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新月異,人們已經(jīng)不滿足于日常的吃穿住行方面的物質需求,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滋潤。在這個“靠能力吃飯”的社會中,培養(yǎng)孩子的一技之長的觀念深入家長的內(nèi)心,他們渴望孩子除了文化課之外還能具備各種能力,望子成龍心切,于是給孩子們報各種興趣班,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能力。少年兒童的聲樂學習也隨著國家大力支持素質教育,成為了熱門課程。正因如此,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呈現(xiàn)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應引起一線教師的重視。
【關鍵詞】兒童聲樂;教學方法;教學問題;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9-0147-02
【本文著錄格式】羅迪.淺談兒童聲樂教學方法及問題對策[J].北方音樂,2020,05(09):147-148.
一、兒童聲樂教學方法
人與生俱來的“樂器”就是嗓子,孩子大多也熱愛唱歌,他們往往會通過唱歌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因此好的教學體系對于孩子的學習至關重要,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演唱方法,才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能夠真正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
(一)唱前準備
在教學過程中,兒童由于年齡、性格的不同,上課的狀態(tài)也不盡相同,教師在正式進入上課狀態(tài)前,應當先調(diào)整好兒童的上課狀態(tài),讓他們有進入課堂的緊張感。就像學校上課需要有上課鈴一樣,給學生一種氛圍,那么在聲樂教學中也是一樣,首先需要和兒童進行言語上的溝通,告知他們,從現(xiàn)在開始要上課了,應該以一個什么樣的狀態(tài)等待上課。例如“腿站直”“背挺直”等等,讓學生做好上課的心理準備。“腿站直”是要求孩子能夠將歌唱的重心穩(wěn)定住,聲音才能有根,“背挺直”則是要求孩子的歌唱通道是順暢的,不被阻擋的,這樣才能使聲音更加自然輕松。
在關注了兒童歌唱體態(tài)之外還要注意調(diào)整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尤其是當孩子要準備考級或者比賽時,訓練可能引起緊張情緒,這個時候要和孩子強調(diào)唱前多做幾個深呼吸,進行“嘆氣式”發(fā)聲練習,深吸氣,緩嘆出,讓孩子在發(fā)聲中尋找放松的感覺。這里要強調(diào)的是,當和兒童說深吸氣的時候,有可能孩子會一下子把胸部抬起的去吸氣,這不是歌唱的深呼吸,一定要保證肩膀不抬高,腹部向左右兩邊擴展吸氣,才是歌唱的正確呼吸,要反復加強練習才能養(yǎng)成呼吸的好習慣,培養(yǎng)穩(wěn)定的歌唱氣息。只有身心均調(diào)整至放松的狀態(tài),再保證標準的演唱姿勢,才能夠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演唱音色。
(二)歌唱基本訓練
1.呼吸
聲音與氣息經(jīng)過聲帶產(chǎn)生震動從而產(chǎn)生了聲音,在演唱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呼吸。何為呼吸?這和我們?nèi)粘5暮粑较蛳喾???梢韵胂笠粋€氣球,有氣的時候鼓起來,氣呼出去后氣球就空癟下去了,這個氣球就好比腹部。很多孩子在呼吸的時候是上下聳肩呼吸,吸氣時將腹部向前鼓出去,這是錯誤的。正確的呼吸應當是腹部向左右兩邊擴展為吸氣,向里收回為呼氣,左右兩邊的擴展吸氣不會出現(xiàn)聳肩、挺胸等現(xiàn)象,是平穩(wěn)的有根基的呼吸。薛良曾提出“唱歌需要較多的氣息,一個人要唱的較高、較大、較長時,需要的氣息就更多”。因此我們的呼吸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每堂課開始的階段,需要鞏固兒童的氣息穩(wěn)定并通過“深呼吸”訓練不斷增強演唱的氣息力度和長度。兒童受年齡所限,理解能力有限,教師不能用過于專業(yè)的術語去解釋呼吸的方法原理,避免兒童因理解不了而覺得枯燥,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要能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去形容,讓學生對正確的呼吸有正確的理解,能夠更準確地運用氣息。
2.發(fā)音
兒童的音域正常會比成年人高出一個八度,兒童的說話及歌唱習慣用嗓子及以上的發(fā)音,所以在遵循他們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建議選擇“高位置發(fā)音法”對兒童進行聲樂教學?!案呶恢冒l(fā)音法”可以讓兒童更容易獲得頭腔共鳴,聲音會更加明亮通透,兒童也更容易掌握,獲得的聲音能被兒童從心底認可,更能夠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但是在“高位置”的發(fā)音狀態(tài)下,不能讓兒童過度依賴鼻腔而沒有頭腔共鳴,從而產(chǎn)生濃厚的鼻音,鼻音重會聽起來尖銳,聲音有過于厚重之感。
讓兒童獲得“高位置”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微笑歌唱。當兒童笑起來唱歌時,口腔內(nèi)部空間變大,這個時候高音很容易就能到達頭腔。當然這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訓練過程,起初兒童一旦笑起來就不太會唱歌,只能是僵硬地維持微笑的表情,經(jīng)過教師耐心的訓練之后能夠將表情和聲音融為一體,養(yǎng)成歌唱的好習慣。對于兒童來說,微笑有助于在演唱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良好的心態(tài)就如一片沃土,這樣的土地才能長出最豐碩的果實。
另外一種發(fā)聲方法時“打哈欠式”的哼鳴,讓兒童做打哈氣狀,將口腔內(nèi)部打開,這是在加入鼻腔之上的共鳴腔體的哼鳴,會使得哼鳴的聲音自然流暢,讓兒童在歌唱中養(yǎng)成寬松自然的歌唱習慣,對于處理音域較高的聲樂作品也有極大的幫助。
