的光能轉化成了可以屬于每一個人的燈光。這個全球項目為無法獲得電力的社區(qū)提供清潔,廉價的能源,通過銷售太陽能燈具和充電器來鼓勵可持續(xù)發(fā)展,并提高全球對平等獲取能源和光能的認識。
埃利亞松的藝術一邊取法自然,一邊又聯(lián)系社會與人類,常年以來他總是通過氣勢宏大、蘊含哲理的藝術創(chuàng)作震撼觀者的心靈,并傳達出某種提示,引導觀眾思考我們所創(chuàng)造的社會中,以及自然、社會與人類之間的某種協(xié)商與交流。同時他在藝術展覽之外也完成一個又一個設計項目不斷為人類提供幫助,藝術的創(chuàng)造終究推動人類改造世界,這一點在埃利亞松的藝術中已得到充分發(fā)揮。
我們在討論一位偉大藝術家時一定會在藝術家的生活環(huán)境方面給予許多關注,因為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無不打上生活的烙印,奧拉維爾·埃利亞松也不例外,他曾在冰島生活,火山、熔巖、瀑布、海灣、冰原等自然環(huán)境對于埃利亞松是再熟悉不過的,特殊的地形、地貌也成為了埃利亞松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活水。埃利亞松的裝置藝術總是運用自然元素帶給人們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太陽、風云、霧氣、河流、大地等自然元素在埃利亞松創(chuàng)造出的藝術場域中都可以愉悅人們的感官,引導人們在“自然場域”中回想起急流的河水或是黃昏的落日。事實上,埃利亞松又被稱為“氣象魔術師”,在其藝術中讓觀者接受再現(xiàn)的自然。
我們也知道,當代藝術的先鋒性在外在形式上的體現(xiàn)便是不局限于傳統(tǒng)媒介,除了在藝術作品中大膽運用霧氣、水、玻璃、金屬等媒介材料,埃利亞松還使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如光學原理等。
2003年埃利亞松為倫敦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量身制作的《氣象計劃》曾讓200萬觀者或是嘆為觀止,或是情不能已。在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的渦輪大廳中,埃利亞松用200個黃色單頻燈組成一個半圓形的裝置,通過覆蓋了整個天花板的鏡面反射,創(chuàng)造出懸掛于半空中的“太陽”的壯觀景象,同時用空氣加濕機制造出霧氣來烘托煙霧迷蒙的氣氛。霧氣中巨大的“太陽”懸于空中,開闊的場景呈現(xiàn)出太陽光芒的橘黃色調,使觀者一進大廳內便被如此浩大的場面所震撼,由于太陽早已是人們的先驗,因此面對巨型裝置的觀者絲毫不會有壓抑感,反而會去重新接受它。在這一過程中,參觀的人群有的開始痛哭,好像面前就是世界末日;有的察覺到自己身體的存在,開始與天花板上反光鏡中的自己互動,甚至忘我地舞蹈;大部分人選擇躺下,仿佛是在享受一場日光浴,讓整個身心放松下來……《氣象計劃》被認為是埃利亞松的經(jīng)典代表作品之一。其他的裝置藝術作品同樣會取材于自然,結合于科技,并以壯觀宏偉的面目沖擊人們的視覺,如2008年冰島藝術家在紐約布魯克林大橋上實施《紐約瀑布》。與此類似的還有2016年受凡爾賽宮邀請,將裝置作品《瀑布》置于凡爾賽宮大運河之上,從正面看去,《瀑布》像是從空中涌出的急流,讓人辨認不出它的源頭在何處。事實上奔涌而出的水流掩蓋住了背后的鋼架塔,水流通過一個管道系統(tǒng)從他的頂端涌出,精心設計的作品足以令人贊嘆不已。其他作品如《聚合彩虹》《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日出》《熔巖地面》《綠河》等都是自然元素與科技恰到好處地結合,“光怪陸離”“變幻多端”一類的形容詞用于修飾埃利亞松的藝術就顯得尤其恰當。
人們在欣賞埃利亞松的作品時不是被動地去接受,因為埃利亞松的作品總是通過壯觀形式引導人們在一個場域中自覺地與之交流,與作品所表達的觀念、哲理產(chǎn)生共鳴,進而與之互動,觀眾從來都是埃利亞松裝置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最終完成者,觀眾參與其中,場景注入情感,藝術家所有要表達的言語由此傳遞?!稓庀笥媱潯贰睹ねぁ贰董h(huán)形彩虹》《聚合彩虹》《道隱無名》《未思之思圖志》等都使觀眾由旁觀者轉變成了參與者,觀者面對時空、場景和語境時的身體姿態(tài)、情感狀態(tài)和藝術融為一體,和諧交流?!稓庀笥媱潯纷髌氛褂[時,人們面對落日余暉時流連忘返,記錄下來的空中的“太陽”與“霧氣”以及整個場景的氤氳氣氛,與許許多多個觀者的姿態(tài)組合在一起,無疑是一件可貴而又經(jīng)典的藝術作品。
