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地理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能夠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引導下,塑造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品質(zhì),讓學生能夠帶著興趣學習這門課程,能夠從地理學科的學習中,感受到知識的豐富,增長相關能力。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的高中地理教學,從教學內(nèi)容到學習方法,各方面都要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這樣才能增強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讓學生內(nèi)在的潛能更多地釋放。
關鍵詞:高中地理;生本理念;地理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2-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50
高中地理是一門能夠提升學生地理科學文化知識的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應用水平,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技能。高中地理教學要遵循學生內(nèi)在的發(fā)展需要和規(guī)律,給他們的積極主動學習提供更多的支持。在學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高中地理教師要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科學的教學方法給學生的地理學習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指導,引領學生熱愛地理學科,高效地完成學科的學習任務,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能力。隨著生本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高中地理課堂上運用少教多學的課堂教學模式處理教與學的問題,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高中地理能力。因此,筆者也做了很多相關的嘗試,總結(jié)了一些經(jīng)驗,我們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來進行生本理念的教育教學工作。
一、高中地理教師要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完善教育教學工作
學習新的課程理念,我們更能夠認識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是科學的理念,是值得我們在教學中將其作為指導思想,并且進行有效的探索實踐的理念。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之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是我們在角色身份定位方面要把握的基本原則。高中地理教師要從自主探究學習的效果、方法、設定等方面體現(xiàn)出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鼓勵和支持,在人才培養(yǎng)學科教學活動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作為新的課程理念之下的高中地理教師,我們要積極地進行思想上的轉(zhuǎn)變。傳統(tǒng)中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高高在上的權(quán)威觀點轉(zhuǎn)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主體性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所以,這一方面是角色地位身份的變化,另一方面也是教師在合理處理自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科教學內(nèi)容以及學生與學科內(nèi)容之間關系的體現(xiàn)。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借助主體作用的充分發(fā)揮,借助主體主動建構(gòu)的活動來進行。
新課程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這樣也將地理課堂教學中的“課堂”變得廣義化,不僅包括一般意義上的傳統(tǒng)課堂,還可以包括網(wǎng)絡、社區(qū)、野外的課堂,這就給了地理教師更廣闊的操作空間。各種實物直觀的學習方式,再結(jié)合課堂之內(nèi)的理論學習,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知識掌握得會更加系統(tǒng),并且具有更強的情境適應性。
對于地理學科知識來說,它與物理化學等學科有著非常顯著的區(qū)別。地理學科知識讓學生對這個世界的地理風貌有了更加系統(tǒng)的理解和覺察。在沒有學習這門課程之前,學生對于地理現(xiàn)象都是直觀的感受,缺乏系統(tǒng)的抽象概括。然而,學習這門學科需要我們既能夠產(chǎn)生直觀的感受和知覺方面的概括理解,更需要透過表象抓住內(nèi)在的本質(zhì)。可以讓學生從一定的理性知識的高度對地理現(xiàn)象進行總結(jié)。而且從生本理念的實踐方面來看,這樣的理論和實際結(jié)合在一起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了更豐富的學習體驗,他們興趣會增加,從而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建構(gòu)的效果也會提升。因此,學科的教學活動需要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提高理念的指導作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人翁的有利影響。
二、高中地理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給予學生鼓勵和賞識教育
對于高中地理的學科學習來說,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得到鼓勵和賞識。他們雖然具備一定的學習自主性,自我約束能力也越來越高,但是來自教師的肯定和鼓勵,也會讓他們精神上得到更多的滿足,從而也有助于他們在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增強學習的外部動機。
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有的學生學習成績較好,稱之為優(yōu)等生,而有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則不太理想。針對這些學習成績不理想或不達標的學生,教師應該采取一定的策略,讓學生能夠發(fā)揮自身的特長,從教師的鼓勵中增強對地理學科學習的自信心。每個班級中都有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學習中表現(xiàn)得比較消極被動,甚至是懶惰。很多時候教師會干著急卻沒有辦法,因為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要從造成這些學生成績差的原因入手,尤其要特別注重了解他們內(nèi)在的心理原因。例如,很多的學生不僅在地理學科中,在其他學科上也沒有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難以確立,主體內(nèi)在的動機也幾乎消失了。他們可能在學習中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chǎn)生了懷疑,對自己是否能夠?qū)W好這門學科的知識,達到自己理想的目標心存懷疑。
