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贅峰
【摘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需要教師對核心素養(yǎng)有深刻的認識。教師要在精研教材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核心素養(yǎng)資源,強化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動手實踐研究,強化體驗,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教學設計
2014年4月,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把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總體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關內容,具體化、細化研究制定各階段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體系。核心素養(yǎng)是在原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這是對原來三維目標的發(fā)展和深化。
曹培英先生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后,結合長期的小學數學研究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初步框架,分為兩個層面:數學內容領域層面和數學思想方法層面。每一層面又分三項素養(yǎng)組成,也就是數學內容領域層面中包含運算能力、空間觀念、數據分析觀念;數學思想方法層面中包含抽象、推理、模型。
在核心素養(yǎng)的指導下,小學數學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得學校培養(yǎng)目標從分散的學科知識本位轉變成了學校教育上下貫通,學科聯(lián)系、綜合。
下面我以《和與積的奇偶性》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在教學中實施核心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情境。關注起點,發(fā)展學生數感
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有利于學生理解問題,便于尋找探究的思路。我們面對的學生每天都在接受新的事物,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是我們教學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了解了學生學習的起點,教學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關注學生的起點才能讓學生有效地進行探究,真正做到跳一跳摘到桃子。
【教學設計】游戲導入:數形結合,為探索規(guī)律做好知識準備。
1.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猜一猜、比一比的游戲,看誰猜的準。
2、4、6、8、10、12、14……(我們先請男同學來猜一猜。)
1、3、5、7、9、11、13……(我們再請女同學來猜。)
(1)同學們真有本事一猜就中。那我們來看第一串數是什么數呢?它有什么特點呢?
(哦,偶數都是2的倍數,所以這些數我們把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2、兩個2、三個2,等等,偶數我們都可以看成幾個2。)電腦用小方塊表數。
(2)再看第二串數又是什么數呢?它有什么特點呢?
(奇數是不能被2整除的數,3可以看成是一個2多一個1;5可以看成是2個二再多一;所以奇數我們可以看成是幾個2多一。)電腦用小方塊表數。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奇偶性,以及直觀地通過圖形深刻理解奇數、偶數的特點。同時數形結合是學生已有的知識起點,也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二、抓實四基。歸納演繹,發(fā)展推理能力
四基中基本技能和基本活動經驗是教學的“厚度”。在數學教學中使學生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增加數學課堂的“厚度”。本節(jié)課數學學習按照“觀察一猜想一驗證一結論”的過程進行探索學習,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學會探索數學知識的方法,積累學習活動的經驗,為今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積累學習的經驗。本節(jié)課中,在學習和的奇偶性后,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產生的疑問,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數學核心素養(yǎng)是教學的“高度”。本節(jié)課發(fā)展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提高了課堂教學的“高度”。教學中從多個算式中通過分類找共同特征,抽象出這些算式的一般規(guī)律,并且用數學術語予以表征。本節(jié)課中在驗證猜想的過程中采用了舉例和畫圖的方法。其中舉例是歸納推理,而畫圖是演繹推理,教學中培養(yǎng)了學生邏輯推理。本節(jié)課中還采用了正方形表示奇偶數,利用圖形來描述數學問題,并且利用圖形來理解數學問題,探索和解決問題,構建數學問題的直觀模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直觀想象。
【教學設計】舉例畫圖:歸納演繹,用猜想驗證探索和的奇偶性規(guī)律。
1.出示:1+2+3+4+5+6+7+8+9+10+11+12+13+14+15+……+200這個算式的結果會是奇數還是偶數呢?