埃利亞松有許多作品引導人們在其作品中進行帶有哲理性趣味的沉思。用《遺失的指南針》來比作人的社會屬性,告訴人們找到自我存在價值和意義需要確定自身所處的位置與方向;《道隱無名》給予人們特定的時空來與自我對話;《聲音銀河》不得不讓人們聯(lián)想到約翰·凱奇的著名作品《4分33秒》,無聲鋼琴曲演奏第4分33秒時所記錄下全部觀眾的聲音,而那些聲音是最純粹最單純的,《聲音銀河》亦是為觀賞者提供了靜謐的氣氛與場景引導人們聆聽自我。如埃利亞松所言,“觀眾在我的展覽中被賦予和我一起創(chuàng)造作品的權利,他們在展廳中成為生產(chǎn)者,而非消費者。在這里,萬物的敞開也意味著對公眾的敞開,意味著為公眾提供來到展覽現(xiàn)場并且成為藝術品生產(chǎn)者的機會”。1
埃利亞松裝置藝術旨在為觀眾提供一個自由、舒適的空間,它以“交流”“協(xié)作”的方式親密化了美術館與人們之間的聯(lián)系,使人們更好地認識復雜抽象的當代藝術。人們在觀賞他的作品時,他的作品總是用自然的或者社會的元素來創(chuàng)造“空間”,使人們不感到陌生,從而不會抵觸這個“空間”;而這個“空間”會將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某種現(xiàn)象烘托得特別鮮明,作品所表達的主題便蘊含在這人們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中,從而使人們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思考自然、社會再到人類之間的普遍聯(lián)系。
《綠河》所制造出的綠色河流除吸引觀者注意到其裝置形象以外,還把人們的目光逐漸引向全世界所關注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埃利亞松也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表達了些許看法。他將格林蘭島努克峽灣的冰塊運至倫敦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和倫敦市中心,呼吁大家走近這些冰塊并親密接觸它們,感受冰塊無時不刻的融化,直到冰塊全部融化成地面上的水。這些冰塊就像是為人們敲響警鐘,告訴人們氣候變暖,寒冰融化,海平面正在不斷上升,而我們必須采取某些行動。正如埃利亞松所說:“我們都是‘全球化的我們’里的一份子,我們必須聯(lián)合起來一起行動,為我們的后代創(chuàng)造一個穩(wěn)定的氣候環(huán)境?!彼囆g作為一種物態(tài)化的意識形態(tài),承擔起這個世界所需要的社會責任是一件優(yōu)秀藝術作品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在埃利亞松的作品中,藝術家顯然已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把對于世界的思考傳遞給人們。
埃利亞松在長期的藝術實踐探索過程中,他的藝術實踐展現(xiàn)出個人創(chuàng)作靈感與科學技術結合的魅力,不斷嘗試突破媒介的局限性而提供給人們新鮮的接受感。埃利亞松參與制作的許多裝置喚醒人們對于哲理和一些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通過藝術裝置的形式向整個世界傳達出人們當下所需要的正能量,并提供給人們幫助,如上文提到的《小太陽》項目就很好地應對了需要光明的人們的困惑等。
埃利亞松在長期的藝術實踐過程中,其藝術創(chuàng)作思想深深的影響著當今藝壇,他的裝置藝術不僅提供給人們一個審美與思考的場域,同時也激發(fā)當代藝術家們在創(chuàng)作中思考如何賦予作品一個有深度的思想,進一步提高藝術家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于社會的關懷度。事實上,埃利亞松早已成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之一。
注釋:
1.黃小嬌.參與式藝術體驗的拓展——“道隱無名”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展覽[J].世界美術,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