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月紅
摘 要:微課作為信息技術與教育領域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融合文字、圖片、音樂、視頻等教學資源,整體提高教與學的效益。在民間故事文本的教學中,運用微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強化語言實踐,豐富文本內(nèi)涵,讓語言的學習延伸至課外,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微課 民間故事 價值
作為信息技術與教育領域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微課圍繞教學目標要求,有效地融合文字、圖片、音樂、視頻等教學資源,不僅能充實課堂教學的結(jié)構(gòu),也可以改善課堂教學的生態(tài),以從根本上整體提高教與學的效益。對于語言通俗易懂、內(nèi)容耳熟能詳?shù)拿耖g故事文本,在教學中引入微課,可以喚起學生的閱讀期望,增加教學的容量,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他們在關注和學習課文文本表現(xiàn)形式的同時更多地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并將語言的學習延伸至課外,有效地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時空。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置身于“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只有思維的主動與情感的融入才能實現(xiàn)根本意義上的高能學習。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怎樣實現(xiàn)學生情感與思維的同構(gòu)共生,讓學生在語言的世界中習得智慧,孕育情感?微課就是比較好的一種教學方式,其中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開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情境,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主動自然地走進文本、走近作者,進行親切的對話交流。
在《牛郎織女》一課的導入中,我們可以設計并制作這樣的微課:首先映現(xiàn)星空,教師向?qū)W生分別介紹牛郎星、織女星相關的星座知識,讓學生從小時候聽過的故事中引出牛郎織女這兩個耳熟能詳?shù)膫髡f人物;然后,點出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七夕”;最后用圖片出示牛郎星與織女星之間的距離:16光年。對“光年”這樣的長度單位簡單介紹后,配上音樂,在牛郎織女相會的圖片上打上大大的“?”。
在新課的導入中,借助這樣的微課導入,新穎獨特。通過微課,快速引出了故事文本的兩個主要人物,同時也向?qū)W生揭示出了故事的主要矛盾—為什么代表牛郎和織女的兩顆星星會相距這么遠?如此,通過微課導入教學,就很好地讓科學與傳說在教學伊始生成了一定的“張力”。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急于從課文內(nèi)容中尋找故事的“合理”之處,從而激發(fā)了他們進一步探究與學習的愿望。
二、聚焦語用,強化語言實踐
新《課標》將語文教學的目標指向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理解是學習語言的基礎,能準確地表達和運用語言才是根本與意義旨歸。故而,我們?nèi)粘UZ文教學的核心與目的就是指導學生正確而熟練地運用語言,并在運用中進一步內(nèi)化。設計和運用微課進行教學,也必須緊緊依托教材內(nèi)容,著眼于學生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通過微課引導學生在學習文本語言時,一定要從語言入手,關注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從模仿、復述再到創(chuàng)生文本語言內(nèi)容,一步一步實現(xiàn)對文本語言的有效內(nèi)化。
如在《船長》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透過文本語言更好地領會哈爾威船長的英雄情懷,感受船長的光榮職責在哈爾威身上的具體體現(xiàn)。我們可以在哈爾威船長屹立在艦橋上,送別船員與乘客的特殊時刻設計這樣的微課:《英雄的黎明》音樂聲響起,讓課堂籠罩在悲壯的氛圍中,老師引導學生看著船長哈爾威的照片,圍繞“哈爾威船長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主題展開回憶與聯(lián)想,可以選擇對小船員克萊芒關心的細節(jié),可以聚焦對所有船員與乘客的照顧;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從“船長,你為什么為回家”“朋友,不是我不想家”兩種身份和角色,兩個不同的層面來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探析當時特定的故事情境下船長、船員以及乘客內(nèi)心豐富的心靈世界,在此基礎上完成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設計這樣的微課,就是從文本的語言情境和語言形式出發(fā),通過微課帶領學生立足于故事的主人公,引導他們深入到文字的背后,通過一定的語言實踐活動,觸摸故事中人物脈搏的跳動,感受人物在特定時刻的情感變化。
當然,在微課教學中聚焦語用,強化學生的語言實踐,我們不僅可以緊緊盯住文本的“空白”處巧妙地補白,還可以通過微課適當遷移文本規(guī)范語言,讓文本語言對學生實際的語言運用進行一定的“范式引領”;同時,進行微課教學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做有針對性的復述指導,讓學生在復述中咀嚼語言,反芻文本,最終在“言”“意”互轉(zhuǎn)、“言”“意”兼得中不斷提升學生運用語言和內(nèi)化語言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豐富文本內(nèi)涵
在大數(shù)據(jù)廣泛應用的時代,小學語文教師要順應潮流,教學中從文本內(nèi)容生發(fā),運用微課充分整合拓展,開啟多維視角,通過引導學生多元閱讀、深度解讀,有效地豐富和深化文本的內(nèi)涵,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水平。
以《巧女故事》的教學為例,這篇課文包含三個古老而有趣的民間故事:《九斤姑娘》《巧姑妙答》《其滿汗智答大汗》,故事的主角都是善良聰慧的女子,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都有了團圓的結(jié)局。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用微課生動地呈現(xiàn)課文中對應的謎語和其他有特色的語言,用書面語言對應故事中特有的口頭語言,讓學生讀謎、猜謎,比較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的不同,在這樣充分感知民間故事語言以及謎語、歌謠等語言特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故事中來自民間和群眾語言的智慧和力量。
總之,在民間故事文本教學中引入微課,不僅可以創(chuàng)設豐富生動的教學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微課的引領下進行充分的語用練習,同時也可以通過有效地整合和拓展延伸,進一步豐富文本的內(nèi)涵,深化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意義感受,在讀寫綜合讀踐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