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誼醫(yī)院口腔科
在疫情防控期間,許多人的生活習慣發(fā)生了變化,如起居不規(guī)律,飲食結構、進食頻率改變等,這樣的改變都可能導致牙齦炎發(fā)生和齲病危險因素的增加。另外,由于疫情因素,發(fā)生人員隔離和部分地區(qū)交通管制等情況,都會對人們的心理和精神狀態(tài)造成一定的影響,負面情緒也會誘發(fā)口腔疾病。所以,在疫情期間,應加強個人口腔衛(wèi)生護理,調整飲食習慣,加強心理調節(jié),從而更好地抵御病毒的入侵,減少病從口入的機會。疫情期間,又該如何有效維護自我口腔衛(wèi)生呢?
很多人長期居家,覺得沒有社交需求就放松了刷牙的要求。要知道,刷牙可不止是為了清新口氣,更重要的是清除牙齒上的牙菌斑。跟平日不同的是,三餐之間不間斷的進食零食甜點,也會提高發(fā)生“蟲牙”(齲齒)的風險。疫情期間,大家外出活動減少,居家時間相對充裕,完全可以做到餐后刷牙,合理使用牙線。所以,不如趁著這個時間對自己的刷牙習慣進行一次“升級換代”吧!
我們倡導:不出門也要好好刷牙,每天至少兩次,每次3分鐘,仔細清理每個牙面;小心使用牙線清潔牙縫,把牙刷刷不到的地方也掃蕩干凈,杜絕蛀牙!
要盡量避免進食過燙的食物。口腔黏膜能耐受的溫度約在50℃~60℃,當吃過燙的食物時,容易導致口腔黏膜被燙傷。
進食過多的柑橘類水果、碳酸飲料等酸性食物容易造成牙齒冷熱敏感;進食堅果、啃食排骨雞腿等硬物也要格外小心,不管是天然牙齒,還是烤瓷牙、種植牙,都很怕“寸勁兒”,一不留神就容易造成牙隱裂、牙外傷;佩戴活動假牙的患者,還要小心糯米、年糕這類軟黏的食物,避免假牙松脫咬傷黏膜、誤吞等情況的發(fā)生;有些人為了避免麻煩,會直接選擇用牙咬瓶蓋,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導致牙外傷。
長期呆在室內(nèi),很多人都利用家里有限的空間進行體育鍛煉。適當?shù)倪\動是好事,但千萬要注意防護,盡量避免在家中進行動作幅度大的運動項目。
小朋友天性好動但控制力差、對周圍環(huán)境不敏感,運動過程中容易與家具、門把手等硬物發(fā)生磕碰,造成頜面部外傷、牙齒折斷、松動甚至脫落。因此,各位家長一定要增強防護意識。如果不幸發(fā)生牙外傷,可將折斷、松脫的牙齒保存在濕性環(huán)境中(如牛奶、唾液、生理鹽水等)盡快就診。
口腔診療在操作過程中有大量的近距離接觸,高速渦輪手機、超聲潔牙機等設備在工作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水霧飛沫氣溶膠,若有潛伏期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前來就診并進行相關操作,容易導致病毒的傳播。所以,遠離傳染源是預防的關鍵。為了減少人際間接觸和感染的機會,我們建議大家在沒有緊急口腔狀況的時候,延后擇期就診治療。
如果出現(xiàn)牙齒外傷、頜面部外傷、急性頜面部間隙感染等特殊情況,應到醫(yī)院口腔科進行緊急處理。請務必佩戴口罩,并配合醫(yī)院的體溫檢測及健康狀況詢問。
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請大家加強自身口腔衛(wèi)生保健,保證生活作息規(guī)律,飲食合理,提高身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