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了社會主義中國的價值目標、價值導向以及人民大眾的道德規(guī)范、行為準則、精神追求等內(nèi)容。本文從以融媒體為平臺、以樹榜樣為載體、以生動化為抓手等方面探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的路徑。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文明;路徑
習總書記指出:“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精神文化產(chǎn)品創(chuàng)作生產(chǎn)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轉(zhuǎn)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鄙鐣髁x核心價值觀若要轉(zhuǎn)化為人民的情感認同與行為習慣,發(fā)揮其功能作用,就必須融入社會發(fā)展的各個方面,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領會其內(nèi)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就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用于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最終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落地、開花、結果。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于精神追求,外化于自覺行動。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國家、社會、個人三個方面的主導價值觀,明確了社會主義中國的價值目標、價值導向以及人民大眾的道德規(guī)范、行為準則、精神追求等內(nèi)容。
一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黨的十八大正式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nèi)容,從經(jīng)濟富強、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會和諧等層面上確立了價值目標,并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理想和奮斗目標。
二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導向。黨的十八大指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nèi)在要求”,“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此成為價值導向,指引精神文明、意識形態(tài)等各項工作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三是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十四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精神文明的任務,“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建設,引導人們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作為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在黨的十八大被正式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一個融合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基本價值原則,對公民精神文明建設有重要指導意義。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的路徑
(一)以融媒體為平臺
融媒體使單一媒體的競爭力變?yōu)槎嗝襟w共同的競爭力,把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它的這些優(yōu)勢和功能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一是目的性。融媒體作為黨和國家與人們?nèi)罕姕贤ǖ臉蛄汉图~帶,任何工作都要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行,用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精神文明各領域建設這個明確的目的,為融媒體提供了明確方向。二是互動性。融媒體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媒體參與、交流、互動不便的格局,給社會公眾提供了即時互動、參與交流的機會,人民群眾在互動中展示自我,表現(xiàn)自己話語權,能夠增進人們認識,迅速形成共鳴,利于擴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的影響力和覆蓋面。三是導向性。融媒體具有導向性,由于融媒體的互動交流特性,可以及時把握輿情,及時設置議程進行引導,使精神文明建設向健康方式發(fā)展,同時,還可以及時掌握群眾思想動態(tài),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引領教育,幫助其形成正確價值觀。
(二)以樹榜樣為載體
學習宣傳榜樣,強化榜樣認同和榜樣引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zhuǎn)化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實踐,根植于思想意識深處,成為大家共同遵循的行為準則,對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一是堅持多種類型榜樣選樹與弘揚的相結合。因為不同類型的先進典型都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的楷模,他們分別代表了不同的精神文明領域,成為追求不同價值目標、踐行不同行為準則的標桿,讓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隨時有榜樣示范,學有目標,趕有方向。二是堅持選樹個體榜樣與選樹群體榜樣的相結合。在選樹的榜樣中,個體的先進典型居多,集體模范更顯得難能可貴,因此,在弘揚個體榜樣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時,要做到由點拓展到面。三是堅持正面典型宣傳弘揚為主與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為輔的相結合。選樹榜樣要堅持團結穩(wěn)定激勵的正面宣傳,也要充分發(fā)揮反面教材在警示教育中的作用。比如,大力弘揚“兩個務必”西柏坡精神的同時,也都牢記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的警示。我們在宣傳弘揚先進事跡時,擇機運用犯罪腐敗分子的悔罪、現(xiàn)身說法,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以生動化為抓手
從現(xiàn)實來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精神文明建設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工作過程中的教條主義和僵化思想,一方面想讓人民大眾心悅誠服、欣然接受,另一方面卻不顧社會的發(fā)展和具體公眾的實際,這必須改進方式方法,使之生動化。其一,實物場景的生動化。無論是在車站、碼頭、廣場等公共場所,還是在校園、企事業(yè)單位,隨處可見有關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告牌、橫幅、標語、LED顯示屏等等,內(nèi)容無一例外是僵硬的文字,如果加以生動的表現(xiàn)方式,可以達到加深理解和強化無意識記憶的效果,讓人民群眾在經(jīng)常耳濡目染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銘記于心,推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其二,抽象形象的生動化。說話說:“身教重于言教”。在身邊人中推薦好人,在生活中發(fā)掘好事,選樹一批不同領域、行業(yè)、群體,人民群眾看到見、摸得著、學得到的先進典型,將離老百姓較遠的抽象先進典型形象具體化、生動化。用身邊的人講身邊的事,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能夠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可以引領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其三,教育方式的生動化。一是導之以理。注重結合人民群眾的價值認知能力和選擇能力,改變以往的強制灌輸方式,采用引導式、啟發(fā)式等較為生動靈活的方式。二是動之以情。關心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把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結合,讓公眾切身體會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不僅是黨和政府的要求,更是自身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三是育之以景。適當?shù)膱鼍啊r節(jié)進行精神文明建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簡介:
嚴長安(1981-),男,重慶市委黨校法學研究生,中共豐都縣委黨校黨建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黨建、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