3.咬字
一首好的作品不僅僅體現(xiàn)在旋律上,還有歌詞間的流露,所以在評判兒童演唱過水平時有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就是咬字是否清晰。如果含糊其辭,則很難表現(xiàn)出作品應有的情緒,很難給聽眾帶來共鳴,因此在演唱中,教師應重視兒童對歌詞的把握。筆者建議在學習一首作品之前,應當讓學生先讀歌詞,并且是有感情的朗誦。筆者一直在和學生強調(diào)歌唱就是朗誦加以旋律,所以歌詞一定要有感情地大聲朗誦出來的,在能夠流暢朗誦歌詞之后告訴學生怎么朗誦的就怎么唱。在學習作品的過程中,如果有哪個字是孩子總是唱不清楚的,教師應單獨拿出來反復帶學生朗讀并且唱,還要嘗試用各種學生可以理解的語言去形容這個字以什么樣的方法唱出來是對的,讓學生能夠通過最簡單直觀的方法咬準這個字。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咬字掌握度,雖不能完全不管咬字,也不能過分地將字咬死。只要一個字從口腔將其送出后便不需要再用力去咬,不然過分咬字會使得演唱變得僵硬,缺乏音樂性和美感。
二、少兒在歌唱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隨著素質教育的蔓延,家長更重視孩子的全面發(fā)展。但由于家長的望子成龍心切,盲目跟風和急于求成的心理使得孩子的學習“拔苗助長”,一路追逐考級、比賽,沒能來得及腳踏實地的學習基本功,在教學中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有待于從事聲樂教學的老師們關注并解決,幫助教學形成良性循環(huán),促進兒童聲樂教學的完善。
(一)咬字不清
上文提到過,兒童在演唱中由于過分重視演唱技巧,很容易忽略歌詞是什么,他們更急于追求的是聲音的美感,忽略了歌唱的情感表露。所以在很多場合,聽到很多孩子雖然聲音動聽干凈,但是卻聽不清唱的什么歌詞,沒有音樂美的感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對兒童咬字的培養(yǎng),掌握度,不易咬輕或咬重,讓孩子在歌唱前先大聲地朗讀歌詞,不僅能夠唱得清楚,也更有助于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二)鼻音重
很多孩子在沒有學習聲樂之前就養(yǎng)成了用鼻子唱歌的壞習慣,我們這里所說的鼻子唱歌不是鼻腔共鳴。由于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區(qū)分鼻音和鼻腔共鳴的區(qū)別,所以他們認為用鼻子唱歌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一個很好的高音,這個高音聽來并不舒服,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舉例對比讓學生聽辯哪一種聲音是鼻音,哪一種是鼻腔共鳴發(fā)出的聲音,只有他們具備聽辨的能力,才能改正錯誤的發(fā)聲習慣。還可以采用“聞花香”的方法讓其用鼻子吸氣,將空間變大,將后背立直,豎直地發(fā)出“U”的聲音,將聲音通過后背直達頭頂,不把聲音擠在鼻子里,即可大大避免鼻音的出現(xiàn)。
(三)音量小
一種是因為年齡小,聲帶還未發(fā)育健全而導致的音域狹窄音量薄弱,這一種情況需要老師有極高的耐心,循序漸進地對孩子的氣息量進行充足有效的訓練,逐漸培養(yǎng)出音量大、聲音結實的演唱者,在選曲時也不宜選擇音域廣、篇幅長的歌曲,盡量選擇短小的精煉的歌曲,盡量親自示范,盡可能夸張化,更形象地讓兒童理解正確的演唱方法;另一種是因為心理原因,自卑或者性格內(nèi)向使得兒童不愿意、不敢唱出聲。這種情況需要教師誘導式教學,首先要發(fā)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積極與兒童溝通,交談,成為朋友,其次對做得好的地方要積極地表揚,不斷培養(yǎng)其歌唱信心,從而逐漸帶動其敢唱,在平時訓練中也可通過讀詞時提高音調(diào)來養(yǎng)成放聲歌唱的習慣。
(四)高音緊
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唱好高音一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那么在教師引導方面,兒童所需要下的功夫就更多一些。由于兒童的聲帶還在不斷發(fā)育過程中,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控制好唱高音的程度,不能急于求成從而破壞兒童的聲帶。遇到比較高的音時可以讓學生嘆氣式歌唱,還可以尋找抬重物的感覺,比如鋼琴,感受抬琴時重力向下的感覺,讓學生明白越是高的音越要重心向下的去唱,不能頂著喉嚨去唱,吸氣時“聞花香”,將身體中的氣流經(jīng)過空間變大,呼氣時嘆氣,讓身體自然放松,氣息快速經(jīng)過腔體,將身體重心向下,幫助聲音進入頭腔,以輕松完成高音。整個過程需要拆解地練習之后再合并去練習,注意學生的訓練也要適度,不能過度訓練,容易適得其反。
三、結論
聲樂教學方法不是單一的某一種方法,針對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方法,只是在教學方向上應是一致的,都有共同需要達到的目標,這個目標也因個體接受能力和嗓音條件不同而需時間也不同,教師應當根據(jù)個體的不同因材施教。在上述演唱問題中不難看出,這些壞習慣都不是一瞬間形成的,都是久而久之不經(jīng)意間形成又沒有及時改正的毛病,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及時的總結出現(xiàn)的問題并尋求解決的方法,幫助兒童避開所有的演唱問題,從而得到更好的演唱技巧,腳踏實地,讓孩子們真正地學會唱歌。
參考文獻
[1]薛良.歌唱的藝術[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6.
[2]韓勛國.聲樂藝術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戈魯別夫.青年聲樂教師須知[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59.
作者簡介:羅迪(1995—),女,漢族,甘肅省蘭州市,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