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鋒,王熙堅,戴厚永,范亞平,楊 斌
(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腎內(nèi)科,江蘇226001)
隨著抗腫瘤藥物、抗生素、造影劑等的廣泛應(yīng)用,藥物引起的急性腎損傷(AKI)呈逐年上升趨勢。順鉑是很多實體腫瘤化療方案的基本藥物,抗腫瘤效率高,但順鉑及其代謝物可通過有機陽離子轉(zhuǎn)運蛋白被腎小管上皮細胞吸收,誘導(dǎo)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凋亡和壞死,從而導(dǎo)致AKI,有效緩解順鉑的腎毒性可以提高腫瘤患者的化療質(zhì)量[1]。促紅素新型線性衍生肽(helix B surface peptide,HBSP)對順鉑所致AKI 的保護作用在動物模型中已得到驗證[2],本研究通過探討促紅素新型環(huán)性衍生肽(cyclic helix B peptide,CHBP)對順鉑誘導(dǎo)的 NRK-52E 損傷的影響及其可能的作用機制,為臨床緩解順鉑腎毒性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1.1 主要試劑 NRK-52E 細胞(由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腎內(nèi)科贈送);CHBP(上海科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順鉑注射液(6 mL:30 mg)(中國江蘇豪森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DMEM-F12 培養(yǎng)基(美國HYCLONE 公司);小牛血清(德國CapricornScientific公司);PBS、青鏈霉素溶液(中國碧云天生物有限公司);0.25%胰酶-EDTA(美國THERMO 公司);Annexin V-FITC 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中國凱基生物有限公司);流式細胞儀(BriCyte E6)(中國mindray公司)。
1.2 實驗方法
1.2.1 實驗分組:體外培養(yǎng)NRK-52E 細胞分為三大組,(1)對照組:NRK-52E 細胞(4×105)單純培養(yǎng);(2)順鉑組:10 μmol/L 順鉑處理 NRK-52E 細胞;(3)CHBP 干預(yù)組:①低濃度亞組:16 nmol/L CHBP+10 μmol/L 順鉑處理NRK-52E 細胞;②中濃度亞組:32 nmol/L CHBP+10 μmol/L 順鉑處理 NRK-52E細胞;③高濃度亞組:64 nmol/L CHBP+10 μmol/L 順鉑處理NRK-52E 細胞。每組分別干預(yù)12 h、24 h。
1.2.2 細胞培養(yǎng):NRK-52E 細胞常規(guī)復(fù)蘇,用含10%小牛血清、1%青鏈霉素溶液的DMEM-F12 完全培養(yǎng)液于37 ℃、5% CO2溫箱中培養(yǎng),0.25%胰酶(含EDTA)消化并傳代。NRK-52E 細胞以 5×105個/孔接種于6 孔板,每孔加完培至2.5 mL,培養(yǎng)24 h,此時NRK-52E 貼壁60%~70%,細胞形態(tài)良好。順鉑組加10 μmol/L 順鉑處理,干預(yù)組按照分組分別給予16、32、64 nmol/L CHBP 處理,再加 10 μmol/L 順鉑,分別誘導(dǎo) 12 h、24 h。
1.2.3 檢測方法:采用Annexin V-FITC-PI 法檢測各組細胞凋亡情況。每孔去上清后用0.5 mL 不含EDTA 的0.25%胰酶消化,顯微鏡下觀察,待貼壁細胞脫落后每孔加入1 mL 完培終止消化。收集細胞,PBS 洗滌 2 次,加入 500 μL Binding Buffer 懸浮細胞,加入 5 μL Annexin V-FITC 和 5 μL Propidium Iodide,混勻。室溫、避光,反應(yīng) 15 min,上流式細胞儀檢測。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yīng)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性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LSD 法及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12 h 凋亡率與24 h 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順鉑組 24 h 凋亡率較 12 h 增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 12 h 和 24 h,順鉑組凋亡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12 h,低濃度亞組凋亡率與順鉑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HBP 干預(yù)中、高濃度亞組的凋亡率低于順鉑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24 h,各濃度亞組凋亡率低于順鉑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圖1。