經(jīng)過認真的調(diào)查研究,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于學習問題都有一些錯誤的理解。例如,他們認為自己足夠聰明才能取得好的成績,如果自己考得不好,是因為自己不夠聰明,而聰明是與生俱來的,無法改變的。這樣的想法,導致很多學生從以往的受挫經(jīng)歷中總結(jié)出來自己不夠聰明的結(jié)論,因此,他們不愿意去努力不愿意去嘗試,因為如果努力了成績還提高不上去更讓他們受挫,更讓他們認為自己簡直無可救藥。因此,他們?yōu)榱吮Wo自己內(nèi)在的價值而放棄了努力的行動。為了讓學生提高學習的自信心,教師要糾正他們的錯誤,要讓學生不僅能夠關注到錯誤失敗的經(jīng)歷,更能夠關注到自己以往的一些成功的經(jīng)歷,讓他們建立客觀理性的認識和結(jié)論,提高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和掌控感。
三、高中地理教師要從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入手,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不僅僅要關注教給學生什么樣的知識,以什么樣的方式來進行傳授,也要關注學生是否有足夠的學習技能來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強調(diào),學生是獨立的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學習的能力非常重要,而且他們也要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與競爭。因此,學習效果的提高,一方面需要教師在知識傳授方面做到更加科學高效,另一方面也要學生掌握必備的學習技能。兩者都不可缺少,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夠不斷地獲得成功的經(jīng)驗,從成功的經(jīng)驗中進一步提升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可以在地理學科的學習中得到更多。
鼓勵學生參與是主體性原則的核心,對一些基礎不牢固、主動性不夠強的學生應多鼓勵,有了一點點進步都要給予表揚,以樹立他們的信心。而且,教師應注重引導,在教學活動中,要把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以語言的方式或是進行直觀演示的方式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從教師的指導之中學會方法和策略,從而根據(jù)教師的方法進行自主嘗試,逐漸達到熟練的程度。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都能得到提升。在學習地理學科知識的時候,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要讓學生進行深度加工,這是教師在傳授教學方法的過程中主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學生的加工越深,理解的程度也會越深。這對于他們積極地組織建構(gòu)學科的具體內(nèi)容,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都是非常必要的。
四、尊重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組織教學
高中地理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要尊重學生的具體學情,尊重他們在地理學科學習中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經(jīng)驗技能,尊重他們在學習中是否能夠以高效的狀態(tài)投入進去。
對于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來說,學生缺乏相應的經(jīng)驗,但是教師可以傳遞學生一些好的技巧和方法。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從他們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同樣的學科內(nèi)容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效果才會更好;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才更容易產(chǎn)生興趣,更容易對這些知識進行理解和建構(gòu)。因此一門學科的發(fā)展離不開教師的積極付出和創(chuàng)新。更需要教師真正圍繞著學生這一中心來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學生的需要是教師要敏感覺察的部分,只有真正理解了學生的需要,教師才能夠有效地提升為學生學習服務和提供資源的意識。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改革工作只有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讓改革取得實際的效果,否則會離學生越來越遠。想當然的改革措施不但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
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激勵學生,讓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增強。充分地引入情境教學、合作學習、競爭學習等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活力得到激發(fā)。由此,科學的教學組織活動、科學的創(chuàng)新活動,就在滿足學生的需要的過程中不斷地展現(xiàn)出新的成果。當然,作為教師要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既要考慮到學生全體的基本需要,也要考慮到學生個性化的需要。這就好像學生的學情都會有些個體化的差異,所以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一些個別化的指導,這樣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基本需求,從而完善教學的任務和目標,精心準備教學的內(nèi)容,合理組織教學的過程。
對于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要給予特別的關注,采取有效的對策,提高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內(nèi)在的自主感增強。因此,這是一個系統(tǒng)化強的工作,教師和學生要一起努力才能實現(xiàn)目標。
五、結(jié)語
總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讓我們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以及他們自我實現(xiàn)的潛能,讓學生能夠在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中得到教師科學的指導以及豐富的資源。要讓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主動建構(gòu)知識體系。高中地理教師要從素質(zhì)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創(chuàng)新的思維和扎實的學科能力,這是我們每一個地理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若我們的教育為學生的生存和發(fā)展打好了基礎,那我們豎起的就不僅是地理教學的一座高樓,從而讓素質(zhì)教育改革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成效,也為祖國輸送更多高素質(zhì)的地理學科人才。
參考文獻:
[1]姚卓卓.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學過程設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2] 董世杰.“生本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施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
[3]黃金杰.“生本教學”在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zhì)量中的應用探究[D].魯東大學,2013.
作者簡介:姜永棉(1982.1— ),女,漢族,河北任縣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