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亞
【摘要】當前國家的教育改革以不斷深化義務教育,持續(xù)擴大普通高中教育的規(guī)模為目標,在此背景下,中職教育的處境變得舉步維艱,根本原因就是普通高中教育不斷擠壓,蠶食中職教育的生源,致使生源質量每況愈下。筆者通過實地考察,認為老師迫切需要在原來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做出改變和創(chuàng)新。從而能讓中職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數(shù)學潛力和興趣,提高成績。
【關鍵詞】中職數(shù)學? 易點? 難點? 幫扶? 積分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1-0137-01
引言
本文主要是想另辟蹊徑,在生源質量持續(xù)下降的情況下最大化的開發(fā)中職學生的數(shù)學潛力和興趣。課堂知識的傳輸和學生的接受程度是中職數(shù)學教學課堂必須要重視的問題,摸清當前教學工作的脈絡,找出頑疾,然后對癥下藥,對中職數(shù)學課堂教學內容做出升級和改變。
一、講重點,棄偏點、重易點,舍難點
當前中職數(shù)學老師教學方式主要就是照本宣科,原封不動的把書本知識一股腦的全部拋給學生,也不管學生聽不聽得懂,這樣的教授方式是無效的。老師應該從應試的角度還有中職學生能力水平的角度出發(fā),專挑考試必考、偏基礎、容易的知識點講,那些又難又偏的知識點要果斷放棄。
比如,集合的基本概念,符號意義、向量的運算規(guī)則、概率的運算法則,統(tǒng)計題目的樣本和總量對象是誰,這類偏基礎,很容易得分的知識點,教師必須要講透,講精,確保學生真正的學會;函數(shù)的復雜運算、數(shù)列裂項相消法則,錯位相減法則、立體幾何的切割,面積體積運算、參數(shù)的運算這類較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選講。因為這類知識點很難,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很難聽懂,所以要適當舍棄。
二、講練輪作制度
當前中職老師在教學中存在很大問題,就是一味的傳授知識,不讓他們消化理解,造成“左耳聽,右耳冒”的悲哀局面。但是很多老師又會說,留作業(yè)學生不做,自己不主動理解。所以老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接受速率調整授課方法。
比如,老師應該帶著學生去理解,幫助其克服其惰性。第一節(jié)課講了等差數(shù)列,那這節(jié)課就把等差數(shù)列的性質、運算、定理都講清楚,公式都讓學生背熟,并且老師要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聽懂了,都背熟了。然后下節(jié)課就可以不講課,整堂課就帶著學生們做等差數(shù)列的運算題,帶著他們消化理解,形成“講-練-講-練……”的循環(huán),雖然講課內容變少,但是學生卻能夠把學到的知識掌握住,因為減少的內容正是上兩點措施舍棄的又偏又難的知識點。
三、幫扶制度
筆者在親身考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聽課不認真,但是討論問題卻很積極,向學生詢問不好好聽課、課下問同學的原因,學生說聽不懂教師的講解,反而同學講得通俗易懂,所以老師完全可以順其道而行之,充分把這種機制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
比如,上幾何課時,老師就可以建立一些幫扶小組,由學習好的同學幫助學習差一點的同學,讓同學a給同學b先講解他所熟悉的一個幾何知識點,比如證明線面平行的方法,然后b同學同樣再給a同學講解一個他熟悉的知識點,比如證明面面平行的方法,然后再由a同學給b同學出一道題目,反過來也讓b給a出一道題目,這樣每一個知識點將由一次次的互相提問、解答和講解,一遍遍在雙方記憶中加深印象,這樣兩個同學將這個知識點至少都能學習兩到三遍。
四、狼性競爭制度
競爭產生進步,但是當前中職學生的競爭意識非常薄弱,對待學習的積極性也很差,哪怕是倒數(shù)幾名,學生也不在乎,所以老師完全可以抓住學生在乎的東西,以此來約束學生,筆者認為可以由學生出費用設立獎金,用獎金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比如在上函數(shù)課的時候,a同學回答出指數(shù)函數(shù)的運算法則,那就加2分,b同學回答出對數(shù)函數(shù)的性質,加2分,積分累計到100分,可以得到100元獎金。與此同時,a同學和b同學是一組,a同學沒有回答出二次函數(shù)的圖像移動規(guī)律,那么扣a同學2分,扣b同學1分,扣滿100分,罰款100元。當然這個費用最后都會返還家長,這樣的話,a、b同學為了自己不扣錢,也為了不連累朋友,都會努力的去背,去學習。
五、課堂一對一
當前中職教育都是大班化,這點和普通高中一樣,班容量都很大,這也就造成了對于學生的看管不能全覆蓋的問題,但是老師完全可以和前面的講練輪作制度結合起來,輔之以一對一制度。就是在練的階段,學生們做題互相講解,此時老師不能閑著,要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講解。
比如,向量的知識點有同學不會,那么在練的階段老師就只給這個同學講,講明白了,下個同學集合又有疑惑,那就只給下一個同學講集合。這樣每一個同學有任何的問題都可以放在練題的階段向老師提問,并且這樣還會產生連鎖反應,一個同學問,別的同學也想問,這是攀比心理和競爭心理,所以通過課堂一對一也能讓學生們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這五種方法分別從知識點的篩選、同學間的學習關系、還有授課方式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們學習數(shù)學的每一個階段對癥下藥。講新知識時,用獎懲和競爭制度;練習時,用幫扶和一對一制度,整體配套講練輪作制度,全階段讓學生對數(shù)學產生興趣,從而激發(fā)潛力,最終提高成績。
參考文獻:
[1]李玲霞.關于中職數(shù)學教學中的微課教學模式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9(16):31.
[2]郭邦福.中職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滲透課堂教學實踐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17):130-131.
[3]徐丹蕾.淺談如何提高中職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果[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