表1 各組細胞凋亡率比較 %
AKI 是指3 個月內(nèi)腎臟結(jié)構(gòu)或功能的異常,包括血、尿、組織檢測或影像學腎損傷標志物異常。臨床診斷標準為腎功能突然減退,48 h 內(nèi)血肌酐(Scr)升高絕對值>25 μmol/L(3 mg/L)或較基礎(chǔ)值升高>50%或尿量減少(<0.5 mL/kg·h,超過 6 h)[3]。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AKI 發(fā)生率不斷升高,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盡管對AKI 的認識不斷深入,支持或輔助治療措施也有進展,但缺乏早期特異有效的治療措施,預(yù)后仍惡劣。
圖1 流式細胞儀檢測各組細胞凋亡率
國內(nèi)外對AKI 病因研究,主要集中在缺血再灌注、膿毒癥以及腎毒性。順鉑作為抗腫瘤一線藥物,是患者發(fā)生藥物性AKI 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順鉑腎損傷機制牽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可以通過對腎小管、腎血管的直接毒性作用,改變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可誘導(dǎo)腎間質(zhì)炎癥反應(yīng)以及腎間質(zhì)纖維化;也可通過各種細胞通路、細胞因子、信號分子傳遞引起腎臟的炎癥、凋亡和壞死,從而直接損傷腎小管上皮細胞[4]。順鉑對腎臟的損傷作用具有劑量依賴性,如何最大程度減少其腎毒性而達到腫瘤最大治療效應(yīng),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有研究表明,抗氧化劑及許多巰基配體如Dendropanax morbifera、SRT1720、谷胱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4-亞甲藍基安息香酸、金屬硫蛋白等對順鉑所致腎毒性具有一定保護作用[5-7]。
近年國內(nèi)外報道EPO 具有顯著的腎組織保護作用,對AKI 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但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顯示,EPO 啟動腎臟保護作用需高劑量,由此產(chǎn)生的高血壓、血栓形成等諸多不良反應(yīng)極大限制了EPO 的臨床應(yīng)用。找到EPO 組織保護作用的位點可特異性地避免其不良反應(yīng)。研究發(fā)現(xiàn),腎臟及其他器官中存在 β-共同受體(βcR,CD131),系 GMCSF、IL-3 和IL-5 受體共同亞單位,能與EPO 受體(EPOR)形成異源二聚受體,減輕炎性反應(yīng)和抑制細胞凋亡,發(fā)揮組織保護作用,它有別于經(jīng)典EPO 同源二聚受體,并不啟動造血信號轉(zhuǎn)導(dǎo)。Brines 等[8]應(yīng)用蛋白構(gòu)象技術(shù)的研究表明,EPO 由4 個螺旋結(jié)構(gòu)(Helix A-D)連接成環(huán),當EPO 與其同源二聚受體結(jié)合時,Helix B 的親水表面并不與其接觸。研究證實βcR 的配體為Helix B,進而在Helix B 螺旋親水表面挑選出11 個氨基酸殘基,人工合成線性多肽鏈(HBSP),即新型促紅素衍生肽,達到促紅細胞生成與組織保護作用分離的目的。HBSP 在動物模型中初步顯示出良好的腎保護作用,而無促紅細胞生成的副作用。我們前期研究也證實HBSP 通過抑制炎癥反應(yīng)以及細胞凋亡,達到對順鉑所致AKI 的腎臟保護作用。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腎小管上皮細胞經(jīng)順鉑處理,隨著作用時間的延長,腎小管上皮細胞早期凋亡率增加,間接證實順鉑對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毒性早期存在時間依賴性。采用CHBP 進行干預(yù),12 h 內(nèi)中、高濃度CHBP 對順鉑誘導(dǎo)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但低濃度CHBP 效果欠佳。24 h 后低、中、高濃度CHBP 均能有效抑制順鉑引起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凋亡,隨著CHBP 濃度增加,腎小管上皮細胞凋亡率下降。
綜上所述,本研究證實CHBP 可以通過抑制細胞凋亡,發(fā)揮對順鉑所致AKI 的保護作用,其效應(yīng)與作用時間以及劑量呈正比。這為臨床AKI 治療提供新的思路,但如何應(yīng)用于臨床,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