有人說結果是奇數,也有人說結果是偶數。這個問題可以怎么解決呢?數學上一般我們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我們可以怎樣解決呢?對,在數學上我們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一般從最簡單的情況開始研究,找到數學的規(guī)律就能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了。
2.那我們先從比較簡單的兩個數相加開始研究。請看在這張表格中,請你任選兩個不是零的自然數填在表格中,求出它們的和,再看和是奇數還是偶數。
老師這兒也選了一位同學的表格,觀察他的表格和你自己的表格。你發(fā)現什么時候的和是偶數?什么時候和是奇數?同桌相互說說你的發(fā)現。
同學們真厲害!通過觀察算式的共同特點,我們發(fā)現了: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
3.同學們,剛才我們是通過觀察,猜想到了這三個規(guī)律。這些只是我們的猜想,到底正確不正確呢,需要我們去驗證。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可以怎樣來驗證我們的猜想?(舉例、畫圖……)
你們真有數學頭腦!我們可以通過舉例和畫圖兩種數學方法來驗證。你會驗證嗎?請拿出作業(yè)紙,把你的想法先寫一寫,再跟同桌說一說。
(1)剛才同學們用舉例的方法去驗證。他們舉例了幾個算式來驗證,那能不能舉例多一點呢?請看,這個老師用這個表格,這一行是偶數,這一列是偶數,就表示偶數加偶數??此鼈兊慕Y果是什么數?
我們可以發(fā)現偶數+偶數=()。
(2)對,我們還可以畫圖,請看剛才同學是怎樣畫出偶數的?偶數加偶數的和是怎樣的?對,還是幾個2,結果是偶數。
剛才,我們通過舉例、畫圖驗證了:偶數+偶數和一定是偶數。這是我們的第一個結論。
(3)那么奇數+奇數=偶數,我們可以怎樣來驗證呢?
我們可以也用表格舉例的方法,請看奇數+奇數,它的結果都是偶數。這種方法能夠把所有的算式都列舉完嗎。
用畫圖怎么來驗證奇數+奇數等于偶數呢?想一想,奇數我們怎么表示?對!奇數我們用幾個2多1表示。它們的和是什么數呢?對,我們可以把兩個1合成一個2,它的結果還是幾個2,所以得到的結果是偶數。
(4)用畫圖怎么來證明奇數+偶數的和是什么數呢?怎么驗證?
我們可以舉例,請看結果,是奇數嗎?
我們也可以通過畫圖來證明,看!奇數偶數合起來是什么數?我們得到的和是幾個2多1,它是奇數。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舉例的算式,找到算式的共同特點,猜想和的奇偶性規(guī)律。再通過舉例和畫圖的方法,采用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驗證猜想,得到結論。
5.逐步出示:2+4+6+8+10+12+14+1+3+5+7+9+11+13
同學們真了不起,再來看2+4是什么數?再加6和是什么數,再加8和是什么數?……你發(fā)現了什么?
再加1呢?再加3呢?再加5呢?……你又發(fā)現了什么?
你發(fā)現算式中的奇偶性變化與什么數有關?
到底有什么關系呢?請你先獨立思考下面三個問題,然后與同桌說說。
①連加算式中和的奇偶性與什么有關系?
②和是奇數還是偶數,與加數中奇數的個數有什么關系?
③怎么證明你的想法?
【設計意圖】從特殊規(guī)律推廣到一般規(guī)律,從簡單現象到復雜現象的推理,讓學生積累學習數學的活動經驗。
三、加強分析,質疑探究,培養(yǎng)數學精神
教材是有體系的,我們在教學知識的時候,要考慮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學習方法的前后聯(lián)系。學習中學生要建構知識,不僅要產生知識,還要管理知識。加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精神。
【教學設計】遷移探究:學會方法,用自主質疑探索積的奇偶性規(guī)律。
1.同學們,學貴有疑!我們研究了和的奇偶性,學了以后,你又產生了什么疑問?(積、差、商有奇偶性嗎?)
積的奇偶性有什么規(guī)律?請你猜一猜,再驗證一下。
因數中只要有一個2,積就是2的倍數。所以因數只要有1個是偶數,積就是偶數。
【設計意圖】課堂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知識的學習掌握后也是后續(xù)知識探索的起點,打開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用課堂數學學習的思維方法去探索課外的數學知識,不僅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的核心素養(yǎng)。
綜上所述,教學關鍵是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用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挖掘教材內容。在實踐中不斷解讀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尋求實施的有效途徑,為學生終生學習奠定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